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的强国梦

2005-04-29 00:44李晋榕
福建文学 2005年12期
关键词:光催化

李晋榕

当福州大学副校长付贤智用钥匙打开“凌帅”轿车的电门、轻踩油门时,“凌帅”轿车就像箭一样射了出去。从发动起步到加速行驶,再到转弯倒车,操作自如,行驶平稳,付贤智一下子找回了8年前在美国拥有私家车、工作生活处处方便的良好感觉。

付贤智驾驶的这辆价值16万多元的豪华型“凌帅”轿车是2004年9月9日在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表彰会上,省委省政府奖给他们23位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每人一部轿车中的一部。据说,这是建国以来福建省历史上的第一次,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对杰出科技人员的肯定和关爱,体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氛围的坚强决心。

按理,付贤智把车开回去自己使用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不会说什么。但付贤智却不这么想。

在付贤智看来,迄今为止他在光催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功,既是他个人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与他的科研团队团结协作、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虽然有一部私家车会给自己和家人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他还是想把车留在光催化所公用。

于是,付贤智在自掏腰包2万元交购置费、买保险、交养路费,为“凌帅”车报牌后,就把属于他个人所有的这辆轿车留在光催化所公用了……

付贤智今年48岁,1957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邵武市,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北大取得到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赴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6月回国。海外归来8年,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光催化研究所,主持承担了国家、军队和福建省的10多项科研攻关项目,率先将光催化技术成功地引入到环保、建材、军工、家电和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开辟了多个光催化的研究新方向,出色地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光催化功能材料及其系列产品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3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制约我国光催化技术产业化的重大科技难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产业的形成,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先后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领导的福州大学光催化所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光催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科技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2年他出任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分管科技工作,为学校的“211”工程建设、学科发展和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开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获全国留学人员成就奖,被授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和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为中共福建省七大代表。今年省里又把他作为全国劳模的人选上报。

祖国在我心中重千钧

付贤智出生于福建省邵武市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闽北历史文化古城邵武是宋朝抗金名将李纲的故乡,也是一块洒满烈士鲜血的革命老区。

付贤智父亲付为旺先生是一位抗战时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亲历那段不堪回首历史的付为旺先生不仅自己一生坚持科教兴国的理念,数十年育人不止,为国家培育了不少英才,成为邵武市的第一位中学特级教师,还把强国梦寄托在了子女的身上,给三个儿子分别起名为贤光、贤智、贤中。并通过言传身教,把有国才有家、知识就是力量等理念注入贤智兄弟幼小的心灵。

尽管付贤智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十年内乱中度过的,但在父辈的熏陶下,他从小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74年他高中毕业后,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无法继续上大学深造,下乡插队当了两年多的知青。

两年多的知青生涯虽然短暂,却是付贤智人生中难以忘怀和极为重要的一段经历。付贤智动情地说:“两年多的知青生涯不仅使我真正知道了农村和农业的落后艰辛,认识了农民的勤劳善良,也明确了自己这一代人肩上的责任。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立下了要为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改变家乡和祖国的落后面貌奉献出自己一切的终生志向,养成了实现这个志向所需要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我国结束十年内乱,迎来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之际,付贤智在1978年的首次全国高校统考时以化学100分,物理98分,数理化总分全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得到了进中国最高学府深造的机会,并当上了班长。

付贤智说他在北大求学时有三件宝:大衣、书包和饭兜。他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度过的。经常是饿了从饭兜里找出块馒头充个饥,困了裹上大衣打个盹,书包则能在教室、图书馆抢占座位时派上大用场。他读书和做起实验来就忘记了一切,经常一学就是一整天。

在富有爱国主义传统和民主科学精神的北京大学,付贤智在这里先后走过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十多年的求学路程。唐有祺、庞礼、桂琳琳、杨锡尧等北大名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付贤智受益非浅。在北大学习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此间,付贤智还在北京燕山石化研究院工作了3年,主持了石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付贤智初尝了知识报国的甘甜。

