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汝璈

2006-02-10 04:51李国锋
新作文·中学生适读 2006年1期
关键词:席次战犯国人

李国锋

1946年的3月,梅汝璈下榻于东京帝国饭店,在三室一厅的大客房里安安静静地读书。春日的暖阳,迈着小脚,悄悄地攀过阳台,爬进窗棂,俏皮地抚弄着他的面颊。

他略带沧桑的脸庞上,写满荣誉和自豪;但胜利者的惬意,却无论如何也滋生不出“青旗沽酒,红日赏花”的幽情。脱去战时衣,换上黑色丝质法袍,这可非同一般,他是代表中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以及中国首席审判官。这位从江西梅村走出的法学家觉得自己肩头沉甸甸的。在故国山川的泪眼里,那份厚重的责任感鼓舞着他,驱动着他。为了使自己显得更老成一些,他还专门蓄起上唇的胡须。

当时正在东京考察战后日本教育的前中央大学校长顾毓秀特意买了把装饰华贵的三尺长剑赠给梅汝璈,来为他壮声威,壮胆识。梅汝璈很是激动,不过他也清醒地知道,三尺青锋不比尚方宝剑,不能先斩后奏,以雪国人心头之恨。法庭审判是要讲证据的,但最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日本侵华十五年之久,中国所能提供的证据却最少。

1946年5月3日,在梅汝璈闲居日本40多天后,法庭终于开庭,此时距离日本签字投降已经八个多月了。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今天能高居审判台上来惩罚这些元凶巨憝,都是我千百万同胞的血肉换来的,我应该警惕!我应该郑重!”梅汝璈深知审判的艰辛,而在此之前,他刚刚在法官席次问题上据理力争,最终使入场顺序和法官席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国签字顺序来排定,捍卫了中国的荣誉、地位和尊严。

鉴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再加上美国的有意偏袒与提携,审判的背后,有许多见不得光的交易在暗箱中完成。为了能获取日本细菌战情报,犯下滔天罪行的七三一部队成员竟得以逃脱法网;更有甚者是,七三一部队的缔造者、陆军中将石井四郎非但能安享晚年,而且还获得了立碑纪念的殊荣。

这样的审判太让人愤慨,梅汝璈曾在客房里摆了一尊从国内带来的瓷质大肚弥勒佛,为的是审判回来,弥勒佛的笑脸能缓解自己的怒气。到了量刑的最后关头,在高背椅上正襟危坐的法官,有相当一部分人摇身变成了垂眉闭目、满脸慈悲的菩萨,要么主张将战犯流放荒岛,要么主张把他们无罪开释。若非梅汝璈以“蹈海而死”相逼,双手沾满了国人鲜血的土肥原贤二和松井石根等战犯差点就保全了性命。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设在原日本陆军省,庭长室设在东条英机原来的办公室;共开庭818次,法官内部会议131次,419位证人出庭作证,779位证人提供供述书和宣誓口供,受理证据4336份,审判记录48412页,历时两年之久。1948年4月,开始起草判决书,梅汝璈书虫一样,整日在堆积如山的数万页法庭记录中钻来钻去。几回回,他的墨水在笔画间凝固;义愤燃起烈焰,灼痛他的心。梅汝璈代表四亿五千万的国人写下了300多页、10万余言的判决书。那些用血泪凝成的文字,仿佛箭雨发出的狂啸,在控诉日寇的累累罪行;又如算珠翻飞,在盘点日寇的笔笔血债。“正义”老是在千呼万唤中姗姗来迟。

“来迟”总胜过“缺席”,但日本战犯最终只有七人被判处绞刑。量刑如此,让人无法承受之轻。法律的天平与情感的天平,都斜了下来。梅汝璈一夜头白,国人有泪如顷,在上千世纪40年代末重燃的烽火里,只化作一声叹息,连抗议、谴责都没有凝成。

无情的时光早已将逝去的日子化作“一岁一枯荣”的轮回,却无法风化我们对那段痛史的记忆。如今和平的阳光朗照大地,战争的阴魂遁去了形迹,躲藏在了高空密云之上。也许有一天,乌云蔽日,它们会再一次兴风布雨。仅仅有一点民族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要忘了六十年前梅汝墩的谆谆告诫:“一切爱我中华、护我中华的朋友们,要警惕啊!”“我们得争气才对!”“中国还得争气才行!”

猜你喜欢
席次战犯国人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第三届“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
被嫌弃的宋国人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馆藏日本战犯画作述评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第一曲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