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儿子

2005-04-29 00:44:03张卫青
延安文学 2005年1期
关键词:永宁孩子

张卫青 贺 昕

2004年11月25日,延安圣远建筑装饰公司总经理庞永宁与延安市贫困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办签订了一份“扶贫助学协议”,圣远从200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月1日止,出资50万元,设立圣远扶贫助学资金。每年6月以出资额10%的投资回报率将资金划入延安贫困学生救助资金帐号,资助延安市中、小学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额为:小学每生每年300元,初中每生每年600元,高中每生每年800元。

获悉这个消息,人们的心里都暖和和的。是啊,这个圣远,这个庞永宁,延安人并不陌生。这已不是第一次了!几年来,他们自己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却又肯如此侠肝义胆,慷慨解囊,使多少成绩优异,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面临失学的学生获得了新生。人们喟叹,那钱额是有限的,圣远全力开发陕北本土自己人才的厚望和期待却是无限的。老区儿女的荣辱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庞永宁有一种“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清洁精神。这也是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它是由庞永宁人生道路铸就的。

一个人从贫穷走向富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两种品格:勤劳加智慧,而一个人富起来之后,不忘带动一方富起来并以此作为人生追求,这就更需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超凡的远见。

庞总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无论走到哪一步,都始终记得这一点”。这是他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平和、质朴、性情中人。庞永宁不忘本,浸透在他灵魂深处沉甸甸的“民本”思想,政治宣言书一样烁闪光芒,他是整个农民的骄傲。

庞永宁是个“低调”的人,起初,他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他凭良心做人,凭道义和求真务实做事,不喜欢被人吹捧,只求心安理得。同样,庞总是礼貌的,他得知我们为了采访他已等了近半年,觉得再不好推托了,便说你们采访就好了,不报道便是。

庞永宁1958年出生在延川县眼岔寺乡小高山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那里度过了他整个少年时代。那时候村子里没有公路、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个像样的学校。就在这穷山僻壤里,七岁的庞永宁怀揣着理想开始读书了。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他一直担任着班长一职,成绩也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那时候虽然生活贫苦,但有着梦想的童年永远是快乐的。一个小孩子拔猪草、砍柴、拾粪,力所能及地想帮大人一把。在上学走时,拿着粪笼,回来的路上,一路走、一路拾。冬天拾粪好,天寒地冻,粪便都冻硬了,一块一块很好捡。夏天就没那么容易了,要先给粪便洒上土,拌和在一起,再拾在筐子里。即便是这样的生活,在庞永宁的记忆中也永远是快乐的。

庞永宁提到了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他的爷爷,听他爷爷的故事,我们感慨万千。庞爷爷在庞永宁的父亲13岁的时候参加了红军,一去就是7年,父亲是家中的老大,从此挑起了生活的大梁。父亲20岁时,爷爷回来了,可是就在这一年,父亲又被招去当兵,爷爷知道外面当兵的苦和家中不能没有父亲,又替子从军,一去又是10年。回来后分配到县供销社工作,工作两年后,爷爷不忍看到家里的穷苦回村当了农民。5年后,爷爷因为多说了一句话,所谓的“反对人民公社化”的帽子就扣在了他的头上,爷爷坐牢了,一坐就是12年。这就是那个荒唐极左年代的人生缩影,一个人的一生与幸福无关。

庞永宁正是因为爷爷这一所谓的错误从此与学校无缘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青年刚刚被知识之火燃烧,四下却倾刻漆黑一片什么都完了。人生、理想、未来、大学梦,一切的一切,在这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前全部熄灭了。

1974年是实行推荐上学的年代,虽然庞永宁是学校公认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他头上始终有两顶帽子:外公是历史反革命,爷爷是现行反革命,他是他们的孙子,无论他能否承受,时代把这一切残醋无情地都压在了他的头上,庞永宁欲哭无泪啊!16岁那年,在推荐上高中的名单上庞永宁落了榜,他晕倒了。醒来的时候只是抹眼泪,校长以为他生病了,拿来了止痛片和感冒药,这一刻,没有人知道这16岁的青年人心里翻江倒海的在做着怎样的思想斗争,生与死的抉择……。

