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

2006-04-29 03:20桑维钧宋宝安练启仙李小霞熊继文曾令祥
植物保护 2006年3期

桑维钧 宋宝安 练启仙 李小霞 熊继文 曾令祥

摘要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的Colletotrichumclrczl'lan~(Perk.)Vogl。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4%(口恶)霜·锰锌WP、75%代森锰锌WP浓度为800μg/mL以上时抑菌率达100%;90%三乙膦酸铝WP浓度为1125μg/mL时的抑菌率为96.3%,15%三唑酮WP浓度为188μg/mL时抑菌率为85.2%,69%烯酰吗啉WP浓度为l 380μg/mL时抑菌率为51.9%,863.g/mL时抑菌率仅35.2%。

关键词黄精炭疽病;病原鉴定;药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S 435.672

近年来贵州省重点发展的地产中药材主要有石斛、半夏、天冬、黄精、淫羊藿、草乌、白术、白芍、玉竹、吴茱萸等。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 Red.)是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贵州俗称“老虎姜”,兴义称为“观音台”,解放前均为自产自销,由于品质优良,解放后远销江苏、浙江等地。黄精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在研制新药和开发保健品方面有广泛发展前景。由于野生黄精产量低,近年来又被大量采挖,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目前在贵州凤岗、湄潭、兴义、大方等地有大面积栽培。然而,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调查发现,炭疽病是黄精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及茎杆,病重时造成全株枯死,地下部分腐烂,严重影响了黄精的生产,但对该病的研究尚无系统的报道。2003—2005年,从基地采集病株标样分离、鉴定,并进行了杀菌剂的室内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害发生特点调查

调查并采集贵州省凤岗县、湄潭县、大方县、兴义市等中药材基地的黄精炭疽病的典型症状标本,记录发病特点和病株率、病叶率等。

1.2病原菌鉴定

1.2.1分离培养

在对自然发病组织上的病菌镜检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分离。剪取病健交界处约5 mm的组织,先在70%的酒精中浸几秒钟,再用0.1%的升汞灭菌2min,用无菌水洗3次,然后置于PDA上培养,长出菌丝后,取菌落边缘菌丝再转置PDA上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产孢结构等形态,并测其大小。

1.2.2致病性测定

将分离纯化的病菌配成悬浮液,用喷雾法接种黄精新叶,接种后用塑料薄膜保湿48h,用无菌水作为对照,定期观察发病情况。发病后从病组织上取子实体镜检,描述病原菌形态特征,测其大小。将自然发病与接种发病的病原菌进行形态比较,参考有关文献确定病原菌的种类。

1.3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1.3.1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有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fos—etyl-aluminium,夏邑华泰化工有限公司);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dimethomorph,青岛东生药业公司);64%(口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hymexazol+man—cozeb,西安近代农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mancozeb,杜邦中国有限公司);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triadimefon,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

1.3.2抑菌试验

将待测菌株接种在PDA平板上25℃恒温培养4 d,用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4%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不同浓度PDA平板,将已培养好的病菌用打孔器的把菌落打成直径5 mm的菌饼,然后移到含药PDA平板上,另设清水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恒温培养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计算公式如下:

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一5)-(处理菌落直径一5)]/(对照菌落直径一5)X100%。

2结果与分析

2.1危害特点

调查发现,黄精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杆,发病轻的田块,株发病率达13%,叶发病率达20%~30%,发病严重的田块,株发病率达20%,叶发病率达50%以上。该病在叶片上或叶尖或叶缘产生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为0.5~2.0 cm,多数为1 cm左右。病斑初期褪绿,后期整个病斑中央变为黄白色,病斑外围呈黄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严重时造成叶片大量枯死。茎部受害后形成褐色稍凹陷的病斑,其上产生大量黑色小点,后期茎杆枯死。

2.2病原菌鉴定

2.2.1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发病植株的症状与田间植株症状相同;取病部组织分离,在PDA上培养,镜检病原菌,其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和田间病株上的病原菌一致。

2.2.2病原菌的形态及鉴定

镜检病原菌,分生孢子盘为浅褐色,直径170μm左右;产生大量刚毛,刚毛深褐色,具隔,表面光滑,顶端尖,长为90—295 pm,放射状排列于分生孢子盘上;分生孢子梗棒形或圆柱形,密生于分生孢子盘上;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单胞,两端略尖,大小为(17.3~27.6)pmX(2.4~3.6)pm,内含颗粒状物质,有油球。纯化的菌株在PDA上,菌落边缘整齐,菌丝体较发达,毛绒状,初期白色,后期基质变为黑褐色。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参考有关文献,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circinans(Berk.)Vogl.。

2.3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对黄精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杀菌剂有64%(口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在两种浓度下对病菌的抑菌率均达100%;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为85%以上,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69%烯酰吗啉的抑菌率相对较低。

3结论与讨论

由于省内各药材基地的中药材栽培大都是单一品种成片种植,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一旦有侵染性病害发生,条件具备时往往会逐年加重,造成大面积感病。因此,针对我省黄精炭疽病的发生特点,在进行杀菌剂的室内筛选试验的基础上,有待在病区进行防治试验以验证试验结果,并结合其他防治技术的应用,提前预防,以减轻该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