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复制时代的笔记

2005-04-29 00:44石剑峰
视野 2005年11期
关键词:本雅明麻袋电子版

石剑峰

在我所读的系,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学富五车的老教授要求手下的弟子在平时看书时要勤做笔记。某日其中一个弟子背着一个麻袋到老教授家。老教授以为弟子驮了什么家乡的特产来孝敬,然而却是整整一麻袋的读书笔记。当老教授仙逝的时候,那位弟子已成了我们系的顶梁柱。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是我现在的导师,当年那位弟子的师弟,以此勉励我们多读书,勤做笔记。他带我参观书房,观摩他读书期间所做的上百本笔记。怕我不识货,直叹:“可都是宝贝啊!”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其中有相当多英文和德文笔记。这对我的自信心打击甚大。想当年,导师肯定以那师兄为楷模,比拼谁的笔记做得多,做得好,以博得老教授的青睐。那是80年代的传奇,一个对知识极度饥渴的年代。

但传奇是不可复制的,我辈能认认真真看完几本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我还是立志,成就不了新的传奇,做不了一麻袋的笔记,至少能做一塑料袋的笔记。

给我的塑料袋填的第一本书就是导师的一本著名译作。导师教导我,所谓做笔记,就是把书中每一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做第一本笔记是导师的译作,异常艰涩,一页刚过去就意识到自己的起点太高了。连句子都不忍卒读,更甭提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了,于是决定把重要的句子全部抄在笔记本上。按照这样的做笔记方式和进度,相信一塑料袋任务很快能完成。

只是这样看书做笔记的速度实在太低,一年也做不了几本书。无奈,放弃每天在图书馆抢位置的工作,还是呆在宿舍看电子版。反正是从书上抄下来,那还不如在电子版上拷贝、粘贴来得有效率。当然我的塑料袋计划肯定流产,硬盘填满也几乎不可能,但至少那本大书很快就复制完了。

晚上在图书馆找到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花钱到复印室把其中几页复印以备用。复印室里的工作人员对一女孩叹道:才两页也要复印啊?做笔记又不要多少时间的吧?这道理连他都懂,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进去做机械复制时代的笔记。

本雅明高度赞扬了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从神圣的祭坛上被拖了下来,然后大批量的生产。同样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比老教授们更快更多地接受信息,能够大批量地生产学术作品。

(宁凡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猜你喜欢
本雅明麻袋电子版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花生仁奇遇记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