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状态和心身疾病(三篇)

2005-04-29 00:44夏学銮等
检察风云 2005年10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晶晶心理疾病

夏学銮等

面对竞争压力,如何调适你的心理(续)

应激状态和心身疾病

文/夏学銮

当前,“过劳死”不仅已经进入中国,而且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如何科学地生活、合理地工作、正确地处理竞争压力,是转型期的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严肃话题。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在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或受到的对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变化,人们心理情绪的变化又会影响人们生理上的变化。楚国名将伍子胥为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三国曹操让士兵望梅止渴,宋朝大将牛皋因大笑而死亡,这些都是心理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案例。

什么是应激?应激就是对外部压力或危险的快速反应。让我们想像一下这样的场合:一个人将要参加一次决定其命运的考试的时候,或者一辆闯红灯的小轿车飞快向你驶来的时候,或者在一条阴暗的胡同里,一个恶人尾随你身后的时候;你的感觉将会如何呢?你会感到焦虑、紧张、害怕,你的心跳加快、肠胃收缩、毛发竖立、冷汗冒出,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就是应激。

应激状态会动员、激活和整合一个人身体的总体能量,使其提高到远远超出平常的水平,做出一个人平常所不能做的事情,例如,把压着人的汽车举起来这样的事情,在平常情况下人们很难做到,但是在应激状态下他们却可能做到。这就是说,应激状态不完全是坏事情,保持正常的应激状态,不仅对于完成任务目标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保持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心理状态这一过程目标也是必要的。

但是,人不能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之中,特别是不能长期处于压力指数非常大的应激状态之中。因为研究已经证明,综合压力指数高的人比综合压力指数低的人更容易患病;那些经历过严重生活危机的人不仅更容易多患病,而且还更容易患严重的心身疾病。

所谓心身疾病,就是由于心理原因所导致的身体疾病。心身疾病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非常普遍,包括皮肤病、腰痛、头痛、关节炎、哮喘、周期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癌症、溃疡、结肠炎、泌尿生殖器疾病、肥胖症和甲状腺机能亢进。

心理学家汉斯.塞利的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应激导致疾病的机理过程分为“警觉”、“反抗”和“耗尽”三个阶段。“警觉”是对应激的最初反应。它包括已提到的所有生理变化:心跳加快与呼吸加速,释放肾上腺素进入血液等,这些变化即为身体防御动员,使身体增加能量,以便对付应激状态。

“反抗”是对应激反应的第二阶段,只有当产生应激的情境继续持续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时,才能达到这个阶段。对持续应激的适应会使身体逐渐衰弱,大量的肾上腺素分泌出来,继续下去,将造成生理上的损害,特别容易血压升高和患心脏病。

“耗尽”是应激反应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身体储存的能量、特别是肾上腺素已经耗尽,个体再也不能适应或抵抗应激,非常容易感染或患上应激性疾病。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要心药医。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知足常乐。事实证明,健康的精神状态是战胜一切心身疾病的法宝。

不可轻视“亚健康”

文/黄席樾

过劳”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过劳死”则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从全国16个省、直辖市区内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北京的亚健康率是75.31%、上海的亚健康率是73.49%、广东的亚健康率是73.41%。上海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蒋梅先解释道,亚健康是俗称,学术上的名次是“慢性疲劳综合症”(CFS),如果长期不纠正CFS,就易引发“过劳死”。

据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期的五十三四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在上海,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逝于35岁-54岁。知识分子中“过劳”的现象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上海一份专门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68.5%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60.5%的人没有享用国家规定的每年一次的公休假,59.5%的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单位组织的疗养或休养,而生病时有44%的人照常上班。“过劳死”正在一个又一个中年知识分子身上显示“淫威”,著名数学家张广厚、音乐家施光南、画家陈逸飞等一批才华横溢的人,都在50岁上下猝然辞世。2005年1月22日到26日,仅四天内,清华大学两名青年教师相继去世。一位是36岁的焦连伟,因突发心脏病倒在家中地板上;一位是46岁的高文焕,死于癌症。“过劳死”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至精疲力竭,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丧命。

