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孝子”张尚昀

2005-04-29 00:44张立新张华君
党员文摘 2005年10期
关键词:长春姥姥妈妈

张立新 刘 哲 张华君

只有一棵白菜的春节

2001年1月29日的早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长途车站。从车上下来一个身材瘦高的青年学生,他脸上挂着返家的喜悦和急切,背着背包急匆匆地走着。

这个青年叫张尚昀,在2000年的高考中,他考取了长春税务学院。一放寒假,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家——县城一条偏僻小街的租赁房。

这是一个不幸而又贫寒的家庭,张尚昀出生后的18天,父亲就因为家里生活负担重而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现在,妈妈在湛北乡畜牧站上班,每月只有200多元工资,要给张尚昀寄钱,还养着年届九旬的尚昀的姥姥。在张尚昀的印象中,是妈妈撑起了这个家,妈妈就是家。

走进家门,张尚昀一下子呆住了:妈妈病蔫蔫地歪斜在床上,姥姥也因劳累过度在床上昏睡。

“妈,你咋了?”尚昀惊叫着。

看到日思夜想的儿子,妈妈含着泪说:“昀啊,妈早就病了,不想让你知道耽误你学习……”

妈妈的病是一种重度脑部残疾。2000年10月,妈妈下乡搞动物检疫,路途中遭遇车祸而导致骨折、脑出血,虽经抢救挽回了生命,但花完了自己积蓄的几百元和亲戚、单位拿的一千余元后,就再也无力继续治疗,只好拖着半瘫的身体在家里躺着。

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当时家里没有一点钱,吃的东西只有一棵白菜。

春节里的几个夜晚,张尚昀总是失眠。他是个坚强的人,可那段时间他总背着妈妈流泪。

边学习,边打工

要开学了,张尚昀却不想走,他怎么能丢下重病的妈妈去长春呢?他呆在家里为妈妈做饭洗衣,端屎端尿。

“昀啊,你得上学,家里有你姥姥。”妈妈催了他无数次,他就是不听。

20多天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妈妈绝望地骂他:“你这个不听话的逆子啊!你不去读书,成不了才,你不孝啊!”

张尚昀哭着说:“妈,我走,我去上学!”第二天,他背起行囊,带着邻居们凑的钱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回到长春,张尚昀像许多贫困大学生一样,开始做家教。第一份家教是给一个初三学生辅导物理,每小时给10元钱,每周日去一次,两个月才挣100元钱。

张尚昀想,正常地在校上课,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和妈妈、姥姥,更别说挺到毕业了。只有破釜沉舟,出去打工!

为了能多带钱回家给妈妈治病,他一天要做几份家教,并每天坚持不吃早饭步行前往目的地。尚昀将每月做家教挣到的二三百元钱,省着花,每月能给家里寄去50元,加上妈妈的工资,够她和姥姥在县城里生活一个月。

张尚昀打工救母的事迹,感动了他的同窗。2001年5月,在他返校后,全班同学自发为他捐款1000多元,但他只收下了200元。考虑到张尚昀的实际情况,学院破例允许他可以通过自学参加每学期的考试。

每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张尚昀回到学院集中上课和复习,加上平时一有空就自学,仍然取得了好成绩: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前6个学期中,有5个学期拿到了奖学金。

2003年春,县民政部门了解到张尚昀家的实际情况,为张尚昀的妈妈办理了低保,每月补贴100元。

2003年3月,张尚昀的姥姥去世了。妈妈想到姥姥就哭,脑撞伤继发的癫痫病犯得更加频繁。张尚昀只好回到襄城,在离家较近的郑州及一些周边城市打工,并常回家看望妈妈,带妈妈上医院治病。在郑州,他在饭店里洗过盘子、卖过菜。在许昌,他在一家煤矿干过财会。在石家庄和唐山,他还做过搬运工。

带着妈妈去上学

2003年8月的一个雨天,县农行一位姓赵的信贷人员,穿着雨鞋踏着街道上横流的积水走进10号院。刚进屋子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地下是淹到小腿肚的水,砖垫起来的床板上躺着病人,水上漂浮着锅碗瓢勺。床上的妇女挣扎着坐起来:“同志,我知道你是来收3年前的助学贷款的,那3000块,我儿子回来就还上……”

小赵含着两眼热泪,扭头跑出去,到街上买了一碗胡辣汤、一笼水煎包,用塑料袋提着送回来:“大姐,你趁热吃吧。我不是来要贷款的,我是来看您的……我再也不来了。”

