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羚牛

2005-04-29 00:44雍严格
大自然探索 2005年2期
关键词:羚牛雌性雄性

雍严格

夏天的秦岭山脊上,呈现一片花的海洋,高大的冷杉林下金背杜鹃花竞相开放,高山灌丛中的绣线菊像盆景一样摆得严严实实。而在山顶草甸上,许多不知名的小花,黄的、红的、青的、紫的,都绣在绿色的地毯上。夏天的秦岭简直美得使人心醉。享受这一壮丽美景的不只是偶尔涉足此地的人类,更多的是长期生息在这里的珍禽异兽,秦岭羚牛是它们中最主要的成员之一,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不同的季节,

迁移到不同的海拔高度

自然把一年的时光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季节的气候为各种植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机遇。许多植物从春到冬经历着生根、发芽、开花、结实、枯萎的生命周期。而依靠植物为生的一些动物则利用植物不同季节生长的状况,把依山体上下迁移选择最富营养、最适合口味的食物作为自己的生存对策。

春天,当秦岭低山的积雪开始融化时,青草率先冒出了嫩芽,羚牛在度过饥寒交迫的严冬之后,举家来到海拔高度16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中,寻找青草改善生活。同时,一些经过9个多月怀孕而将分娩的雌性羚牛,也在温暖的阳光下选择平缓的地形生下自己的小宝宝。羚牛选择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产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幼仔的成活率。

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低山植物开始老化,而高山众多的可食性植物此时开始生长发芽,羚牛则从东南西北聚集到海拔2200米以上的针叶林中,取食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各种嫩草新叶。它们不仅利用这段时间来集积营养,增加体质,为迎接食物短缺的冬季做好准备,更主要的是许多族群将在这个时候聚集在一起,为谈情说爱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创造良机。夏季不仅为羚牛提供了最丰盛的食物,也提供了广泛交流、寻求爱情的机会,这是羚牛们最美好的时光。

秋季,高山气温急剧下降,草木开始凋谢,羚牛经过一段爱的执着追求后,它们以各自的族群为单位,再次下移到海拔2000米以下取食尚未干枯残败的落叶。

冬季是羚牛生活最艰苦的季节,寒冷、饥饿、疾病、天敌向羚牛种群提出了挑战。羚牛群由低海拔的阔叶林再次上移到海拔1800-20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以取食箭竹竹叶和一些含油脂的针叶树皮及苔藓,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能量。在整个冬季,羚牛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较小,这可能是减少能量消耗来弥补食物短缺和能量低下所采取的对策。而此时那些年老体弱的个体因行动缓慢而常被天敌猎食,或因体质衰弱不能抵抗严寒和疾病而倒毙。物竞天择,弱者被自然淘汰,留下健壮的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兴旺。

母系社会,

雌性羚牛统领家族

羚牛和大多数食草动物一样营集群生活。它们在夏季由各个家族群汇集在一起,集成大群。每年的6-7月是羚牛的繁殖盛期,成年的雄性羚牛与进入生育期的雌羚牛无忧无虑地追求“爱情”。越大的群体具有越大的安全感,可以避免天敌的侵犯,同时多个族群混聚在一起,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最佳的配偶,增加基因交流的机遇,减少近亲繁殖。羚牛的爱情与大多数大型动物一样,为了得到爱情,雄性羚牛都要经过一场殊死的搏斗,只有胜者才能获得与雌性羚牛交配的机会。因此,被打败的雄性羚牛一旦在对峙中失去优势,便离开自己的群体独自游荡,以寻找其他羚牛群再去参加新的“爱情竞争”。我们在野外常常可以见到雄性独牛孤独地沿着山脊走来走去,四处漫游。这些独牛穿行在各个群体之间,为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传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羚牛的群体大小不一,最少的为2-3只,多的可达近百只。集群以季节不同而有家族群、社群、聚集群三种形式。家族群是羚牛群的基本单位,一般在10只左右,由成年的雌性、年轻的雄性、未成年的亚成体和当年出生的幼体组成。成年的雌性羚牛是家族群的头牛,当羚牛群迁移时,它总是走在群体的前面;当群体取食时,它又总是站在高处不时向四周张望,负责警戒,一旦发现异常,即发出信号带领群体转移;当夜暮降临时,雌性羚牛们便围成一圈,将幼体围在中间以保护幼体的安全,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母系社会。而社群由3-5个家族群组成,在移动和休息时都在一起,但各个家族则相对集中。聚集群是在繁殖季节由几个社群在同一片山坡,短时间中汇合而成,这种汇合最集中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食物的丰富度和繁殖行为是决定羚牛集聚时间和规模的主要因素。