从十一二岁文革动乱之际开始,别人家的小孩都别着红袖章、戴着红袖套,当“红小兵”,而自己呢?却面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会和被批斗的抬不起头的父亲;别人家下乡干部都能派饭吃,惟独他家没人来,他们没有这种资格和权利。一个小孩把外面的世界看的那样单纯,外面的世界却把他勤劳、善良的父母看作是十恶不赦的代名词,为什么呢?而现在,庞永宁连书都没权读了,他的世界黑暗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乡下孩子把自己惟一出路都定格在了读书这条路上,现在这条路断了,他的一生将要改写了,好胜的、纯朴的、胸怀大志的农家孩子想不通啊!父亲因为在河湾找了一片没人管的空地,用石头帮畔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了几棵白菜,就被批判了好些天:什么“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挖社会主义墙角,走资本主义道路。”庞永宁困惑啊,农民连种地都要被批判,自己还有什么活路呢?

于是,17岁的庞永宁想到了死,死亡在这个时刻对于他来说,是个平静的召唤,在那里,他可以把所有的不公平埋葬……

真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庆幸的是,庞永宁磨砺志行,迈过了他人生路上最关键的这道坎。

18岁那年,农民的儿子庞永宁出发了,他不想呆在家里无所作为,他想摆脱一直困绕他无所事成的这个环境,到外面的世界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想出去,惟一的途径是作农民“民工”。1976年2月2日,是庞永宁这一生中最难过的一天,也是他取得今天成就的起点。在乡下有这样的风俗,每年的2月2日要祭孤魂,给祖先上坟,以保佑自己一生平安。庞永宁那天起了个大早,跑到山顶上祭完孤魂、上完坟,就背着铺盖卷出发了,他已经完全振作起来了,现在的他怀揣着与读书毫不相干却同样执着的理想开始启程了。他走到乡上等车却没有等到,只好再步行40里路到了县城。就在他徒步县城的路上,他遇到了几位以前的同学,他们正在就读他一直向往的高中,当老同学快乐地告别他从他身边经过时,他悲凉到了极点,一个18岁青年的自尊一下被踩在了脚下。他背着铺盖卷衣衫破烂,他要做民工去修路;而这些从前学习成绩都远远被他拉开一截的他的同龄人,正在走着他梦幻中所走的路。到了县城,庞永宁在一家小旅馆里痛哭了一场,他在那个夜晚,才突然明白从前的那一切是真的过去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走属于自己的路,属于他庞永宁的谁也不能替代的路。他立志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即使做农民,也要做最优秀的,18岁的庞永宁终于成熟了。

庞永宁成了一名农民工。他的第一站是富县,修兰宜战备公路。靠苦力吃饭,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农民出身的庞永宁一点都不觉得苦。刚刚离开家,他眼里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工资是每天1块4毛8分钱,他要把挣到的钱统统交回生产队里去,再换成工分,给家中分粮食吃。工地上的伙食很差,每天都是高粱面团、洋芋疙瘩,再加上繁重的劳动,最初庞永宁很不适应,常常肚子疼痛难忍大便出血,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默默地咬牙忍耐着,坚持着。

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庞永宁的吃苦精神和领导才能很快地显示出来,大家都服他,三个月后,他当上了排长,从此开始带队了。

1977年可以说是庞永宁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他很幸运地成为子长县禾草沟“吴旗煤矿”的一名工人,四年后转正,同时也转成了非农业城镇户口。初到煤矿,他烧了半个月的焦碳。恰巧当时灶上的大师傅请假了,领导看这个年青人手脚灵活,就派他去顶替,庞永宁做的很好,40天后,被提拔到后勤处搞灶务管理工作。

庞永宁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应该是从1983年开始。他调往延安市建筑公司,成了一名集体工。当年,落实责任制,实行承包后庞永宁初露头角,他带着一个钳工、一个焊工开始单干了。他们做的活主要是给别人焊暖气片,通下水道等,但活不是每天都有,没有活的时候就没有饭吃,他不怕苦,没活的日子里就到河湾去挖沙子,上午挖的沙子,下午就去卖掉。那一年真的是辛苦呀,可苦中有甜!年底一算,庞永宁脱贫了,除了还完所有的负债,他净挣了3000多元。庞永宁心里清楚,自己起步了。

1984年他又苦干一年,年底利润7000多元,庞永宁干劲十足,信心倍增,他的能力逐渐得到了证实。

1985年,公司在延川县永坪镇油矿区揽到了活,经理把最大的信任托给了庞永宁,他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奔赴那里。

1987年,他被任命为建筑公司第三施工队队长。在这个岗位,他运筹帷幄,含辛茹苦创业,一干就是六年。

1991年公司领导班子调整,成绩显著的他,被调回公司任副经理,主管生产。庞永宁今非昔比,前途无量啊!

