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感怀

2005-04-29 00:44林思翔
福建文学 2005年12期
关键词:杨家岭大礼堂窑洞

林思翔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诗人贺敬之回延安心情的生动描述,几十年来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当宝塔山露尖、延河水见边,我们看到延安城那一刻,我身上血流速度也明显加快,隐约能听到“嘭嘭”的心跳声。是啊,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王家坪,这些年轻时耳熟能详、心仪已久的圣地,都将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延安是座美丽的山城,“山抱延城城倚山,城边延水逐山湾。”山坡层层窑洞有序排列,山下延河两岸的狭长地带楼房林立。宝塔山的古塔与凤凰山的古墙遥遥相对,诉说着山城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由于延安地处“襟带关陕,控制灵夏”的边塞要地,秦蒙恬、汉李广、宋沈括等均驻军于斯。唐代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途径延州时,挥毫写下《塞芦子》名句:“宝塔钟声三川闻,肤施(延安)鸡鸣五城应。”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延安任过知州,任职期间凿水井、修瞭望台、建镇西楼,“翘首峰头故营垒,令人追忆范文公。”后人在清凉山建范文公祠,纪念这位颇有建树的地方官。

延安,这座建郡于隋的黄土高原的古城,如今焕发青春,充满活力。整洁的街道,高耸的楼房,成排的绿树,川流不息的行人,以及打扮入时的青年男女,要不是山上的宝塔和河中浑黄流水的提醒,还以为置身于江南都市中。而走进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的窑洞,却处处可闻陕北民居固有的泥土味,空气里弥漫着被斯诺称之为“穴居的首都”所特有的古朴而清新的气息。半圆型拱门、正方形窗棂的窑洞,把人们的思绪带到烽火连天的岁月,默默地向你讲述当年延安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毛泽东同志旧居的窑洞,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摆设:一个大炕、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油灯、一个火炉,这就是全部的家当。就在这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居室里,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里158篇文章有112篇是在延安窑洞写成的。也就是在这里,发出了学习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的伟大号召。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和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们轻轻地走进这些简朴而又神秘的窑洞,目光在四周土壁上好奇地打转,极力搜寻这有限的空间是如何孕育超人智慧群体的秘密。

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部书。杨安岭的中央大礼堂是个极为普通的会场,1945年4月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同志作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为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个如今还保留着当年“中央大礼堂”五个大字的会址,因召开了我党民主革命时期最后、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而载入史册。杨家岭毛主席窑洞前有张如象棋桌一般低矮的小石桌,配以四只小石墩,1946年8月,就在这里,毛主席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走进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一楼,眼前这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场地,令我们很难与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联系起来。这座石砌的三层楼房建于1941年,位于中央大礼堂后方。因外观呈飞机形,故又称“飞机楼”,一层是当年的餐厅,就是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会场。在灰黑方砖铺地的会址,南面靠窗处按当年原状放置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如今屋外绿树摇曳,芳草如茵,环境宁静而幽雅。门口展出由吴印咸拍摄的与会代表集体照。就是在这简朴的会议室里毛主席发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伟大号召。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的方向。正如当年与会者蔡若虹先生所说:“毛主席站得很高、看得很远,是从表面现象一直看到骨子里。”这思想的琼浆浇起了一座文艺丰碑,于是,《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汇成了一股时代的最强音,唱响大江南北,唱遍中华大地,成了鼓舞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巨大精神力量。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延安的小米,哺育了无数的热血青年;延安的特殊环境,造就了一支强大的干部队伍。延安成了革命者的思想摇篮。不久前辞世的著名作家严文井生前深有感触地说:“延安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

猜你喜欢
杨家岭大礼堂窑洞
延安文艺座谈会
俞泖全、齐菁禹、蒋萌珂、高盈盈作品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1日至15日召开
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召开
腰鼓
发展水土保持绿色产业 杨家岭村走上了致富路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音频系统的改造
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举行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