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至正
不会紧张的人生,就是没有冲劲的人生
我曾听过有关马拉松名将濑古俊彦在决定退休前的一段小故事。他虽然曾经历过几十次的大小比赛,然而每次一站上起跑线,就总是开始紧张,甚至有时候双腿还会颤抖不已。然而有一天,当他站在起跑线上,却一点也感受不到以往那种紧张、浑身不对劲的感觉,于是他意识到是该退休的时候了。
不仅濑古选手如此,许多运动选手的退休都有着相同的契机。职棒投手如果在面对对方打者,却一点不感到害怕、紧张的时候,也就是他完全失去冲劲的时候了。
极度的紧张和不安是创造冲劲的大敌;然而,全然不会紧张的闲散精神状态却也不适合。试想当你很悠闲地坐在椅子上观赏电视节目的时候,又能拿出什么干劲来呢?
要想提起冲劲,些许紧张和兴奋的精神状态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必须跑上42.195公里的马拉松选手,或是必须投出时速140公里快速球的职棒投手等运动选手,只要绷紧的神经稍有松懈,就无法再继续冲刺了。
由心理学者蒙坦所做的实验,也可以印证上述论点。他依照学生对考试的不安程度,分成高、低两组,请他们分别解答问题。这个实验的结果非常有趣,对于测验中特别简单的问题,不安程度较高的那一组获得了压倒性的好成绩。事实上,考试的时候,过度的紧张和不安将导致不堪想像的后果;然而,如果紧张和不安的程度过低的话,不论碰到什么问题,就都不会愿意好好地解决。这个实验的结果显示,不安程度较低的那一组,在面对困难问题时的积极反应,远较面对容易的问题时低落。
那么,对于一成不变的工作,我们又要怎样才能提起冲劲呢?如果碰到这种情形,我们必须趋使自己在意识上保持不安和紧张的状态,方法之一就是不断问自己,是否真的对那份工作掌握自如。
如果我们把工作的内容一项一项逐步检讨的话,一定可以找到很多以前草率了事的地方。像这样不断要求自己、对自己质疑,构成不安的材料将不虞匮乏。甚至你还会开始怀疑“自己真的行吗?”越是这样,也就越能激发你的冲劲。
在大众面前演讲也可以创造冲劲
当我们在大众面前发表一些感想、意见的时候,经常会脸红心跳,每当说不出话时,我们经常会归咎于自己的羞怯。但是,如果知道积极冲刺的心理之后,我们对羞怯的看法也将有所改变,因为之所以会脸红心跳就是有冲劲的证明。因为我们希望能在人前侃侃而谈,并且希望自己的话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所以一定会比平常更容易紧张、兴奋;相反地,如果我们根本不想好好说话,自然也就不会感到任何不安或紧张了。
有些人就是利用这种在大众面前的紧张来激励自己的冲劲。英国剧作家巴那多·修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以挖苦别人闻名的作家;然而,在他年轻的时候,别说挖苦别人,甚至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都会手足无措。你也许很难想像,他在拜访友人前,会因害羞而不敢敲门,只是不断在门前徘徊的模样。
一时兴起参加了辩论会,使巴那多·修的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成为一个又有冲劲、又积极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总是双脚发软、膝盖咔啦咔啦作响,然而习惯之后,也就可以开口说话了。经过这些紧张之后还能说出话来,使他信心大增,不久之后,他就可以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了。当众演说的紧张感提高了他的兴致,也激发了他的冲劲。
如果你也想激发冲劲,不妨就像巴那多·修一样,体验一下在人前发窘的场面。即使因为过度羞怯而说不出一句话,也不要失望,只要把它想成是使你充满积极性的磨练就行了;经过几次之后,你的冲劲就会自然提升了。
(选自台湾《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