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晓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走向有独到见解。
中国经济出现下滑的趋势存在,如果处理不当,这一态势将会得到加速。
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令人困惑的情景:一方面,工业、投资、消费以及顺差数据表现强劲,经济看起来运行良好;另一方面,整体经济还依然处在宏观调控以来的调整之中,企业的利润指标下滑幅度明显,预示着投资将会跟着下降,如果投资真的快速下降,以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经济开始加速下滑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5月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比去年同期的增速下降了27.9个百分点;信贷方面,出现了“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同时,利润的下滑预示着企业将对未来投资的利润预期作出调整,同时意味着企业自筹资金能力的下降,而这最终将导致投资的进一步下降。
企业利润是个会计指标,它受到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大,在价格水平上升时,企业名义上的利润增速就会大幅上升,价格水平下降时,名义利润的增速就迅速下降,利润增速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动。
由于资本充足率的原因导致银行更愿意买债券而不愿意放贷。第一:银行除了资本充足率的安全性的目标以外,还有赢利性的目标;第二:即使单纯站在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角度,从动态的角度,放贷未必一定比购买国债做得差,贷款的预期收益率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而更关键的问题是,如果确实存在资本充足率约束导致贷款难,那么这种情况一定会释放出连锁效应,将会通过投资——贷款——消费链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此外,中国企业的运营成本与综合税费的提高将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外贸与出口型的比例偏重,对未来的经济调整加大了难度。在能源上涨以及国内能源比重开发失衡的情况下,会给经济的平稳增长造成更大的压力。
由于中国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造成了许多新的负面因素,加上高油价给中国汽车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这些因素如处理不当,影响经济下滑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