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做一笔交易:“如果我拿1000万元给你,只要求你从此以后不再更换工作,也就是放弃变换职业的权利,你愿意跟我做这笔交易吗?”
各位稍加计算就会发现,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因为我们从25岁进入职场,直到60岁退休,一共工作35年,1000万元相当于年薪近30万元,这样的待遇对任何阶层而言都是非常优厚的!
99%的人不可能在职场上赚这么多钱,因此不做这笔交易是非常可惜的。在听众的响应中出现了一幅有趣的画面,30岁以下的年轻朋友会断然拒绝这笔交易,40岁以上的上班族则会欣然接受,30岁~40岁的青壮年则会犹豫不决。我将这3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解读为“黑色隧道”效应。
所谓“黑色隧道”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上可能遇到的所有让人厌恶的现象。由于你不可能在一天之内经历完职场中的所有这些现象,因为它们陆续地出现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来折磨你,因此我将其称为“黑色隧道”,因为里面潮湿阴暗,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这条隧道的长度大概为10年,它的计算方式是从踏入完全陌生的职场的第一天起,我们大概需要花10年的时间才能经历完职场百态,10年后,这些职场现象只不过是不断地重复出现而已。
30岁以下的朋友拒绝交易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格局、命运与能力怀有意识形态上的高估。他们在刚刚接触到一些初级的职场挫折,比如自己的主管是个无能之辈时,就会凭直觉地将主管无能的事映射到全部工作上,忘记其他值得历练的价值,比如将在无能主管领导下完成任务视为更具挑战性的历练,而匆忙从黑色隧道中撤退,改走直截了当的路--离职。他们认为,总是可以找得到没有无能主管的公司吧!
这样,换工作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工具就成了他们寻找更好出路的寄托,他们当然不愿意用它来与我交换1000万元钱。
40岁以上的朋友愿意交易的原因是悟不出“三吨矿石才能炼出一克拉钻石”的道理,舍弃了藏在黑色隧道中最有价值的历练压力。在过度使用离职权利之后,最后发现自己的年纪已经与能力成了反比,终于比较务实,他们当然愿意放弃这项无法让他们培养深度和内涵的变换工作的权利来与我交换1000万元啦!
30岁~40岁的人之所以拿不定主意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有一些想象空间,还可以突一突、搏一搏,所以不太愿意做交易。
现在,我要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26岁的年轻朋友,本来是做内勤的,工作非常出色,但是因为一名外勤人员失职,公司调他去做外勤。结果,这个朋友决定离职,因为他不喜欢做外勤。
如果这个朋友不承认存在黑色隧道,那么他就会责怪公司:为什么让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如果他相信存在黑色隧道,就会认为公司因相信他才派他去做其他人做不好的事情,首先是对他过去成绩的肯定,其次是对他未来的信任。
面对同一件事情,一旦承认存在黑色隧道,态度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心里很清楚这是成长的唯一途径,假设没有这样的态度,就可能立刻运用离职这项权利。一个上班族,如果一辈子只做自己习惯胜任的事,不去改变自己的地平线,一辈子做同一件事,做35年,不如现在就跟我交换1000万元算了!
在我们进入职场的前10年,主要任务是去创造下半辈子永远不为职场困扰的实力和成熟度。所以,35岁以前是卖方身份,你没有自主权,其他人会决定你的价值,凡事最好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样才能很好地让自己在36岁时具有买方身份,因为只有买方才有资格挑公司、挑老板、挑主管、挑薪水、挑窗户有多大。这个10年就是让自己从价值低的矿石萃炼成一克拉钻石的黑色隧道。
那些因为从历练的角度看问题而从黑色隧道顺利走出来的人,最后也会发现不值得跟我交换1000万,因为他会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他会成为爱因斯坦所说的那个人:不要试着寻找成功,而应该试着寻找自己的意义
小惠摘自《哲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