年轻的付贤智不仅为领导和导师看好,也得到了一位女同学的爱慕,她名叫杨青,与付贤智北大同窗4年,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北京姑娘。这位后来成为付贤智贤内助的北京姑娘谈起她为何会看上付贤智时,挺爽快地说:“我看上他是因为他人如其名,既贤且智,德才兼备,在同学中口碑很好。”

1993年,付智贤应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邀请,赴该校做博士后研究。

在美国4年,付贤智如虎添翼,在学科前沿开展科研,很快就研制出性能优异的系列光催化剂,开发了热催化—光催化耦合的先进氧化技术,这项技术曾多次被应用于美国的太空科学实验和废弃的核基地土壤的净化实验。他还成功地研制出美国第一代光催化室内空气净化器,为此,他在美国获得了两项专利,还获得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年会的杰出论文奖。

付贤智到美国不久,他的妻儿也来到美国工作和就学。妻子杨青与他同一个实验室工作,夫唱妇随,配合默契。儿子也适应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教学方式,一家人在美国生活得其乐融融。

为了留住这位优秀的中国学者,他的导师安德森教授专门找他认真谈了一次,告诉付贤智学校将以“杰出科学家”的身份为他全家办“绿卡”,并为他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

令安德森教授没有想到的是,付贤智竟然说“不”!他十分明确地说:我的祖国还未摆脱贫穷落后,我要回去报效祖国。

当记者问及此事时,付贤智谈起了他在美国经历的两件事:一是他曾带着他研制的新型光催化装置到一个废弃的核基地进行土壤净化的实验,当美方得知他是中国科学家时,竟然拒绝他进入试验场,只允许他通过电话指挥他的美国和日本的学生在现场做试验。二是由于各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环保问题,全球性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光催化在环保、能源、医疗、建材、国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光催化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在中国,这一领域还近乎空白。

“我个人在美国的成功改变不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更弥补不了我报国无门的失落。只有回国创业,才能改变这一切。”付贤智说,这是他留美4年最深刻的体会。

归去来兮,付贤智决心回国了。但回到哪里,颇难选择。

付贤智的事业和爱情都是在北京大学起步的。北大是他人生辉煌的起点,其科研和生活条件在国内都是一流的。北大化学系的恩师桂琳琳教授和庞礼教授在访美时都专程去看望过他,并转达了北大和化学系领导希望他能早日学成回母校接过科研和教学重担的愿望。按理,他回北大工作是个理想的选择。

但是,时任宁德地区副专员的大哥付贤光,在访美时告诉他,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家乡福建省正在实施科技兴省战略,急需他这样的人才。年迈的双亲也希望他能回到福建并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家乡和亲人的召唤使他回国之心更加坚定。

更使付贤智感动的是与他素不相识,只凭着别人推荐就连续打了好几个越洋电话真诚相邀的魏可镁院士。

时任福州大学副校长的魏可镁院士告诉他,福州大学虽然只是省属院校,但已跻身于国家“211工程”的百所重点建设高校之列,在工业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他目前正在筹建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急需像付贤智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加盟。

对于付贤智的这一选择,美国和北大他的导师和同事都感到难以理解。可贵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的妻子杨青理解他、支持他,愿意与他一块来到人地生疏的福州大学重新创业。

1997年6月8日,付贤智40周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岁月,他回国了。波音飞机经过十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平稳地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时,走上前来迎接付贤智一家的是专程从福州赶到上海接他的魏可镁校长。当两双同样富有创造才华,同样渴望报效祖国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时,付贤智一下子找到了回家的温暖感觉。

搞科研要有雄鹰的眼光

和拼搏精神

从美国来到福大后,付贤智顾不上拂去长途跋涉的劳累,顾不上克服重新安家和福州炎热夏天造成的种种不适,便和他的妻子杨青一块带上硕士毕业生丁正新、本科毕业生郑华荣、林华香和环保设计院调来的邵宇等4个年轻人,在借来的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实验室兼办公室里,开始了回国创业的历程。

