桃江县水稻病虫地理生态区划与防治实践

2006-04-29 03:24肖兆丰胡立冬杨国希高胜兵陈卫国
植物保护 2006年3期
关键词:螟虫卷叶螟稻瘟病

肖兆丰 胡立冬 陈 敏 杨国希 高胜兵 陈卫国

湖南省桃江县现有14个乡镇,共有稻田面积35 343hm2。依据水稻病虫在各地的发生实况,作出区域分布图,可以看出全县可以划分为以下5个地理生态区域类型。

1桃江水稻病虫发生特点与地理生态区划

1.1河域病虫多发、重发区

这个区域是指资水沿岸,一般海拔高度60~100m,气候特点是水多、雾多,适温高湿,土壤肥沃,禾苗生长茂盛,极有利于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及纵卷叶螟多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这一区域的特点是范围广,包括桃花江、栗山河、大力港、三堂街、沾溪、修出6个乡镇,面积10 899hm2,占全县稻田面积的30.2%。各种病虫暴发频率高达40%~50%。

1.2西部病虫重发区

这个区域指西部山丘区,一般海拔高度200~400m;降雨多、雾露大、日照少、气温低,日均气温一般较东南大部分地区低l一2℃,纵卷叶螟迁入峰次多、蛾量大、危害重;稻瘟病发病早,发生普遍。此一虫一病常年暴发频率在30%~40%。包括泗里河、蚱埠等乡镇,稻田面积6 626hrn2,所占比例为18.76%。

1.3南部螟害重发区

此区位于桃江的东南部,地势较平坦,一般海拔高度60—100 m。阳光充足,加上石灰岩的地质结构和砂砾河积物的土壤结构,使得该区气温较中部地区高1~2℃。螟虫基数大,发生早,繁殖快,有些年份甚至比中、西部多出一个世代。加之该区90%左右种植的是杂交稻等易感二化螟、三化螟粗高秆品种,危害突出。由于易缺水干旱,空气湿度低,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发生中等,稻瘟病较轻。此区包括现在的整个灰山港地域,面积4 609.6 hmz,所占比例13.04%。

1.4中部一般发生区

此区位于桃江的中部地带,海拔高度50—100m,该区气候温和,日照平和,很适宜水稻生长,水稻病虫一般为中等发生。其病虫一般流行频率在5%一20%,包括牛田、石牛江、高桥、鸬鹚渡4个乡镇,稻田面积11 336.3 hmz,占32.1%。

1.5西南山地轻发区

该区属典型的山区,一般海拔高度500—800m,稻田处于山间盆地和沟谷,气温一般较中部地区低3—5℃,泥温更低。一般插一季水稻,插植迟,来势慢,分蘖少,稻穗稀,各种病虫发生迟而轻,且天敌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天敌种群数量大,一般蛛类天敌的保有量达500头/百蔸左右,黑肩绿盲蝽量达200头/百蔸以上,茧蜂密度达到2万~3万头/667m2,对有害生物种群有较强的自然调控能力,各种病虫的暴发频率在5%以下。该区稻田面积1 871.84m2

2统分结合、因区制宜的综合防治措施

2.1合理布局设置系统监测点

将病虫种类发生多而重的河域病虫多发、重发区做为重点,设立系统调查区,掌握病虫发生的前期信息与灾变预兆;在灰山港和泗里河设置两个乡镇级特情监测点,掌握螟虫和稻瘟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动态,及时为全县各区域提供病虫发生的情报信息。

2.2建立、健全植保技术服务网络

在全县建立植保技术与-农资物质配供点247个,每年年初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病虫基础知识和病虫防治新技术,介绍低毒高效防治新品种,进行统一推广。

2.3全县统一预防

2.3.1更换种植抗病耐虫品种

在全县淘汰89早229号、南集3号、丝苗、新香优80等高感稻瘟病品种(组合),推广湘早汕31,浙9248、威优198、二优培九、丝优63、湘晚籼13号、D优527等品种(组合)。

2.3.2全面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指导农户按照氮、磷、钾1:0.6:0.8的比例平衡施肥,大力宣传推广应用配肥站生产的平衡型复混肥,使水稻吸收的磷、钾养分增多,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

2.3.3推行早露、长露、中灌、后保的节水灌溉模式

早稻在插后7~10 d,晚稻在插后5—7 d即开始退水露田,这样早稻可早生快发,而晚稻可抑制分蘖过多,更重要的是可以推迟纹枯病的流行始期15天左右,使流行盛期缩短10—15 d,纹枯病病情减轻70%左右。

2.4把握各区重点,制定相应策略

河域重发区由于发生种类多,发生重,既是大粮区,又是大灾区,因此是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对于该区,主要是把握多种病虫的集中盛发期,采用多效型、长效型、控害型化学药物防治控制;西部重发区一季稻、中稻面积比例达80%,7~8月是防治工作的重点;南部螟害重发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在掌握螟虫的发生与防治;中部一般发生区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合理使用农药及保持生态平衡;西南山地轻发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合理利用天敌资源,防止稻瘟病的发生危害。

2.5根据各区特点,采取不同治理模式

对于西南山地轻发区,主要推进自然控制模式,宣传动员农户采用农业措施,种植抗病品种,不用化学药物,利用天敌自控;对于西部重发区,则采取放纵模式,即放过苗期的纵卷叶螟,只对穗期进行保护性防治;对于中部一般发生区则采用协助模式,即只在关键生育时期,对一些超标失控病虫采用中效药物防治,扶助天敌,压抑敌害;对于南部重发区的螟虫,主要采用种群控制模式,即应用高效、长效药物氟虫腈于螟虫的始盛孵时用30~33 mi。,对螟虫的减退率可达到90%~95%,基本上可控制当代危害,减少下代基数;对于河域重发区主要采用控灾模式,在预测某种病虫即将暴发时应用高效药物迅速予以控制。

2.6大力发展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

采用单次包、全季(年)包、代治承包等3种形式,为农户提供专业防治服务,将技术物质和喷药3个程序一次性贯彻到户、到田,便民利民,省药、省工、节支、增效。

3实施成效

由于分区防治模式技术的应用,2002—2004年度虽然河域重发区暴发频率高的病虫有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但在实施防治措施时就放过了l、2、4代纵卷叶螟及白叶枯病的药物防治;对南部重发区则加大了二化螟、三化螟的防治力度,大面积推广了高效低毒治螟药物锐劲特,化学防治次数减少到2次,解决了5年前高虫量、高危害的螟虫防治问题。5年来桃江螟害造成的枯心白穗率降低到了0.86%-1.13%;稻飞虱造成的穿孔死苗危害面积较5年前减少了95%;杜绝了穗期纵卷叶螟严重白叶现象的发生;2003年至2005年纹枯病已经连续3年无冲顶死苗;稻瘟病只在少数感病品种上见到零星穗瘟;而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近5年来几乎绝迹,每年较邻近县、区减少防治1~3次。既减少了防治用药,防止了环境污染,又保护了有益天敌资源,且每年节省防治费用800万元以上,病虫危害则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螟虫卷叶螟稻瘟病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螟虫防治与思考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