庞永宁这一生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来临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完全吸引了这位30出头的有志青年,他是感激这位卓识远见的老人的,因为这位老人把又一个美丽的春天给了他。在机遇面前,庞永宁从来没有犹豫过,抓住机遇就是抓住成功,庞永宁抓住了,他果断的下海了。

庞永宁成了陕北老区最早一批下海踏浪的人,也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人,1993年庞永宁创办了延黄建筑公司,在黄陵县工商局注册营业,后迁回市内,更名为现在的圣远建筑装饰公司。

庞永宁逐渐富了,但是一个人富并不是他的愿望,他每时每刻不在记着自己生长过的老家村庄!他要带动乡亲们都富起来。庞永宁一口气为村上办了四件大事,每一件都与老百姓脱贫致富息息相关,每一件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惊天动地的。

1996年庞永宁开始给村上修路了。这条路困扰了乡亲们祖祖辈辈多少年,庞永宁不愿去计算。总之从孩儿时代开始,他就有了这个愿望,他要为村里修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通向致富的路。记得小时候,乡里乡亲就像一家人,谁家有人病了,就大伙帮忙不分昼夜,一口气抬七八公里路到邻村的公路上,然后借辆架子车拉到县城看病。这一切庞永宁一直记着,他的境况越变,他越是强烈地想起这些。他先后修了两次路,第一次修通了他生长的小高山村到乡政府所在地眼岔寺的公路,从此架子车可以进村了。第二次又拓宽了这条公路,汽车也可以进村了。村民们感激他啊,小高山村从此结束了行路难的历史。

一个地方没有电就谈不到现代经济发展。这里的村民多年似乎习惯了这种落后闭塞的生活,晚上总是睡得早早的,孩子们学习也只能靠煤油灯。庞永宁深知这种黑暗的难熬,不能老这样下去呀!都快21世纪了,没有电怎么行呢?1997年庞永宁出钱给村上栽杆拉线通了电,电给亘古山村带来了一片光明,也带来了电视、电话,铡草机、粉碎机,一派崭新生产动力和精神。

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是最大的麻烦。庞永宁是孩子们的大救星,长辈们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他。第一次,长辈找他商量办学的事,庞永宁对上学是敏感的,他对知识是仰慕的,自己深知其况味,不能误了下一代。1999年庞永宁开始给村里修建学校,按设想可能只有村里的二三十个孩子,所以只修了三个教室和两个教师办公室。谁知一开学,周边邻里十几个村的孩子都来到这里读书,显然校舍太小,校园的环境成了问题。2001年庞永宁再次捐资新修校舍、拓宽校园,又添盖了10孔窑洞,给学生宿舍里配备了架子床、被褥、床单。并配齐了教师办公用品和几台电脑,为周边十几个村子孩子上学难解决了问题。邻里十几个村的人对庞永宁心存感激,庞永宁办学不为赚钱,学校除了国家要求收取的报名费外,分文不取,平均每年为村民节约近2万元。

学校是办起来了,穷乡僻壤的,没有好教师愿意来,雇用民办教师又怕耽误了学生。庞永宁给学校一个承诺,为了让更好的老师来这里任教,从建校开始,每年给学校捐助2万元作为教师课时津贴奖金。教师问题迎刃而解,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他为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又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凡考上延川县重点中学的,每个学生奖500元;考上延安市中学的奖1000元,后升入大专奖2000元,二本奖3000元,一本奖4000元,这些奖学金全部由庞永宁自己负担。第一届毕业班就出了好成绩,全班17人,9人上了重点线,庞永宁很是欣慰。

学校办好了,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村民最大的问题哪。村民们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就给庞永宁划了一块地,并为他栽上了枣树,承诺这一片枣林的所有收入都给庞永宁。庞永宁笑了:“乡亲们的心意我都懂,十指连着心啊,等枣树长大了,有了收成,换了钱,全部用于学校老师补贴就好了,让我们的枣树来供孩子上学吧。”

