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丰
我们的企业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呢?
现在,中国人和外国人都隐约感觉到,一轮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高潮正在到来。所谓“走出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最直接的表现是产品走出去,即以自己的品牌出口。
最近,取而代之的是海外投资建厂。从表面看,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好处包括可以获取重要原料和能源来源、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海外配额和销售渠道、规避贸易壁垒等,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较高,对经营管理水平要求也较高,再加上某些配套要素不齐全、劳动力摩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造成总成本并不低或经营困难的结果。
那么,在这之中是否也有中国企业方面的原因呢?为什么在国内,大的国有企业没有发现问题,而到国外就被发现出了问题呢?为什么一些国有企业在国内不很透明,却一下子拿到国外去“透明”了呢?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肯定有对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不信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叫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理解,一个是供给方面,企业的产品要有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技术决定质量,规模决定成本从而决定价格。另一个是需求方面,企业产品占领市场要有品牌。
如此说来,假如我们盘下沃尔玛又能如何?如果我们的企业仅仅有一些规模优势,没有或很少有技术与品牌优势,主要靠行政而不是靠市场的国内垄断优势在国外又不复存在,整合供应链的优势又在哪里?拿超市来说,我们国内的大型超市尚且不能完全与国外大型超市相抗衡,冲出去的效果会怎样?现在假设我们有钱,把个沃尔玛也给盘下来了,我们能不能管理好?能不能得到其他国家消费者的信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