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变迁

2005-04-29 00:44
含笑花 2005年1期
关键词:罗平国道竹林

邓 政

我读高三时,男生住宿楼被列为危楼,我不得不在校外租房子住。

记得当时租住的房子虽然离学校很近,可到学校却不能直达,其间还需穿过一条弯弯曲曲的泥巴小路,路两边人家大部分是土墙、瓦屋面的苍老房屋;房后有一片竹林,金黄色的竹叶洒落满地,为我读书提供了一个上好的环境。由此,我与竹林结下了深情之缘。

1990年,许多同学都因“好个罗平城,雨天是泥泞,若在此长住,不如去种田”而努力奋发圆了大学之梦,落榜后我亦从了军,离开了为我遮风避雨的那片竹林。

当兵的第二年,部队组织官兵进行了收看收听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活,当看到深圳等沿海花园城市的画面时,我想到了贫穷的家乡——罗平。我真不知罗平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后来,同学来信,说是罗平要修环城路、建设现代化花园城市,还说国家计划修建的南昆铁路也要经过罗平,看信后真为罗平高兴。然而,此事是真是假?我亦无从考证,于是不得不担心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的贫穷罗平到底会不会发生巨变。

人生就像一粒尘埃,总是飘浮不定。从西藏到成都转战文山,一转眼六年过去了,终于在1996年的秋天,第一次从部队回乡探亲。记得那天客车刚到罗平与师宗的交界,崭新的324国道便进入我的眼帘,良好的柏油路面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我清楚记得,当年离开罗平,这条在当时算是“最好”的水泥路面公路,只有六米来宽,凸凹不平;如今真是“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知情旅客向我介绍,324国道刚扩建,全部工程完工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我不得不佩服在改革开放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艰苦奋斗精神。不久,我看到了多年未见的罗平,崭新的罗平城安稳地躺在像地毯一般的油菜花坝上,148平方公里的黄色大花园,与蓝天白云连成一片,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过往车辆、行人熙熙攘攘;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在霓虹灯下时隐时现;多么热闹繁华的罗平!、由于部分街道大修没有完工,客车暂时难以进城,我在罗平环城路口下车后,搭了一张出租车去看看当年东风路有没有改变。出租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奔驰,整齐有序崭新的楼房和街道两边热闹摊点从我眼中掠过,罗平的快速发展令我精神大振。正当我兴奋之时,司机将车停在一条宽阔的十字路口边说:东风路到了,下车吧。望着宽广而灯光闪烁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我真不敢相信这是6年前经常步行穿过的东风路,然而司机再一次催我下车和路牌上写着的“东风路”标志证实了这一点。

走在繁华的罗平大街上,我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城的南面还是北边,任由自己随着人群逐流。突然,一位在街边经营皮鞋的高中同班女同学看到了我,热情地招呼我到她的摊点旁边就坐。多年不见,我发现她做生意非常老练,问她生意如何?她说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差点轻生,几经折磨,才做起皮鞋生意,这几年,国家政策好,生意还不错,算起来也就挣了七、八万。

离开老同学的时候,看看时间还早,便一个人去寻找梦魂牵挂的那片竹林。

穿过东风路,绕行白腊街,我看到了母校的英容笑貌,当年的那幢男生危楼,早已变成了高大的新楼;母校周围的建设全都更新,我找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当年的那片竹林。后来,还是一位热情的老大娘带我到当年的竹林地,嗬!哪还有什么竹林,九层楼从当年的那片竹林上拔地而起,旁边新楼一幢接一幢向远处延伸,火车、汽车的呼啸声连成一片,多么繁荣昌盛的罗平!

这几年,罗平从当年不足5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成为15平方公里的花园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业、旅游业都有了质的发展,菜花节办得红红火火,九龙十瀑布、鲁布革电站、小三峡、多依河、万峰湖等旅游景点是闻名暇迩,仅此旅游一项,每年收入就近2亿元;农业产品“三黄”、“三白”远销东南亚;南下、北上的南昆铁路和324国道形成“一条龙”交通网络,随着冶炼厂、硅厂、锌厂等一批新工业的崛起,将给罗平经济收入锦上添花……

看到家乡的喜人景象,我们更加怀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猜你喜欢
罗平国道竹林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Synchron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by coupled photoacoustic cavity
回到“罗平”
The Battle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罗平记
竹林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