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颖别致的小说

2005-04-29 00:44张鸿鑫
含笑花 2005年3期
关键词:巴哈秀英农科

张鸿鑫

《含笑花》开辟“特产文学”这个栏目,本身也够新颖的了,而其中发表的《辣椒恋》(载《含笑花》2005年第1期)更是新颖别致、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小说以男主人公志朋了解辣椒、改良辣椒、开发辣椒、收获辣椒为主体线索,描写一系列有关事件,让读者为之耳目一新。

辣椒是云南省文山州的特产之一,丘北县巴哈村又是闻名遐迩的“辣椒之乡”。作者选择这一地区作为“典型环境”,那就是最恰当不过的,而在这个典型环境中来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那更是妙中之妙了!

小说的男主人公志朋是到农科站工作的农科人员。“农科”顾名思义,就是要摘有关农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巴哈村以辣椒闻名于世,自然就成为他走访、调查、研究的对象。在走访调查中,他认识了巴哈村的彝族姑娘秀英,二人隋投意合,在辣椒的品种改良中各显其能,不仅事业有了成就,而且以辣椒为情缘,他俩终于结成终生恩爱的伴侣。《辣椒恋》这个标题,既贴切,又耐人寻味。

志朋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基层农科干部,来到巴哈村,他发现这里的优质辣椒已经“异化”便决心实验、研究,改良品种,秀英无偿捐出一块辣椒地作为实验基地,又盖了一个简易工棚作为住房和工作室。有了这个条件,志朋便潜心在这里实验、研究了。“只要他一埋头在工作中,就什么都不顾了,心里只有辣椒……”秀英的话,揭示了他的工作态度。在实验基地遭受到冰雹和暴雨的袭击后,损失较为惨重,但他并不气馁,认真总结教训,采用“塑料大棚培育法”,经费不足,他便把自己多年的积蓄也填进去。由于多年劳累,他终于病倒了,把生命也“填进去”了。

《辣椒恋》的“恋”,不仅是指志朋和秀英的执着和缠绵恋情,而且还指志朋对辣椒倾心竭力乃至生命的矢志不渝的毕生投入。这个人物的精神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秀英这位勤劳善良的彝家女子,对丈夫的事业支持有加,对丈夫的生活关怀备至,在丈夫志朋隐瞒病情强忍痛楚的情况下,默默精心地为他熬药,百般体贴。当丈夫病逝、清理遗物时,才发现病情诊断单子上,清楚地写着“肝癌晚期”,不治之症!这是小说的最高潮,读来催人泪下。

志朋为什么要隐瞒病情,因为他知道此病非同小可,告诉了别人,不仅会增加别人的精神负担,而且别人还会强制自己休息等等,这对于一个心里只有事业的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他深知自己的生命有限,告诉别人也没有用,不如自己泰然处之,抓紧有限的时日,以作最后的拼搏,让自己的事业圆满地画上一个句号。不像有的人,得了一点小病,就茶饭不思,意志消沉;要是得了大病,就寻死觅活,呼天抢地,好像天要塌下来,地要陷下去一般。谁知你越怕,越会得到相反的后果。有些非常厉害的疾病,你怕也得死,不如“不怕”乐观对待,坦然处之,反而对自己的心理、精神、工作、事业等等会带来一些好处。

《辣椒恋》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也有涉及,如地名知识,就很新鲜,彝族话的“巴哈”就是“辣椒”的意思,“巴哈村”就是盛产辣椒的乡村。“巴哈村”我们听说过,但什么意思就不得而知了,读了此文,才豁然开朗。又如我们在辣椒收获的季节,到了砚山、丘北等地的农村,就会看见墙上、树上、栅栏上,都晾晒着成束成束的连棵带实的红辣椒,这又是为什么呢?秀英这样说:“要在棵子上自然风干的辣椒才光亮,体型饱满,颜色才通红。摘下来晒干的辣椒寡白寡白的,褶皱斑斑的像老人额上的皱纹。”

通过志朋的观察,作者这样描述道:“那圆润的样子,像条条丰腴的泥鳅,弯弯的恰似小小的羚羊角,在朝阳的照射下,闪着油亮的光泽,鲜红的肌体凭添了几分诱人的魅力,散发的辣椒香味更让人馋涎欲滴。”

