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景棠
坐标,更多意义上是种地理位置的概念。对于上海这座大都市而言,坐标更为丰富而又多采。如颇具现代感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充满古典韵味的城隍庙、豫园。我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东南角,对于我而言,最典型的坐标却是被很多人遗忘的上海文庙。
提起文庙,对现代人来说似乎并不熟知,然而在过去,每个有城墙围之而成的县城构建中,必备“一府二庙”。所谓“一府”即为行政衙门,所谓“二庙”即城隍庙和祭奠孔老夫子的文庙。位于老城厢腹地的上海文庙,于我而言确有许多值得记忆的价值。
自外地回到上海就读的敬业中学,正是位于文庙的街对面,这是从小生活在外地的我,真正开始了解、融入上海日常生活的起始点。虽然每天都会经过文庙,那时却从没进去过,只知道文庙旁边有卖花鸟鱼虫的小摊贩,有卖打折书刊物品的小商铺,有卖风味小吃的饮食铺,比如双档、生煎、小笼。后来知道,每个周末,文庙里面都会有旧书市场,书市的门票好像只要1元。对于爱书的我来说,每每花上1元,可以逛上半天时间淘淘旧书,感受“草根文化”的氛围。
其实在回上海之前,每年的寒暑假,都会跟大人回上海来度假。那时的我会住在亲戚家,跟表哥一起玩,文庙也是我们两个外出活动的据点。在那里,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羊肉串、甜蜜蜜的棉花糖,如果口袋里有零钱,还可以去文庙里面玩遥控赛车、打桌球,去旁边的游戏厅打打忍者鬼、街霸。那时的文庙还没有改造扩建,旁边还有个游泳池,夏天可以去游泳,冬天就改成临时的花鸟市场。对于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除了火车站外,当属这座老建筑带来的快乐回忆。
过了些年,上海文庙开始重修扩建,游泳池、游戏厅没了,文庙重又恢复起庄重、典雅的氛围。被林则徐赞誉为“海滨邹鲁”的敬业中学也在文庙对面的旧址上重新建起了校舍,以回归自己两百多年的历史。修缮一新的上海文庙,白色围墙外的市井气息依然浓厚,围墙内却依旧少人问津。其实这样也好,可以保留自身曾作为祭奠先人、科举考试、教书育人的安静氛围。
自中学毕业后,我就不再常去文庙,除了偶尔会去旁边买些DVD碟片。直到大三在电视台实习的时候,正好遇到要拍摄关于上海文庙的专题节目,我第一次跨进了修缮一新的上海文庙。而这个专题节目也可以算是我个人的第一部电视作品。前文中提到的“一府二庙”建制,正是获悉于拍摄中的采访。更为巧合的是,片子中引用了一张旧时每年一度“祭孔盛典”上的照片,照片上身穿“祭孔礼服”的人是我的曾外祖父——会审公廨主法官关絅之。后来才知道,这样的照片很难再找到。现今,家人已将这张珍贵的照片捐赠给了上海市档案馆。
也许,生活本就充满了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嘛。抑或,生活本就充满了意象,只是常被我们的习以为常而忽略。城市的坐标常变常新,而每个人的坐标却有可能只此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