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家养了一条宠物狗,平时十分温顺,但自从生了小狗狗后就变得十分警惕和厉害。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种情况在其他动物身上也会发生。无论多么温顺的动物,它们在哺乳期间因为护子会变得十分警惕和厉害,甚至有的雌性动物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幼崽,这是雌性动物产子后的本能反应。
生物学家把母亲不顾一切保护自己子女的行为称为母性攻击行为,这种行为的生物机制究竟是什么以前并不清楚。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雌性动物哺乳期间,一种被称为“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的物质将会减少,而这种物质可以促进另一种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皮质激素”)的释放。皮质激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使动物(或人)产生害怕和焦虑的情绪,从而做事小心翼翼;一旦皮质激素减少,就会使动物变得具有攻击性。
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在实验母鼠分娩后第六天,他们给不同的母鼠分别注射含皮质激素和不含皮质激素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4天,然后把这些母鼠和小鼠放在一起,再放入一些十分强壮且喜欢伤害小鼠的公鼠。通常情况下母鼠们会愤怒地攻击公鼠,但那些被注射了高剂量皮质激素的母鼠们却显得小心翼翼,并不会为了保护幼子而去攻击比自己强壮得多的公鼠。
从这一实验科学家得出初步结论:雌性动物在哺乳期间,体内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的降低,将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雌性动物具有很强的攻击。
为了免遭受动物母亲的攻击,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去招惹那些正处在哺乳期的雌性动物的幼崽。
问: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外出旅游,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最能防晒?
在人们的常识中,浅色(如浅黄、浅蓝、米色和白色)服装最凉爽,而且可以反射阳光。专家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专家提示,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具有穿透性,是造成人们皮肤老化、表面长斑点,以及患包括皮肤癌在内的各种皮肤疾病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太阳光过度爆晒,除了使用防晒霜及其他防晒产品,穿什么颜色的服装也十分重要。
最近,英国辐射防护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利用新的标准,对各种织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防晒作用进行了评估。结论是:防晒作用最差的是浅黄色棉织品,它的防晒系数仅为7;米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为9;白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虽然达到33-57,但它仍然有可能使红发者或其他敏感性皮肤的人被紫外线灼伤(特别是一种白得耀眼的棉质服装,因含有荧光增白剂,会把有害光反射到没有保护的脸上);防晒系数最高的要数化纤织物、针织尼龙和弹性纤维织品,如用藏青色化纤与弹性纤维制成的服装其防晒系数为178,而用尼龙和弹性纤维制成的红色服装的防晒系数更高达222。
因此专家提醒人们,在紫外线辐射相对强烈的夏季,要改变一下以往的着装习惯,多穿深色化纤织物制作的服装。
问:我们食用的肉类经常会被一些致病和有害因子如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激素、农药等污染,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吃肉。有没有什么办法取而代之呢?
食用肉类污染的情况在全世界都有发生。欧美等国曾报道,个别人因进食患疯牛病的牛肉而感染上该疾病。因此,卫生检疫成为预防我们进食污染肉类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便如此,我们仍可能进食一些“不放心”的肉类。
最近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给我们带来希望——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吃到从工厂生产出的“人造肉”。这种“人造肉”是由各种动物的肌肉细胞“制造”出来的真正的肉类。这种“人造肉”的制造方法与我们在大棚里种蔬菜有些类似,只是技术含量更高而已。
科学家的做法是,将某种动物的部分肌肉细胞分离出来,然后在专门的肉类生产车间里用营养液培养这些细胞,让肌肉细胞不断地分裂繁殖,直至长成一块块指定规格的肌肉为止。目前,科学家已经利用鱼类细胞获得了“人造鱼肉”。有科学家推测,大量制造“人造肉”也许不久就可以成为现实。不过,要让它吃起来更像普通的肉类食品则还需要时间。
科学家认为“人造肉”将为人类带来很多益处。首先是可以控制肉类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调配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并添加一些对人类有益而肉类中没有的脂肪酸。同时,食用“人造肉”可以减少饲养牲口所造成的污染,也不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对动物进行催肥,还能节约大量的粮食、草料,有利于环境治理。
如何能让“人造肉”变得实用呢?现在培养出来的肌肉组织比较单一,而不少人喜欢吃瘦中有肥、肥中有瘦的“五花肉”,还有人特别喜欢吃骨头上的肉,因此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肉的形式变得多样化,解决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等问题。
问: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相当快速,是否有可能在将来完全代替人脑?
对这个问题,你只要将计算机与人脑进行一番比较,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先来看看我们的大脑都能做些什么。大脑可以让你稳妥地骑在自行车上,可以读书,可以理解笑话的幽默,可以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等等,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主宰你的情绪、口味、睡眠、心率和呼吸。一句话,是你的大脑使你成为了你而不是别人!
那计算机能做什么呢?理论上讲,只要给计算机安上相应的软件,它就能完成人们想要它做的工作。比如,受计算机控制的感应器可以测量某台设备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线强度等,并且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这台设备的工作状态如暖气、灯光等进行调整。
如此看来,计算机和大脑都具有调控周围环境的能力,而且计算机做数学题的能力更是胜人一筹,既快又准确。因此,有专家认为,如果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话,人们的许多工作都可以用计算机来替代。
但是,专家也指出,计算机永远无法代替人脑。因为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大脑具有意识,而计算机没有。
尽管计算机能够进行高速度、高难度的计算,可是它没有感情,没有梦,没有思想,而这些都是构成人的基本要素。有不少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科学家试图研制出具有情感的智能机器人,但他们能制造出像人类那样感情细腻有血有肉的“机器人”吗?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