付贤智不等科研启动资金的到位,就在那间拥挤的实验室兼办公室里“三管齐下”,一边带领年轻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研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实验,一边想方设法以光催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为突破口、争取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立项和科研基金,一边积极从国内外物色志同道合的科技英才加盟他的科研团队。

在国家计委、福建省和福州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付贤智回国不到一年,便争取到国家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光催化功能材料及系列产品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这个科研经费高达3000万元的项目是当时我国光催化领域和我省高校最大的科研攻关项目,内容涵盖了光催化技术在环保、新功能材料、太阳能应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对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形成意义重大。

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开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催化高科技产业,他以项目攻关为平台,广聚英才。先后引进了中科院从事无机材料研究的刘平博士、留学法国从事分子筛催化研究的王绪绪博士、从事半导体和纳米材料研究的李旦振副教授、有科技开发和管理经验的张星、陈旬同志、从香港归来从事光催化研究的吴棱博士、留学新加坡和美国,从事材料合成研究的李朝晖博士等一批物化、材料、电子及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科研骨干。他还以项目带动科研平台的建设,不到一年就创办了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产业化实施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我国第一家光催化研究所。

如何治理污染、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当今世界的一道难题。以往人们对有机污染物的治理,通常是采用高温焚烧、深埋和活性炭吸附等办法,这些办法实际上只是污染源的转移或产生二次污染,并没有彻底治理污染问题。而光催化技术就是让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光催化剂上,使受污染的水和空气中有毒有害的甲醛、苯等有机物迅速氧化分解为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从而达到彻底清除污染的目的。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理想最先进的环保新技术,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上都有广泛的用途。

由于光催化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少机理和现象尚未得到完全清晰的解释,在应用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上难度很大,因而它在社会和经济、军事领域的应用在全世界还处在起步阶段。

为了尽快在光催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以迅速占领这一新兴学科的前沿阵地,取得发展这一高新科技产业的主动权,付贤智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领军统帅,运筹帷幄,既紧紧跟踪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确定光催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化实施的主攻方向,又制定了在应用领域首先取得突破的多套攻关方案和实验方法,还调兵遣将,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既分工又合作,抢时间争速度在多条战线上同时进行攻关,努力以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科技无坦途,惟有奋力拼搏方能战胜道道难关。为了心中的强国梦,8年来,付贤智和他的科研团队,常年累月地以实验室和中试车间为家,以苦为乐,全力以赴地在光催化治污的崎岖山路上奋力登攀。

付贤智的家离实验室仅300米,他却经常为了试验方案的设计和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有时甚至为了检验一个数据,验证一个结果,在办公室、实验室或中试车间一呆就是几天。饿了,就泡上一碗快熟面充饥,困了,披上大衣在沙发上躺一躺,病了,咬着牙挺一挺,就是顾不上回家“充电”休息,惹得心疼他的妻子连连埋怨,他虽然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几年下来,他几乎没有在家里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和节假日,顾不上照顾人地生疏的妻儿,更谈不上为年过八旬、因患帕金森病无法行走的父亲和母亲尽孝。

谈到这一伤心事,付贤智眼里含着一丝泪花,声音里带着一种歉疚:“当初,促使我从海外归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到福大工作,既能为国家尽忠,也能为父母尽孝。虽然自古忠孝难两全,但心中的缺憾,在所难免。好在为国尽忠也是父母的愿望,深明大义的父母能理解我所做的一切,而尽孝的重担只好拜托在家乡邵武工作的姐姐和弟弟多多操劳了。”

几年下来,付贤智不仅人瘦了20多斤,还得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和肩周炎等一些慢性病。他的科研团队的主要骨干刘平、王绪绪、李旦振等都才四五十岁,年龄不大都有了丝丝白发,处在亚健康状态。