每天,

过着规律性的生活

早晨7—8时,当东方升起一轮红日,夜栖的羚牛群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雌性羚牛忙着给自己的小宝宝哺乳,雄性羚牛则在牛群中走来走去,时而在周围吃几口草,时而向“家庭主妇”们张望,它们急躁的样子显然想趁太阳还未完全晒干草尖上的露珠之前,尽快享受一下大自然为它们提供的可口早点。当雌性羚牛给小仔喂饱奶后,便率领牛群走向林中采食。羚牛采食时是用上下唇扯断青草或树叶,而不像牛那样用舌卷食青草,其姿势似羊而不似牛,并且它们还常以前肢搭至树干,后肢站立的姿式采食树上的树叶。

上午11时左右,忙碌采食后的羚牛群为躲避牛虻的骚扰,常钻进茂密的竹林和灌木丛中休整,有的靠着树干来回擦痒痒,消除一下毛下寄生虫带来的不适;有的用抵角撬开土坡上的草皮,躺在上边尽情地享受着泥浴;还有的则静静地卧在地上反刍着上午吃下的食物。只有雌性羚牛最为辛苦,它们不仅要给幼仔哺乳,还要不时地到林缘或高处向四周观望,为群体站岗放哨。

下午2—5时,太阳偏向西方,山风赶走了讨厌的蚊蝇,羚牛群陆续来到冰缘地貌形成的裸露砾石滩中,此时,亚成体和当年出生的小羚牛如同离开父母管辖的小孩一样欢呼跳跃,学着父辈们的行为用头抵来顶去做着游戏。成年的雄性羚牛在这宽敞的环境中更不甘寂寞,或是双双决战,或是嗅闻雌性羚牛后臀以讨得欢心,有的则不断地进行爬跨——交配,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下午6—8时,这是羚牛一天中活动的第二个高峰,它们得抓紧夜幕降临前的时间填饱肚子。

当夕阳收起余辉躲进大山的背后,羚牛群便集中到植被稀疏的石山或空旷的平台上开始夜栖。羚牛总是选择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作为夜栖地,这可能是为了安全而长期形成的习惯。因为山势陡峻,无法在夜间接近,我们对羚牛夜间的详细活动情况还知之甚少,但已观察到羚牛群早晨活动之前的地点与前一天黄昏时集中的地方没有变化,可以肯定羚牛在夜间除了反刍之外,没有大的活动。

一片片孤岛,

羚牛最后的庇护所

羚牛的天敌主要是虎、豹和豺。虎在秦岭已濒临绝迹,豹和豺也因数量稀少对群体羚牛的威胁有限。那么,羚牛所面临的严重威胁是什么呢?是那些与羚牛共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

虽然,在秦岭自然保护区生活的这种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秦岭羚牛,目前其数量已由建立保护区前的100多只,增加到目前的600多只,然而,威胁还时刻存在,被分隔在一个个“孤岛”上的羚牛,怎样保持基因的多样性以避免近亲繁殖,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

人类为了发展交通,几条铁路和数条公路干线将绵延千里的秦岭斩为数段,公路的支线也延伸到沟沟岔岔,将秦岭这片野生动物的完整栖息地分割成了支离破碎的片段,原可彼此交流的羚牛种群被限制在一片片“孤岛”上,处境确实不妙。

人口数量不断地增长,加剧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在秦岭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大都被农耕地侵占。而1500米以上的天然林多年来除被采伐之外,当地农民还将成片的森林砍倒,锯成木段,点种上香菇、木耳,以大量发展食用菌生产。目前可以说除现在的自然保护区之外,原始天然林已不复存在,而天然次生林大都已变为采伐迹地或灌木林。习惯生活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羚牛正在失去原有的美好家园。

更有甚者,有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国法仍然潜入林内安夹放套,猎杀羚牛。猎杀羚牛案件在保护区内外屡屡发生,保护区虽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巡护和清理夹套,但往往防不胜防。而在保护区外。情况就更为严重。因此,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羚牛成了我们这代人的重要责任。目前,在秦岭中段已先后建立起了16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大都是羚牛秦岭亚种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地域连成一片,构成了自然保护区群。正在加强中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为羚牛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条件。建立于1979年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在建立之初调查羚牛数量为100多只,到1997年达400多只,到2001年已达600余只,总量增加了三倍以上,这标志着一种希望——羚牛不会灭绝,自然保护区是它们最后的庇护所。

猜你喜欢
羚牛雌性雄性
麦穗鱼(雄性)
大鳍鱊(雄性)
连续超促排卵致肾精不足伴生育力低下雌性小鼠模型制备和比较研究
自力更生的羚牛
羚牛爱上玩直播
ТАКин оБЫКноВΕннЫй
野生羚牛遭遇人类会怎样
河南一种雌性蚜蝇首次记述
萌物
饲料无酶褐变对雄性虹鳟鱼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