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刘若英才发觉,女人还有一种美丽叫丰富。就如她的昵称“奶茶”,她更似一杯清新爽人的茶,能品出很多味道。虽然不如咖啡那么香浓可口,但经得住时间的打磨。刘若英没有抢眼的美,但即使被装扮成镶了龅牙的“结婚狂”,也没让人觉得有多丑。这就是刘若英的魅力。面对她的时候,她刚刚演完另一个魅力女人———张爱玲。
与张爱玲注定的缘分
刚刚在电视剧《她从海上来》中演绎完张爱玲的一生,刘若英又在香港与张爱玲“续缘”,在舞台剧《半生缘》中出演颇具悲剧色彩的女主角顾曼桢。张爱玲是刘若英最喜爱的一个作家,她从高中时开始读她的作品,最喜欢的一部就是《半生缘》。
刘若英不否认她跟张爱玲有一种冥冥中的缘分。“虽然我很爱她,但我一直不认为演她是我最好的选择。其实你越喜欢的人,你越怕和她走得太近,因为万一你做不好,你心理承受的压力会特别大。所以制片方最初找我演张爱玲时,我一直在游移,虽然我明知道她一定是属于我的。跟张爱玲最终牵手是两年后的事情,因为我觉得我比较成熟了,可以承受一些负面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这两年我开始走入张爱玲的内心世界。发觉她的文章获得的并不是一片喝彩,有人把她划为鸳鸯蝴蝶派。觉得她写得都是些儿女情爱,不入流。”
刘若英说其实艺术本身不可能取悦每个人,它不似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白。正是因为悟到了这一点,她才决定将自己的灵魂附在张爱玲身上。有人曾把刘若英和张爱玲的照片做过比较,发觉她们长得竟有几分神似。刘若英直言她能演张爱玲很大程度是因为她的不漂亮。
“我包括很多人都自以为很了解张爱玲,但这种了解大部分是通过她写的文字。其实张爱玲的一生并不丰富,她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她的作品上,我们都感受过她文字的魅力。但要把其变成具体的影像是很难的,何况文字的东西带给每个人的联想是不同的,我演的张爱玲不可能取代每个人心目中的张爱玲。所以我一直觉得演这个角色是吃力不讨好。”刘若英的视线透过落地玻璃窗,落到外面穿梭的人流中。
“看了剧本,我恍然觉得对张爱玲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于是再去读她的东西,查阅她的资料……当我真的去解读张爱玲时会发现,她跟我想像的很不同。”
“你发现偏差在哪儿?”
“比如说张爱玲爱笑,你肯定想不到吧,看她的样子觉得特别忧郁。另外她的哭也不是默默流泪的那种,而是放纵自己的大哭。”
“但是感觉上能把女人的感伤写到极致的人一定是独自垂泪的那种?”
“那就要问观众是想看到一个大家臆想的张爱玲,还是希望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张爱玲?我一直觉得演员演戏是给懂的人看的,实在不需要演给不懂的人看,因为你就是演得再好,他还是不懂;懂的人其实不需要你演,他在心里就会跟你和你演的角色有一种共鸣。”刘若英重新把视线移回来,不经意地摆弄着手里的一只笔,在一张纸上随意地涂抹着。
刘若英不讳言自己跟张爱玲有某种共通的东西。“比如对情感的态度和对生活环境的敏感,这些是演了她之后才发现的。”
“你跟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刘若英笑了,似乎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我的才气连她的千分之一都没有。”“不管被人怎么看,我眼里的张爱玲是非常完美的,所以演她会觉得太累。”刘若英又说。
在《她从海上来》中刘若英从张爱玲十几岁一直演到去世。但是拍摄过程并非按照张爱玲生命轨迹进行的,经常是时空混杂,这尤其让刘若英体会到了“累”。“我先在温哥华、洛杉矶感受了张爱玲从35岁到离世的人生,然后再回到上海重温她的风华绝代,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因为已经留了遗言,却又重新来过……似乎有一种预知的感觉。我觉得演员要么就是白痴,要么就是预言家,为此要承受很大的心理煎熬。”
“如果你演的张爱玲大家不接受呢?”依刘若英的秉性,我料想这个问题她不爱听。