付贤智从海外归来8年,是他为我国的光催化事业奋力拼博的8年,是他感到特别忙、特别累,但特别有成就感的8年。

8年来,他领导的光催化研究所先后承担了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攻关任务,争取到的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成功地研制出固体超强酸高效光催化剂、多功能空气净化器、自洁灭菌陶瓷,自洁抗雾玻璃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光催化系列产品,并逐渐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解决了制约光催化技术产业化实施的重大科技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动示范作用,被国家计委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和9项国家专利;还培养了几十名硕士和博士,培育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学术、技术和管理的新秀,形成了一支拥有4位博导和重点学科带头人、3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群体,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特别能战斗的优秀科研团队。目前,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已成为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福建省光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无论是从科研队伍、科研设备,还是从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化研究水平来看,都已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光催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此外,他担任分管科研的福州大学副校长三年来,福大的科研总量迅猛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他接手时福大每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仅7—8项,第二年就上升到28项。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横向科研经费从每年仅300万元,上升到近两千万元。福州大学正在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共同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是我们这个团队奋力拼搏的强大动力”。

付贤智强调说,我们这个科研团队的主要业务骨干大多是“文革”中被耽误了继续学习机会的知青,也大多是国家结束“十年动乱”后,获得机会考上大学和出国留学深造的“海归”人员。共同的经历使我们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有比常人更切身的体会,对国家好集体好个人才会好有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对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比常人更强烈的使命感。我们不是不懂得享受生活的“傻瓜”,也不是天生的“工作狂”,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肩负着把中国推向现代化的使命。是共同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使我们“不用扬鞭自奋蹄”。

付贤智动情地说:“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与社会各界和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的。把我引进福大的魏可镁老校长多年来一直关心着我们。为了支持光催化所的科研攻关,他不仅带我去逐一认识省里分管科研的领导,还把他刚从日本进口的气相色谱仪等先进仪器提供给我们使用。我们的实验室和中试车间,至今都是使用他领导的国家化肥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的房子。当我妻子杨青加班加点搞科研累倒住院开刀后,又是他把杨青调到工作有规律、能正常上下班的学报编辑部工作,以便能有时间照顾家庭,使我能专心致志地搞科研。时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现为福建省副省长的叶双瑜,不仅经常来我家里问寒问暖,为我们排忧解难,还和当时的省计委江金和副主任等多次带我到北京国家计委汇报工作、争取科研攻关项目和科研基金。

讲到这里,付贤智加重了语气对我说:“你们记者写稿时一定不要忘记了为已故的王良溥副省长添上一笔。”他说:“王良溥副省长在我海外归来的第二天,就接见了我全家,表示有什么困难省里和福大都会尽力帮助解决。鼓励我要好好工作,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当我向国家计委申请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时,王良溥副省长是躺在病床上挂着瓶听我汇报的,并给予很多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现在我们的事业刚刚有了起色,他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付贤智说:“现任的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鞠维强(发稿前刚调任省教育厅长)、校长吴敏生,为了让我们能尽快把事业做大做强,不仅破例给我这个副校长配了助理,还让我尽量少参加与业务无关的会议和活动,以便能集中精力搞科研。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鞠书记、吴校长亲自联系专家给我们体检、治病。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委员陈至立、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省委书记卢展工、政协主席陈明义等领导也先后来到这里关心和指导我们的工作。去年我们课题组的‘固体超强酸型高效光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工业应用技术开发项目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宏和副省长汪毅夫等领导分别给我们发来贺信或专程来校看望和鼓励课题组全体同志。学校也专门召开了表彰大会,为课题组成员披红戴花,还颁发了18万的奖金,号召全校教职工学习光催化所的团结协作、务实创新、拼搏奉献的团体精神。几年来,每当我们做出一点成绩时,福建省和省教育厅、福州大学的几任领导都予以充分肯定,给了我们不少荣誉和奖励;当我们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他们都尽力帮助解决。他们这么真心实意地为我们服务是为了什么?每当想起这些,我们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感到不好好工作对不起他们的深情厚谊。”