中青年知识分子“过劳”的主要缘由有三个方面:一是中青年知识分子承载的负担太多;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中青年知识分子面对的压力太大;三是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环境太紧迫、节奏太快。

由于超常的身体紧张状态和心理压力使得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心脏、消化、免疫、内分泌等系统都受到损害,出现亚健康。

亚健康的心理症状包括焦虑和抑郁两大种。焦虑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恐慌,可能伴有失眠、噩梦等症状。抑郁表现为悲观、冷漠、无望、无助、轻率等。有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跟高度紧张有关,比如哮喘、高血压病、心脏病、冠心病等。一个人因为压力过大引起的精神压力的焦虑不安、忧心忡忡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在出现亚健康后,如果不及时控制就转化为疾病。

对于缓解心理压力,心理专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劳逸结合;压力太大时及时寻求援助;培养一种兴趣,学习一两种放松的技巧,如太极、听音乐等。在出现亚健康症状后,必须及时寻求治疗,以免发展成疾病。

增强“精神免疫力”可预防心理疾病

文/徐岫茹

许多人经常问我:“为什么现在患心理疾病的人增多了?”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社会竞争激烈、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时代:信息风暴迅猛冲击,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我们驾车赶路、听流行音乐、吃洋快餐、刷卡购物;人人难于逃避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失业危机,还可能面对老人昂贵的医疗费、孩子高额的学费……一个人如果不能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和心理压力,就像马拉松比赛中掉队的运动员,想追赶别人,想拿名次都是不可能的了。

然而,心理疾病并非如某些人想像得那么可怕,它像生理上的许多疾病一样,大多都是可以预防的,所以,现代人要努力增强自己的“精神免疫力”。就像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既要重视平日的训练,增强自己的体质体能,也要在比赛中充满自信心,讲究长跑的技巧,这样您就能成为“运动健将”,可坚持不懈、出色地跑好自己的“人生马拉松”。

例如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周先生,经多年努力奋斗创建了一个大型企业,有了丰厚的资产。但进入不惑之年的他对心理医生说:“我忽然感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失去了意义,并且成天提心吊胆,生怕企业中出什么差错;企业中数千人的命运似乎取决于我一个人,我觉得不知所措……”这位周先生是患了一种“成功综合症”,如果不及时调整,就可能诱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试想,为什么有些成功的企业家会选择自杀呢?就是与周先生有同样的担忧和压力,高处不胜寒啊!心理专家建议,周先生安排与家人一起旅游放松精神;整顿、培训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充实企业的智囊。周先生认真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建立起自信心,消除了自己思维方式中的误区,也就缓解了一次心理危机。

又如,青少年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往往是与家长和学校的过高期望值有关。高中生晶晶面临高考,因她学习成绩属中等,父母担心她考不上名牌大学,就马上“积极行动”:帮她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请家教补课,又买来各种复习资料和光碟……结果晶晶厌学、失眠,还出现强迫症的毛病。后来,晶晶经过心理治疗,调整了高考目标,她的父母也明确了“健康第一”的重要性,晶晶又进入了心平气和的备考状态。如今,晶晶已是一位IT业的白领。

一个人是否具备“精神免疫力”,取决于他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这好比一个“健康金字塔”:底面是人格健康的四条边: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的发展要均衡;金字塔的高低和稳固性则取决于:自我期望值、社会期望值、工作业绩、心身健康水平,这四个方面是否和谐发展。如今,社会的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那么,在人的身心健康方面更要重视“和谐发展”。近期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等名人的英年早逝,也是发人深思的。笔者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奉劝各位,若是心情不舒畅,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还要牢记:勤奋点,悠着点,想开点,快活点——这就足以增强“精神免疫力”,令您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晶晶心理疾病
心身疾病 宜先治心
Digging for the past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您了解心身疾病吗?
炎热的夏天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The Impact of Dignity on Design Behavior
银亿股份:于无声处听惊雷
老年心身疾病诊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心身疾病
——心理导致的身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