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写食主义”

2005-07-22 01:18易小荷
读书文摘·灵感 2005年7期
关键词:达拉斯爆米花场馆

提到NBA,我们也许会马上想到重扣,超运3分,最后一秒的出手……也许还会有乔丹这样的Super Star,但如果看了这篇文章,你也许就会明白为什么姚明会在美国开他的“姚”式中国餐厅了。回国以后,身边的朋友突然发现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美食主义者,除了整日里拉着朋友带我去满京城寻觅美食之外,甚至会“走火入魔”到处购买有关美食的书。

一切应该追溯到那些在NBA的美国往事当中。

从采访NBA第一场开始,颇有些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场馆竟然提供晚餐。走入火箭所在的康柏中心,换好每天的Media pass(媒体采访证),签个名,就可以索要一张小小的ticket(餐券)。

然后,循着香味的牵引,每个记者都会轻车熟路地走到专为媒体开设的餐厅,有了那张券即可免费就餐,尽管忙过一天的记者早已饥肠辘辘,但在这里还是很难大快朵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美国人比谁都懂,既然是免费,也就是几个盆里装着既没有卖相也没有“吃”相的菜:像是喂兔子的蔬菜沙拉、煮熟的土豆,不知所谓叫不上名字的熟食。

后来去达拉斯采访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同样是为媒体准备的工作餐,交出五美金,桌子上摆开一长溜的美食:酥软的面包、七分熟的牛排、美味的冰激凌……那一次采访之前直吃得我肚滚腰圆。

印象中只有一次,大概是火箭连胜几场之后的一次,等我们早早来到工作室的时候,竟然发现了美国人“惟一”擅长做的奶油蛋糕和黑巧克力蛋糕,可是早被一抢而空,只剩下小半块孤独无助地躺在盘子里,说时迟那时快,在一个瞪大了眼睛的老美面前,我将剩下的蛋糕一扫而空。后来才发现,美食的走向似乎和球队的成绩有很大的牵连。因而常常都不由得有些懊恼为何姚明不前往圣安东尼奥马刺或是达拉斯小牛(两队常规赛成绩排在西部前列)。其实并不独火箭一家有这样的举措,达拉斯小牛的老板库班就立下规定,如果哪天他们球队的比分达到一百分的话,那么全场观众都可以得到一份“恰鲁帕”———一种墨西哥馅饼。2003-2004赛季,火箭队总经理道森也终于在主场迎战丹佛掘金前许下诺言,“只要我们在主场比赛时的比分超过100分,而且赢球了,那么每位现场球迷就能得到一个免费汉堡包。”

不过和中国人的美食相比,那些所谓美国美食实在不敢恭维。我的一个ABC(美国出生的中国人)的朋友曾经“深恶痛绝”地对我说:“我就不明白中国人怎么那样抗拒接受外来食物,他们似乎走遍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只会一成不变地去寻找中国食物。”我对此颇不敢苟同,越南米粉、墨西哥菜、法式牛排我都尝试过,可那些大餐们却从不曾在我的美食记忆中占据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工作室里的雪碧、可乐、矿泉水和冰块可以任意领取,任何一个场馆都相同,不过NBA有个古怪的规定,如果拿一次性的纸杯或是现场喝都行,就是不能将罐取走,据说是为了防止将这些“武器”扔上场地,想到在国内看比赛的间歇,为了买一瓶可乐而挤在人潮当中“起起伏伏”情景,禁不住会让人感叹,人生的幸福感觉,不过如此。

当然,在场馆中也为球迷设立了无数的快餐店,多是卖热狗、汉堡、薯条、爆米花、啤酒类的食品,价钱比外面稍贵一些。看着人头攒动的样子,仿佛人就会多了些胃口,有意思的是,美国人的爆米花多是一大包那种,甚至还有人举着简直就是桶装的爆米花,看上去就十分有吃相,口味也分为咸和甜两种,看着满场馆的人大嚼特嚼,我们也禁不住尝试了一次,想不到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我们终于心悦诚服地表示,这该是少有比中国做得好吃的东西。

中场休息的时候,都会看见老记们行色匆匆地赶往工作室,除了去领一份技术统计之外,“众人皆知的秘密”就是那里有火箭队派发的饼干,一般分为两种:巧克力的和果仁的,因为数量不多,只有两盘,动作慢的往往只能“望饼止饿”,中国记者大多身形瘦小,行动迅速,还懂得“传帮带”,所以往往能看见场边匆匆走着几个中国记者,嘴里嚼着,手里拿着,于是在休斯敦的几个月当中,我能得以每天都品尝到这顿中场小吃。

其实大多数的人都并不在乎是否节约了几元的饭钱,因为那些食物不管是称心的也好难看的也罢,至少采访比赛之前,你总是能感受到有人在关怀着你的胃和工作状态,也许他们太知道,“人是铁,饭是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NBA到了日臻成熟的阶段,他们比谁都明白:为媒体服务,也就是为自己服务,否则每年的转播哪来那么高的收视率,哪来那么大的知名度。投之以李,报之以桃这个道理“资本家”们比谁都懂。

或许被NBA免费午餐“宠”习惯了,记得后来和我同住的陈敏从盐湖城客场归来后,兴冲冲地掏出一盒曲奇饼干,说是场地上的小女孩派送的,“太好吃了,我应该多拿一盒的!”她兴奋地嘟哝着。后来经过我们侦察发现,那都是些打工的学生拿来募捐的饼干,一般拿了就要给钱的。这一事实让她为此羞愧了一晚上,从此对场地的美食心有戚戚焉。

林林总总,以上差不多就是在NBA的“写食”了,有人在书中感叹着美食,赞扬着美食,让我觉得有时候选择一种美食就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尽管那些冰冷的、甜得发腻的、半生不熟的美国食品是我们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在沉闷的比赛中,在饥饿的场边,在漫漫长夜中,它们的确曾经温暖过我们的胃,也点缀过我们那些乏味的日子。

(选自《亲历NBA》/易小荷 著/線装书局/2004年1月版)

猜你喜欢
达拉斯爆米花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长出我的爆米花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为什么不能多吃爆米花
乱跳的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