“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付贤智介绍说,刘平教授是光催化所分管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副所长。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他的妻子王鸿副教授辞去福建工程学院机械系副主任的领导工作,调到福大当一名普通教师;王绪绪教授是主管基础理论研究的副所长,经常在实验室加班加点。为了不让他分心,他的夫人赵慧霞,一位优秀的中学高级教师在学院资料室当资料员;为了搞好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副所长张星副教授到漳州出任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与家人长期两地分居,他妻子赵文航高级工程师,既要工作,又独力挑起了照顾老人和儿女的重担;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陈旬副研究员,工作繁忙,他妻子朱敏琛副教授辞去兼任的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成教工作,当了一名普通教师……

学科带头人要有鸿雁的

志向和胸怀

为何福州大学光催化所成立不到8年,取得了这样的骄人业绩?笔者了解到:这个科研团队有一个付贤智这样有鸿雁般远大志向和宽阔胸怀的主帅,有一批像刘平、王绪绪、张星、李旦振那样富有才华而又埋头实干的得力干将。

王绪绪教授告诉我,他与付贤智是北大读硕士时的同学,都当过知青,是无话不谈的知己。1998年,正在法国里昂攻读博士学位的王绪绪接到付贤智已争取到经费3000多万元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邀请他回国共同创业的电子邮件时,他感到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以自己所学之长回国效力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付贤智能争取到这么多的科研经费,说明国家对新兴学科研究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视。为难的是他一家人此时都到了法国,工作、学习和生活得很好,回国就意味着要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这一切。而且,派他出国留学的陕西师大是部属重点大学,校长也是留法的“海归”人员,对他甚为器重,不同意放他走。加之他一家都是陕西人,要到异地他乡工作,不仅父母亲那里有阻力,自己一家人也不知能否适应。

王绪绪教授说:“我能走出这一步很不容易,是付贤智用自己放弃海外和北大优越的条件回福大创业的经历和我国光催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吸引了我,是付贤智的人品和聪明才智打动了我。目前,我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和多项省级科研基金项目、还带几个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一天忙到晚,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但我无怨无悔。能够与付贤智共事,能够为祖国效力,是一种享受和快乐。”

从美国归来的李朝晖博士也有同感。李朝晖是在新加坡取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后,又到美国圣母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国她年收入近4万美元。她在网上了解付贤智的研究成果,又通过亲友了解付贤智的为人后,自愿放弃美国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回来为国效力。今年才35岁的李朝晖教授说,我回国后,首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付教授亲自教我如何选题立项。在付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首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获得成功,使我的科研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坚实的基础。

“付贤智不仅有创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催化高新产业的远大抱负,还有用三个五年时间创建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光催化科研平台的具体奋斗目标,更有能把各类人才融和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团结拼搏的宽阔胸怀,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学科带头人。”这是与付贤智共事多年的刘平副所长对付贤智的总体评价。

对于名利,付贤智谦虚礼让,讲风格比奉献。多少次评先评优他都是主动把名额让给别人。比如,前几年有一次评优秀教师、只有一个名额、大家都评付贤智。他却跑到学校反映青年教师苏文悦又读博士学位,又要教学和搞科研,应该把优秀教师评给她,好给年轻人树个榜样。结果苏文悦评上了优秀教师。像这样的事太多了。他这个学科带头人,总是亲自组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精心组织和指导论文的撰写,但发表论文时,他的署名却经常摆在其他同事、甚至是学生的后面。他认为,我们当领导、当导师的就要甘当人梯,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对于科研成果和奖金的分配,虽然学校早有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制度,像“王丹萍奖”等奖项还有主要贡献者与其他参与人员按7∶3的比例分配的明确规定,他却倒了个,自己只拿30%,让其他同事拿70%。他不仅共同的奖金和提成与大家分享,属于他自己的奖金、奖品也交到所里与大家共享。那辆“凌帅”轿车,分管应用开发和产业化的副所长用的比他还多。