2004年春节,张尚昀赶回家。看见孤苦伶仃的妈妈,他心疼不已。自己在外地打工求学,根本无法长期照料妈妈,怎么办?又一个不眠之夜过去,张尚昀作出决定:把妈妈带到长春去,自己边打工求学,边带妈妈看病。

张尚昀买来一辆破旧三轮车,于3月初的一个大清早拉着妈妈离开襄城。到了郑州,妈妈心疼儿子不让他继续骑下去。张尚昀把卖车的30元钱,到医院给妈妈抓了药,娘俩坐上火车往北走。妈妈随时可能犯病,张尚昀买的全是短途车票。所到之处,他到处求医问药。在北京,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同学的父亲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使妈妈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一听根治脑部疾病需要数万元,娘俩只好离开。他们又去过天津、唐山,凡是能给妈妈看病的地方,尚昀都背妈妈去看。而在每一处逗留的其余时间,尚昀争分夺秒地打工。

张尚昀的赤子之情,让无情的病魔也退却!从襄城老家出来时,妈妈几乎不能行走,而一个多月后到了长春,就能慢慢拄着拐杖走动了。

蹬着三轮回家乡

2004年,长春严寒的冬季降临了,屋子里冷气刺骨。妈妈因不慎摔了一跤使病情加重,想家的念头也日益强烈。12月1日,张尚昀背着妈妈来到长春火车站。当时他手头只有向同学借的500元钱,买两个人的票到许昌,得460元,这可是留给妈妈治病的钱啊!突然,一个念头涌上他的脑际——还是骑车送妈妈回家。于是,他托一个卖报的小贩,花30元钱买了辆破旧三轮车。张尚昀把妈妈安顿在车斗里,捂了三床被子,买了方便面和几瓶水,就上路了。12月的东北大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张尚昀戴着一顶棉帽,蹬着三轮,拉着病卧的妈妈,向着遥远的故乡行进。

广袤的黑土地上,公路边人烟稀少,有时到半夜才能寻到一家。东北的乡亲热情地端来开水、食物,请母子进屋,但母子俩为了不过分打搅人家,往往在避风的屋檐下,偎依着躺在三轮车上,在怒号的风声中度过漫漫长夜。慷慨的东北人让母子俩用院子里堆积如山的玉米秆、稻草烧火取暖。

在锦州郊外,一户人家执意将母子俩拉进屋子,已经是半夜了,主人还烙玉米饼给他们吃。

长春—四平—沈阳—锦州—山海关—唐山,800多公里的路程,张尚昀用了20多天时间。在唐山一家小饭店,张尚昀给妈妈买了两个豆沙包。妈妈醒来,发现儿子用胳膊把包子搂在胸前。

“孩子你手咋了?”

“妈,没事……”

“快让妈看看!”

妈妈扒下儿子的手套一看,顿时泪如雨下:手套下的皮肤,从小胳膊以下,全是黑紫色,肿得老高。

“孩子,咱不骑车了!”妈妈大哭着说。

在妈妈的强求下,母子俩改乘火车,于2005年元旦后的一个夜里,终于回到了襄城。

美丽心灵感动世人

今年5月初,襄城县湛北乡党委、政府闻讯后,拨出专款对张尚昀的家进行了维修。在乡党委的倡导下,工资不高的乡机关干部捐款5000元。

5月底,张尚昀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专门批示,号召全社会向这位“当代孝子”学习。

5月31日,郑州国医堂脑病医院院长韩群英带着护士长,开着救护车赶到襄城县湛北乡姜庄村,接张尚昀的妈妈到郑州进行免费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治疗和护理,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趋于好转,现在已经可以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了。

由于一边求学,一边打工救母,23岁的张尚昀要修完本科课程还得1年的时间。按照学院规定,6年不能修完所有课程的学生就要退学。这张大学文凭对张尚昀来说太重要了,它凝聚着妈妈和自己多年的心血,承载着无数的希望和梦想。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尽快大学毕业,找一个收入比较高的工作,为妈妈治病,还债,报答好心人的恩情。

(摘自《河南日报》 原标题为《大学生背着妈妈打工求学孝子张尚昀感动天下》 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长春姥姥妈妈
初夏
雪姥姥
印语长春
八旬姥姥活得美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走进长春净月潭
妈妈去哪儿了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