没想到刘若英的反应非常平静,她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问号,然后自顾自地说:“我从来不看回放,每次演完导演他们在一旁看,我只看他们的表情。我的这种心态要感谢张艾嘉,因为我每一个戏出来她从来不说太棒了,所以我不太关心结果,只在意那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我生命中的一滴水。”
张艾嘉是永远的知己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有哪些?”刘若英提及张艾嘉让我想到了这个问题。
“一开始我觉得是陈升吧,是他带我進这个圈子,让我成为一名歌手。然后就是我的经纪人张艾嘉,她是我第一部戏《少女小渔》的导演,我们合作已经有9年了,我对她非常信任。她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女性,她在做事情的时候特别有主见。作为我的经纪人,她对我的帮助不只是帮我谈钱,或来片场监工。我经常说她带给我的是一种荣誉感,我去到哪儿都仿佛有两个光环照着,一个是张艾嘉,一个是陈升,因为我是他们提拔的演员,我不能给他们丢脸。”
“张艾嘉更像我的姐姐,可以倾诉衷肠的那种。她教会我看开很多事情,比如当我遇到问题时,她总告诉我:‘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曾经走过的。再如我拍了一个烂戏,心里特别郁闷。她就跟我说:‘演员没拍过烂戏就不叫演员。正因为拍了烂戏你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据说刘若英在上海拍摄《她从海上来———张爱玲》时,张艾嘉特意从台湾飞来上海探班。张艾嘉与弟子刘若英、李心洁合作的电影《三个女人一台戏》仿佛生活中她们的真实写照。
9年来,刘若英一直称张艾嘉为“师父”,也一直记得第一次见师父的情景。“当时我穿了一件白T恤,一条普通的牛仔裤,背着大包小包的,很狼狈。但师父说是我纯净的眼神让她毫不犹豫签下了我。”
刘若英不否认张艾嘉对自己的人生观的影响。“她让我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让我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情,也让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永远不掉以轻心。”
“她的婚姻观对你也有影响吗?”张艾嘉一直被视为最有勇气的“未婚妈妈”。
“她倒不希望我像她那样,她经常催着我早点嫁人,甚至想在报刊上给我登一则征婚启示。她说女人最好的时光非常短暂,如果你不在这个阶段享受一些东西,以后就难有激情了。最终的结果就会变成一种循规蹈矩的为家庭而婚姻的日子,那样的话两个人在一起更像亲人而非情人。所以她希望我能够尽量的很自在的去谈感情。”
“2004年你和张艾嘉就约满了,还会再签吗?”刘若英刚刚转签了自己的唱片约,经纪约的归属自然备受关注。
“如果我签了另外一张纸,可能就不签这张纸了。”看我半晌没反应过来,刘若英笑着继续卖她的关子:“也就是说如果明年我嫁掉了,我先生让我别演了,在家享受生活吧,那我就不出去了,还签什么约呢!”末了,刘若英幽幽地说,“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我爱的也爱我的人,我愿意听他的话。”
宁愿孤单地为他守候
31岁的刘若英自言有一颗恨嫁的心,原本能在25岁嫁出去的她,可惜落空了。“我在感情上一直很不如意,但我一直不放弃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当我30岁还没碰到缘分时,我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10年。”刘若英坦言是一个很重视爱情质量的人———不愿意将就,宁愿为他孤单地守候。“我的爱情观其实很简单,就是想两个人在一起是真心相守的。天长地久并非是我的终极目标,我只期望两个人简单过好每一天的日子,在精神和情感上都能有更多的交流。”
“情感丰富的人更需要爱和被爱。”刘若英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爱情观的最好解释。
“你一直在守候什么样的男人?”
“要有责任感,能体贴我、疼我。我不介意大男子主义的,我觉得那是一个男人分量的所在。我深信这样的男人一定有,只是我还没有碰上,所以我一直等待着。在我认识的人中我的祖父就是一个这样的男人,他跟祖母相亲相爱几十年,我很少看到他们红过脸。”刘若英戏说她的择偶标准从20岁到现在一直没变。
“有没有从自身找一下原因,才造成今天孤独守候的结果?”
