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像一颗发出的子弹,射出了就回不了头。——题记
主持人语:暑假的高温蒸发掉了高二剩下的惟一的一点轻松,随着渐凉的秋风,我们被送进了一个“残酷”的季节——高三!于是在编辑部我桌子上的大部分信封里,“高三”成为了一个“疼痛”而“悲壮”的字眼。我已离开“高考江湖”许多年,“高三”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已无权回答,所以我只能借助几位身在“江湖”的同学的亲身力作来做一个具体的诠释和解答。
郭可欣的文章里充满了“沉闷”、“压抑”“迷茫”、“彷徨”,我坚信这些虽然不是高三生活的主流,但它确实又是一部分人的真实心路历程;从廖铭敏的文字里所流淌出来的是“丰富综合型”的高中生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皆在其中。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高三,这才是真正的青春年华!叶卜源所呈现出的是一篇“高三学习白描型”的文字。紧张、机械、寂寞、单调……这一切与“青春活力”格格不入的字眼像钢针一样直刺这个“疼痛”的季节;杨柳以淡淡的忧郁的笔调,倾诉着这个季节里的悲欢离合;而王方则从一个清新的角度,以幽默风趣的文字展现出高三时期依旧朝气勃发的面貌。
在一口气读完这几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位同学曾经写给我的一封信里的几句话,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如果你是天鹅,那就守候着平静的湖面;如果你是海燕,那就伴着汹涌的波涛!
夏天就这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没有像往年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时刻保持着那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的惨景。在小学生们的欢呼声中迎来的暑假里,我们过了凄惨但不可以说“不幸福”的一个月(高三补课)。
七月的细雨缠绵,不知带走了谁的思念。总是在没有太阳的下午,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夏季里原本不曾有的清爽安逸。我以为自己是喜欢阴天、喜欢细雨、喜欢落雪的,我惧怕在阳光下袒露自己,仿佛被所有锐利的眸子洞穿了心扉。我会在明晃晃的刺眼的阳光下开始惴惴不安地联想。而阴天会让多数人收起了脸上放肆的笑容,让一切疯狂的行为都停止了运作,让教室这个不大不小的空间显得更加地拥挤,让耳朵更近距离地贴近心灵,听心灵最深处的呼喊,去最原始地接近自己。
七月的阴雨天来得太久了,十天?半个月?纷飞如牛毛的雨丝已经让人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了。我怡然地享受着这份不为人知的快乐,却在奢靡度日中遗弃了这份初衷!背叛了诺言,背叛了雨季,也背叛了我自己!我隐隐地渴望着雨季的结束,哈!我的声音居然与大家抱怨的音调完美地融合!
真的,贪婪的无知的我受到惩罚了,连累了所有的人都受到惩罚了。八月的天空里再也看不到一片云彩,宁静的校园中连知了都懒得发出一声低鸣,只有太阳的仲夏是最残酷的事实。坐在窗边的我无论怎样都挡不住遗漏的一米阳光,每天从上午第四堂课开始,一直到下午第一堂课结束,总会看到有一缕明亮的裂痕,从我的前胸划到后背,然后便在教室里销声匿迹了。
知了也睡了
安心地睡了
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
下年第一堂自习课,老班再不会用一种颇有挑衅意味的语调把某个同学的美梦碾碎,他只是静静地坐在讲桌前。也不知是涂涂写写些什么东西,不时地拿出他那块三次被同学们当作是抹布的手绢轻拭额头上的汗水,毕竟他要在酷暑中用那庞大的超重的身躯支撑起一片天地是比那些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女老师更不容易。他偶尔也会傻傻地瞟一眼他那些睡熟的孩子们,看那些奇奇怪怪的姿势,看那一堆堆慵懒的身躯。我猜当时他一定想要把他们全都吼起来学习,不过闷热让这种感觉都窒息了。
我觉得刚刚已睡过一大觉,可是时钟无情地告诉我,才上课十分钟而已。我埋在臂弯里的额头已经浸满了汗水,留下来像是刚刚才哭过一样。等着风来吹干是没希望了,只能连忙掏出面纸擦干,被人误会就不好了嘛!教室里还有几位坚强的勇士在写写算算,而我,再也找不到活命的出路,只好提笔记录一下无奈。毕竟越过心情的峡谷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在沉寂中忍耐,似乎一声轻缓的叹息都会击碎凝结的空气。是下课铃声让消亡又一次暴发。很快,盥洗室里挤得容不下一只苍蝇,水流的哗哗声是此时最美妙的声音……
还记得海岩笔下的罗晶晶的网名吗?是“似水骄阳”。一直都想不明白,骄阳与流水如何能够相容?就像烈火之于寒冰,白昼之于黑夜,木之于土,土之于水,水之于火,火之于金,金之子木……
我们用流水对抗着骄阳,放肆地泼洒着大片大片的湿润。
我们似水,我们似骄阳。我们正在虚度的贪婪中让年华逝去,我们正在绽放的太阳花下渺茫地期待崭露头角。
哗啦哗啦的流水就这样冲走了我们淋漓的大汗,冲走了我们的慵懒与无奈,浇灭了我们的叹息和怨言。我们的年华也随着流水而逝去,好远好远,她不会回头,她不再回头,她永不回头。暗礁将她撞碎,她还不回头;海浪将她吞没,她放弃回头。海岸的这头,有童年天真的召唤,有小火车气急的鸣笛,有小布娃娃伤心的啜泣……可她越走越远了,这些声音她听到了没有理会,当她想要再理会时,却由于距离的牵绊,再也听不到了。往前方看,看不到尽头,也没有尽头。
一颗子弹伴着她,去寻找我们的尽头……
遥望言:
“活着”。我总觉得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词语,似乎总让人联想到诸如“悲壮”、“残酷”、“艰辛”这样一些词语。而且自己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余华笔下的“活着”。然而,在廖铭敏的笔下,它被软化了。“活着”在这里是青春生命在特殊季节里的一种本真呈现。这里没有太多压抑,所以用不着排解,作者只是在一个非常时节里疏导、盘点生活。当生活的轻舟驶入一个淤积的渡口时,作者总会用思考的犁铧去划开一道阳光的缺口,让生活继续远航。这里没有硬伤,有的只是些许的柔软的疼痛。这样的疼痛在作者阳光的思想里很快就会被转移、消散。所以,在行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听嗅到的,自始至终都是一股莲勃的朝气。
最后,当我把全文都看完时,我想到了这样的话语:青春未央,生活系紧了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