刘平和丁正新、邵宇、郑华荣等同志告诉笔者,付贤智对全所每个同志的工作和个人的成长,都有通盘的考虑,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公平公正。他总是引导大家要目光看远点,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远大前途而奋斗,而不要老盯着自己的名利地位。他常说,事业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只要事业搞上去了,国家好了集体好了,个人也必然会好。事实也是如此,最早跟付贤智搞科研的丁正新,现在已经是博士、实验室主任了,搞应用开发的邵宇也成了开发部经理。王绪绪教授则被评为省教育系统的优秀共产党员,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吴棱教授也说,他与付贤智认识多年,过去就有业务上的合作。深知他不仅具有很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更有处处为国家和他人着想的人格魅力。吴棱强调:“要做大事,就要有好的‘领头雁、好的科研团队和好的科研平台。我来这里就是想融入这个科研团队,借助这个科研平台,协助付贤智把我国的光催化事业做大做强,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天下最难写的就是‘合字,付贤智却写得很好。他的‘合就是把我们这些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长的人融合起来,取长补短,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搞科研攻关,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光催化治污这个‘规定动作。他还有‘分,就是让我们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专长,搞些‘自选动作。在付贤智看来,科研发展到一定阶段,科研人员的眼界都很开阔,许多原理和技术都可以触类旁通。练好‘自选动作,不仅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能力,为完成好‘规定动作提供经验,也许还能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交叉点,搞出一些新的成果来。和他共事,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境界,体会到了优势互补、协力攻关和良性竞争、互利共赢的甘甜。”这是原来在福州大学物理系工作,通过一段与付贤智教授的科研合作后,调入研究所的李旦振教授的由衷之言。

作为福建省首批“闽江学者”和福州大学的首位特聘教授,付贤智还担负着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当过他的研究生的丁正新和林华香回忆说,付老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言传身教,用勤奋工作,献身科学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热爱故乡、科教报国的志向,给我们很大的鼓舞;他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品德,给我们很大的教育;他用上级给所里的奖金和自己的奖金,给所里的学生发放生活补贴和业绩津贴,激励了我们努力学习、刻苦工作。他常对学生说:“能以自己的所学、报答培养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是最光荣的;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国家的发展中,是最重要的。”付老师在学业上对我们悉心指导、严格要求。要我们在实验中要随时观察异常现象,并反复验证,不要拘泥已有理论,要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他要求学生在进行每个研究课题时都要制定几套实施方案,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要有所预计和对策。他给学生设计的课题,内容都处在光催化领域的前沿,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上。回国8年,他承担了培养8名博士、17名硕士和几十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工作,他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被SCI收录近50篇,并获得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金奖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光催化所的同事和学生对付贤智好评如潮,外界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从军队来光催化所与付贤智联合攻关的张建宏高级工程师说:“我与付贤智是在2000年于福州大学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光催化会议上认识的。付贤智是那次会议的主席,他在会上介绍了海外归来3年来在光催化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与会代表钦佩不已。说实在,我们搞科研的人都有个性,很少佩服过谁。但大家都被付贤智的人品、才干和精神所打动。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光催化技术在军事防化领域应用的合作。几年下来,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也对他的学术水平、拼搏精神和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都挺佩服他的,我们的合作项目很快就会有重大突破。

对如何才能当好学科带头人,付贤智本人是怎么看的呢?付贤智说:“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像鹰一样锐利的眼光和拼搏精神,更要有鸿雁一样远大的志向和宽阔胸怀。从学科带头人的角度来看,远大的志向和宽阔的胸怀既是成功的基础、也是成功的保障,是比锐利的眼光和拼搏精神更为重要的。没有志向和胸怀,是成不了大事的!”

