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006-04-06 12:53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同学

孟 盈

阅读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因此新课程标准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鉴于此,阅读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应该给学生个体的阅读营造一个良性的语言环境,提供某种条件,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因此,阅读教学应该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应该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研究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在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搭了桥学生也不愿意通过。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积极主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部分“程式化”的做法,想出一些好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学生“愿意学”,这样效果会更好。学们先收集自己喜欢的诗词,课前举行了诗词朗诵比赛,并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所选诗词的理解。通过活动,激发了大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接着我趁热打铁,引入新课。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深刻,各个学习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得有声有色。在后来的几篇古诗学习中,同学们课前都作了预习,课堂上表现出很强的朗读愿望。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就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时,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对名篇提出不同的看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不仅组织讨论,而且张贴示范。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句子指:①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②含义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推动情节的关键句及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③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一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句子)。④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说明文中最能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及运用比较好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明确了这些,关键的词句也就找到了。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把钥匙,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孟盈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同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