“在爱情来临时我不够果断。当我思考了很久决定接受对方时,人家已选择了别人。”没想到个性理智的刘若英在爱情上也是如此理智。
“但是只要我喜欢上一个人就是那种为爱痴狂、从一而终的人。”刘若英说这点很像她演的“结婚狂”。
恋家与一个人的KTV
刘若英坦言这种骨子里的传统受外婆影响很多,“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她对我的教育很传统,尤其是爱情观,她一直让我学会包容和理解。比如我跟以前的男朋友吵架,在我看来,通常都是男生让着女生的,但外婆首先指出我的不对,让我跟他道歉。外婆说虽然为此我丢了一点面子,但这对我的男朋友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果然,男朋友之后很少跟我争执。”看来,刘若英的外婆谙熟“思想政治工作”。
外婆的传统还体现在让外孙女有一技之长,当初就是她鼓动刘若英去美国留学的。“外婆其实是我的音乐领路人,她当时告诫我女孩子学音乐最好,将来能够陶冶性情,美化生活。即使将来被老公甩掉了,还能有份工作养家糊口。”于是9岁的刘若英开始学习钢琴,踏上了音乐之路。后来如愿学了声乐专业,兼修钢琴。
刘若英一直很恋家跟外婆的教诲也有关,在她的记忆中,一家人聚会是最温馨的画面。“每个星期天,我们家的人一定都会去外婆家团圆。通常外婆从早上就开始忙了,我们到了之后一大家子欢欢喜喜的,非常热闹。如果有人这时不在,一定会打长途电话问候外婆,然后跟每个人聊上几句。我很欣赏我们家这种传统的相处方式。”虽然,做了艺人整日天南海北地奔忙,但无论走到哪里,刘若英都不忘在星期天的时候给外婆打个电话。
常年在片场穿梭,刘若英的身体透支很大,尤其是患上了肾病。所以最近几年,妈妈一直在外景地陪她,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前一段在上海拍戏,爸爸、姐姐、弟弟轮番过来看我,令我在异乡能体会到一家团圆的气氛。”
一个人在外的刘若英一点不感觉寂寞,她十分享受独处的时光。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唱KTV。对此,她又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缘由———情感丰富的人需要这样的宣泄方式。于是她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一个人的KTV》。
“我天生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因为做了演员,我必须每天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所以不工作的时候我希望面对自己,独处的时候会让我产生一种创作欲望,只有独处的时候才会有的那种。我觉得孤独挺好的,总比跟一群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好,那样比孤独更难受。”
“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是‘自闭症,其实这只是我选择的一种放松方式。也许你不知道,生活中我还有野性的一面,比如喜欢开着‘吉普兜风,那个感觉很爽。”
喜欢孤独的刘若英朋友不多,在她看来朋友不一定经常联络,“有时一年下来我们只打几个电话,但感觉非常亲切,这种朋友就是知心朋友。”張艾嘉和周迅就是刘若英说的这种朋友。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你会首先想到向朋友倾诉吗?”
“也许不会,我可能会找一个身边人出出气,发泄一下就没事了。以前我老想不开,经常一个人闷着,结果久久不能释怀。”
“我是一个极度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刘若英这样定位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态度不知是被角色感染的,还是我感染了角色。总之每个角色或多或少都有我自己的影子,但我绝对不会沉湎在角色中,那样会疯掉的。”
“你觉得《粉红女郎》中的四个女人哪个更像你?”
“结婚狂和男人婆。”刘若英想了一下,给出了两个答案。
刘若英说她不是一个能用单一色彩概括的人。因为双子座的女人是多面的,清高、敏感、热情、孤独都渗透在她们的个性中。刘若英正是这样一个丰富的女人。在她眼里丰富的女人是最美丽的,比如张爱玲。
(选自《星月对话》/王江月 著/九州出版社/2005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