不把辣椒从棵子上摘下来晒干,而让它在棵子上挂起来自然风干的好处,如果不读这篇小说,也是永远也闹不明白的。

另外,作者对巴哈村自然风光及节日风习的描绘也另有一番情趣,让人着迷。

对巴哈村最具有辣椒特色的风光,作者这样写道:“此时,正是收割辣椒的季节。秀英要下地,到辣椒地里,正是志朋此行的目的,便和秀英一道同行。走出家门,志朋被村里出现在眼前的一幅幅画面惊呆了,墙上树上到处挂满了刚收回的辣椒,就连路边的栅栏上也挂满了辣椒。农民们把辣椒连根拔起,用稻草扎成一束束、一捆捆挂在村里所有能挂的地方。房前屋后、树上墙上,从村里到村外,所有能挂的地方都挂满了辣椒。鲜红的辣椒映红了整个村庄,整个巴哈村成了—个红色的世界。浓浓的辣椒香味弥漫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挂在树上的辣椒在风中悠悠地摇晃着。走进巴哈村,就像走进一个辣椒的世界……”

对巴哈村的山光云景作者又是这样描写的:“志朋翻过了上次走错了路的大山,就已进入巴哈村的地界,优美的景色一下子吸引了他。一座座起伏的山峰像一道绿色的画廊,一朵朵白云轻盈地在山与山的缝隙间飘浮着,一种休闲清雅的感觉在志朋的心头油然而生,多年来,他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很少有机会欣赏这样的美景,志朋停下脚步,深长地吸了一口清新空气,顿感心旷神怡。当他转过身来回眸刚才走过那一片开阔的平川时,又一次惊呆了,那一片平坦而宽阔的平川不见了,被一层乳白色的雾严严实实地覆盖了。不,是云,是一层坚实的云覆盖了。乳白色的云由西向东涌动着,翻滚着,像大海里翻腾的巨浪,猛力地拍打在志朋脚下坚硬的悬崖上,他感觉自己在动,整座山在动,令人有些目眩,远处的山峰被浩瀚的云海吞没了,露出一个个孤零零的山尖,像一条条在海浪中随风飘动的孤帆,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危险。这样壮观的景色,志朋还是第一次见到呢,他突然感受到,巴哈村有些神秘,在这些神秘的大山里,神秘的村庄,神秘的民族间,不知还隐藏着多少神秘的事,还有多少神秘的事等待着他的‘第一次发现。志朋隐隐地感觉到,巴哈村的辣椒似乎和某种神秘的元素有关。这种感觉若有若无,虚无缥渺,像飘浮的云。突然他心里咯噔一下,眼前一亮,下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巴哈村的辣椒一定与这里终年不散的云雾有关。难怪巴哈村的辣椒有这么好吃。这一推断更坚定了志朋在巴哈村建立辣椒培育基地的决心。”

作者写自然风物,不是单纯的写自然风物,而是从人物的感受出发来写出自然风物的灵性,这样人景合一,不可分割,这就是比较高妙的写法了。人、景合一,有助于情节的推动。那种景是景、人是人的写法是不可取的。

再看作者对彝族“花脸节”这一民俗的描写,也是从人物的感受角度来写的:“临近巴哈村,志朋总感觉到有些不一样,但他总说不出是什么不一样。上一次他来时,村外的地里,山谷里到处是干农活的人,今天怎么一个人也不见,他们都到那里去了呢?”这样写,不仅主人公产生了疑问。就连读者也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把主人公与读者的思想情绪沟通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接着作者又沿着主人公的观察,找到了答案:“志朋怀着不安的疑虑朝村里走去,快到村头,突然听到村里传出一阵阵吼叫声,紧接着传出一阵阵奔跑的脚步声和一群男女的嬉戏声。不一会,村口奔出一群人。志朋急忙闪到一棵大树后隐藏起来,从树丛的缝隙间探出头来窥视村里的动静。跑在前面的是一群年青的姑娘,跟在后面追的是一群年青的小伙子。不论男女,脸都是染得漆黑,像火烟熏得漆黑的锅底,但他们个个都笑得很开心,坦露着洁白的牙齿。女的在前面没命地跑,男的在后面像猎豹追梅花鹿似的疯追,一直朝村后的深山里追去……”

这就是花脸节的大致情况,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地里没有人的问题,使其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而且,以主人公志朋的新奇感受为“轴心”引发了读者的诸多新奇感受,围绕着这个“轴心”旋转,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作者用当代的眼光来审视特产,用当代的意识来编织故事,比一般传说,更富时代感了,在这方面,张荣昌同志作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州的特产很多,如草果、八角等,愿我州广大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特产文学作品来。

猜你喜欢
巴哈秀英农科
巴哈利的套“壳”屋
一种新型巴哈赛车车架的设计及优化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Z11巴哈赛车前差速器的轻量化研究
原始的能量——莱尔·卡尔巴哈
同期听力(六)
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