黄河沿岸一带,吃水一直是村民们最难的问题,眼看着黄河滚滚大水却缺水没有水喝。2003年庞永宁捐款购回高压抽水泵,在山上修起了蓄水池,压上管道,村里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彻底为小高山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小高山村是幸运的,因为她养育了庞永宁这样的儿子;小高山村民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庞永宁这样的兄弟。庞永宁的父亲去世时,计划丧事从简,结果出乎意料,来送行的人翻了一倍,事情过得很红火,庞家父亲死也瞑目啊,儿子是他最大的骄傲。村民们自发给庞父立了一块路碑,上面显赫地刻着四个大字“教子有方”,这是对一个父亲最大的赞誉。

谈到庞永宁助学扶贫,他说起了事情的缘由:有一年,他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同学和他的儿子,好像刚刚哭过的样子,原来老同学的两个孩子都是班上优等生,在考省级重点学校延安中学时,一个考到公费线,一个考到自费线,农民家庭供一个公费生就不易了,更何况一次就要拿出近万元的学费来,所以家里决定,公费的上,自费的放弃,从此跟着父亲务农。庞永宁一听,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自己16岁那年的情景又一幕幕地展现在他的眼前,自己在校长面前无声的啜泣,一个人在悬崖边久久伫立,全家人抱头痛苦,打工路上偏遇同学的事,只有这些痛苦经历的人,才能明白眼前这个即将辍学的孩子,正在面对怎样的人生选择。庞永宁是这样过来的,他不能眼挣挣的看着眼前这个孩子再经历自己当年同样的痛苦。于是,庞永宁拍着胸脯说:“这个孩子我供了,我不但供他读高中,我还会供他读大学,放心吧!让孩子好好念。”这位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庞永宁。他很争气,也很努力,升学时以680分的优秀成绩考上了西安交大,庞永宁说到这里,他脸上洋溢出由衷的微笑。

这件事对庞永宁触动很大,他担忧太多的孩子因为贫困而放弃学业。知识、科技是最大的生产力,他深知21世纪没有知识,就是一无所有。庞永宁是崇尚科学的,家乡有些人认为读书没什么用,有赚钱的本事就行,他们还说庞永宁也就初中毕业,不照样挣大钱出人头地么!每听到这些话,庞永宁心情总是很沉重,他不能接受乡亲们的这种观念。时代不同了,没有知识永远要在黑暗中行走,看不到光明,难于攀登高座。科教兴国,知识对于这个时代,对于现代青年是最大的财富,庞永宁要让孩子们有书读,他的这个想法越来越坚定了。

庞永宁和家人商量计划第一批先赞助30名贫困学生上大学,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儿女的赞赏,庞永宁很开心,有这样的妻了、儿女,是庞永宁今生的福份啊!

受庞永宁助学基金会第一批资助的学生,籍贯分布在延安市内的延川、子长、吴旗、洛川、宝塔区,都是来自这些县、区偏远村落家境贫寒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目前有在北京大学、南京航天大、西安交大、太原理工大、西北农科技大等大学就读的,也有在西安、北京等地重点高中上学的。他们中最多的每学年受赞助金额8000元、5000元不等,最低者是3000元。2004年8月17日,利用暑假,庞永宁与他资助的学生亲切地进行了一次座谈,并请他们在延安宾馆一起就餐。其间他还亲自伴陪这些学生到枣园、王家坪几处革命旧址参观学习,让他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勉励他们努力求知,奋勇争先,自强自立,胸怀天下,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光荣的革命老区延安的儿女。

这些当初差一点就要失学的孩子,现在在大学、高中愉快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思想也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他们感激圣远庞总的关爱之情,珍惜自己来自不易的学习生活,用当代青年人的开阔视野和崭新风貌打磨自己,也热情拥抱着整个伟大的时代。庞总看到这些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在百忙中常写信勉励这些懂得穷困懂得奋发图强的孩子,进行两代人的心的交流。

庞永宁今年46岁,正值壮年,虽已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但庞总认为现阶段仅仅是他事业的一个起点。他说,他的后半生要去办教育,把全部资金的60%投入在办学上,这年头,没文化知识行不通啊,我要让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有书读,有大学上,有无可估量的未来。而我自己呢,想到这一切,都会从梦里笑醒来。

猜你喜欢
永宁孩子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24
永宁之门
孩子的画
孩子(2017年2期)2017-02-13 18:20:51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我爱冬天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生物胺与食品安全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