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刚
“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之意。规模有大有小,自治区、盟、旗、乡镇、苏木、嘎查都可举办“那达慕”大会。听说“那达慕”大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拔河,还有歌舞团演出文艺节目等多项活动。
今年农历五月二十,我有幸亲身经历了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布尔墩、黄花、达莱东三个乡共同举办的那达慕大会。农历五月二十、七月初三是这里的蒙古族牧民祭大山的盛大日子。我猜想组织者有意把“那达慕”大会和祭大山放在一天举办是为了增加的节日气氛。
赛马
清晨4点多钟赛马就开始了,一匹匹骠悍、骁勇的蒙古马马头扎起一鬏直立的马鬃,马尾的中部也用红绳子缠起来。小赛手们身穿民族服装,个个英姿飒爽。一声枪响后后,一台越野汽车插着红旗在前面引领路线,后面几十匹赛马风弛屯掣向前奔去。马队两侧都是陪赛的车队和马队。汽车马匹后面掀起一片尘土。当地的牧民告诉我今年的赛马冠军奖品是电冰柜。要是当上全盟、全自治区赛马冠军就能拿到十几万的汽车呐。
站在临近终点的一个山坡上,看着速度慢下来的马,我情不自禁的抖动双腿,帮着马儿加油使劲。30公里的赛程,几十匹骏马拉开了距离。看着眼前的骏马,马背上的骑手,让我想到《狼图腾》中的巴图、巴雅尔,他们从小就敢掏狼窝,敢骑烈性马,是马背民族造就了他们。在广袤的草原上,是他们与狼的依赖和竞争,造就了耐力强、速度快的蒙古马,他们从狼的身上学到了勇猛、强悍、刚毅、智慧,永不被他人驯服。听人们说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就是看完赛马场上累死的骏马后才写出的马头琴曲《万马奔腾》,该马头琴曲曲调悠长、振奋、悲怆。蒙古人的祖先成吉思汗率领20万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征服古埃及。蒙古族实在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民族,他们的智慧,他们的骁勇,是无与伦比的,他们为中国历史写下辉煌的篇章。
成年跑马赛后便是小马赛。在草原上训练骑马,要从两岁开始驯化调教,再大几岁的生马,人就无法驾驭了。20几匹小马从远处奔驰而来,跑在前的几匹马,都有大人骑着成年马陪跑,整个赛马比赛不到6点钟就全部结束。
祭大山
插着红旗的领队汽车又将人们领到不远的山坡上,那里有扎好的蒙古包、临时饭店和商店,还有用褐煤粉画出的大约有2000平方米的摔跤场。迁场的牧民将汽车、摩托车都很自觉地停在线外面,所有参赛的马匹都有主人牵着在山坡上遛。在征得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我被特许进入蒙古包内,包里有四个喇嘛身着法衣在为牧民祈福。有击鼓的、有吹海螺的、有捻佛珠的、有敲钹念经文向牧民撒米的。外面的牧民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吃早饭,临时饭店、商店里人来人往,买啤酒、盒饭、饼干、饮料、吃肉饼的络绎不绝。吃过饭的人开始爬山祭拜,求吉祥、平安,这时我看到登山的人全部为男性,当地的牧民告诉我女人只能围着大山的山脚下绕行祭拜,不可上山。上午六点钟,我溶入拜大山的人流中,在大山的陡坡下停放了四十多台摩托车,上山的小路上有步行的有骑马的牧民。人们肩上都扛着一捆红柳枝,我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扛起几枝向山顶攀去。大山的顶峰是一个大敖包,敖包的周围拉着的线绳上面系着哈达,迎风飘扬,南面山脊比主峰低一些,还有不少小敖包,西侧也有几个小敖包,虔诚的牧民把红柳插在敖包中间,系上各种色彩的哈达。敖包正南有一座台,台两侧有竖起的经旗。旗上面有梵文,我试着辨认几个字,但最后还是一个也没有认出来。上山的人都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3圈或7圈,跪拜祈福,祈求人畜两旺,并拿出牛奶、白酒、奶油、糕点、糖块、杂米等祭品洒向敖包,从6点到8点多钟,上下山的人流一直不断。
拜过大山的人们下山后,男女老少又汇合在一起,驾着汽车、摩托车,骑着马拉着祭品去了另一个小山上。山上有一个小一点的敖包,旁边有几个更小的敖包,四位身穿法衣的喇嘛围坐在敖包前,牧民一家一户的摆上煮好的羊肉,牛奶、点心等祭品放在羊肉两旁,人们围坐在敖包周围,女人和孩子们走到敖包前献哈达,男人这时很少,孩子们还将纸币投放在一个箱子里,年青的喇嘛为每户牧民送去“都苏尔胡日图那”(汉语祝福之意),在一个油瓶子里倒出几滴油点在牧民的身上。接下来,没有到蒙古包里祈求喇嘛保佑平安的牧民一个接一个的又去祈福。最后,每户牧民将羊头、羊肉和其他祭品供奉到敖包的供台上,然后回到摔跤场。
牧民告诉我,这些食物是用来“祭天”的,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注意到有两只雄鹰一直在祭台上空盘旋。
摔跤
中午12点整,64名摔跤手走进场地,穿着颜色绚丽的比赛服装“昭得格”。上衣是由帆布或香牛皮制成的坎肩,袖臂盖背上镶满银钉或铜钉,在后背的中间位置绣有文字和图案,腰间垂着红、黄、蓝绸子做的带子,下身着肥大的由16尺或32尺的绸料制作的摔跤裤“班斯勒”,足下蹬着蒙古靴,煞是威风。比赛实行单淘汰制,一局定胜负。每组8人4对,得胜者把对手摔倒后又扶起来,裁判员抓住获胜者的手臂高高举起,胜者跳着“鹰舞”来到主席台前鞠躬致敬;失败者则回到场外由裁判员送给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进入前8名的失败者纪念品就丰厚一些,是电饭锅之类的物品。4轮摔跤后,十几个儿童由裁判员领着上场开始分组摔跤,这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后备力量的举措,奖品也很丰厚。
比赛期间经常有僵持很长时间的时候,甚至超过一小时而分不出胜负,这时就由两个裁判将他们分开,拉开两尺的距离,然后双方同时互相推向对方,直到其中一方摔倒为止。同时倒地的摔跤手,观众欢呼着“赫音乌恩纳”(汉语意思是平手),没有胜负,裁判员只好又让他们继续比赛下去,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才决出冠亚军。
摔跤和赛马的冠军拿走冰柜、电视机、毛毯等奖品,人们也陆续向自家的汽车摩托车和马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