科研的目的重在于应用

付贤智搞科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重视科研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付贤智看来,人类认识世界不仅是为了说明世界更是为了改造世界,科研的目的重在于应用。科研工作者不能只追求发表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于实际,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也只有这样,科研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与社会发展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留美4年,付贤智对美国的科研课题70%来自企业,科研成果有着很好的直接应用前景与很高的转化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中国的科技成果之所以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先进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科研与应用脱节、科研与国家和社会需求脱节,许多科研机构重研究轻应用、重得奖轻市场,许多企业也缺乏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高科技产品的主动意识和实施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科研与生产实践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状况,早日开发出光催化环保高新技术产品,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服务,付贤智和他的科研团队多年来密切跟踪和把握国际光催化领域的最新动态,深入研究光催化的各种现象和机理,努力创新和完善光催化的技术,研发光催化的新产品,不断拓宽光催化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他们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先后研制出固体超强酸高效光催化剂、光催化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光催化自洁灭菌陶瓷和自洁抗雾玻璃等一系列光催化产品,获得了9项国家专利和3项国家和省部级大奖。

为了早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付贤智和他的科研团队对光催化科研成果的转化、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实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选调擅长于科研成果开发应用的刘平、张星、陈旬、邵宇等精兵强将从事开发应用工作,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辞辛苦多方联系,经常在全国各地到处跑,寻求通过转让专利成果、校企联合攻关等各种形式与企业合作,致力于光催化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2000年,光催化研究所与万利达集团联合组建了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由张星副所长出任总经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成功地实现了光催化多功能空气净化器专利成果的产业化。产品投放市场后,以其高效分解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灭菌消毒的功能,深受饱尝室内污染严重超标之害的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并被国家经贸委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予以大力推广。为了支援2003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斗争,光催化所与万利达公司给国家和省里一共捐献了600多台光催化多功能空气净化器,这批净化器和光催化所全体同志紧急研制的6000套光催化防毒灭菌口罩被国家防治“非典”指挥部配备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佑安医院等抗击“非典”的斗争第一线,在抗“非典”的斗争中大显身手。不仅如此,万利达公司生产的光催化多功能空气净化器还以其优异性能打开了国际市场,出口到欧美、东南亚和韩国等地。今年仅美国的订单就有20万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光催化所正在不断拓展光催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范围和领域,与省内外有关企业合作进行中央空调的净化系统、家电产品的光催化技术应用、高压输变线路的光催化防污闪技术应用、新型光催化环保涂料和陶瓷功能材料的研制等多项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此外还与军事科研部门合作,进行光催化技术在军事领域里应用研究,承接了一批国防科研攻关项目。

付贤智他们按照社会需要选择科研课题,把功夫下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科技产品上,把论文写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第一线上的做法,不仅促进光催化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新功能材料、太阳能利用、制冷、食品保鲜、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还取得了科研的累累硕果和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培养一批动脑和动手能力都很强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使大学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按照社会需要办教育、搞科研;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产学研相结合,协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付贤智教授告诉笔者,前次晋京领奖,使他深切地感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哪个国家要想在未来的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占据科技的制高点,就要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北京之行,他既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研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感到科研攻关天外有天。他越来越感到自己作为学科带头人肩上的压力和赶超科技强国的时间紧迫性。

我注意到,这几天在福大光催化所采访,听到最多的几个词汇是责任、目标、素质和幸福。在付贤智和他的战友看来,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催化高新产业,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心中的强国梦,是他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深深感到:福州大学这几年能从零开始,成为国内一流的、全世界也数得着的光催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就因为有了付贤智这样德才兼备、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学科带头人。

我相信,有更多像付贤智这样既贤又智的学科带头人,科教兴国的强国梦就一定会美梦成真。

猜你喜欢
光催化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单分散TiO2/SrTiO3亚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BiOBr1-xIx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爆轰法合成纳米TiO2及其光催化性能
纳米ZnO/Zn/CNT多孔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无光催化降解
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在有机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WO3/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
光催化Fe(Ⅲ)/柠檬酸降解诺氟沙星
Nd/ZnO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