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祥 王晓燕
岳喜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批女飞行员,中国第一位飞行女将军,闻名遐迩的“功勋飞行员”;在展翅蓝天近四十年里,安全飞行6000多小时,航程200多万公里,是我国女飞行员中飞行年龄最长、飞行时间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最多的一位。
四十多年来,岳喜翠飞遍祖国东西南北的万里长空,在蓝天白云之间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航迹:100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军事演习、科研试飞、抢险救灾、飞播造林、人工降雨等重大任务,并成功地进行了首次人工降雪、人工消雨,填补了我国航空气象史上的空白。她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祖国的万里长空谱写出一曲曲英雄壮歌,描绘出一道道绚烂彩虹……
梦想飞翔,顽强拼搏创奇迹
1984年12月,岳喜翠出生于山东泰安的一个矿工家庭,儿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一览祖国山川河流的美丽壮阔。喜翠是幸运的。1965年7月,国家招收第三批女飞行员,年仅16岁的岳喜翠刚初中毕业,凭着优秀的学习成绩,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走进了航校。
面对残酷的军事训练和严格的学习生活,这位矿工的女儿继承了父辈那种坚韧顽强的精神,爬山、跑步、打旋梯、翻滚轮,训练场上,她的汗水一遍遍地浸湿了双眼。
正当一切顺利进行,即将展翅高飞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打击却迎面而来。一次,岳喜翠在松花江刚进行完强体力训练,热汗未干,就扑通一声跳进刺骨寒的松花江里。过了不久,身上开始隐隐作痛。从那以后,疼痛经常发作,而且从上身转移到全身,医生诊断她患了全身性关节炎,搞不好就可能永远停飞!她心如刀割,难道自己从小追寻的梦想,自己钟爱的航空事业就这样断送了吗?她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心潮翻滚。她想起了离家前矿工出生的父亲的叮嘱:孩子,你能选上飞行员是咱们全地区的光荣,乡亲们都希望你飞出来,天大的障碍也要冲过去!她又想起了前两批女飞行员学习、训练的情况,她们不也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披荆斩棘才飞上蓝天的吗?想到这些,她的嘴角绽开了笑容:“拼搏到最后,决不言弃!”
抱定了自强不息、有志者事竟成的坚强信念,她给自己安排了严格的治疗、学习计划,一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边按教学计划自学功课,同时忍着疼痛顽强地进行体能训练。开始时全身刺痛难熬,几分钟下来,浑身汗透。一位主治医生被她的行动所感动,决心想尽办法,把她的病治好。
就这样,她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和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两个多月后,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重又返回航校,投入到新一轮紧张的学习和军事训练中。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航校毕业,实现了自己的飞翔之梦。
学习科学,高空飒爽展英姿
从航校毕业后,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岳喜翠达到了全天候的飞行水平。19岁时,第一次驾驶飞机执行了原子弹爆炸的保障任务;23岁时,领导任命她担任机长。机长是一架飞机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全面掌控所有工作。
担任机长的第二年,她接受了一项卫星回收的飞行任务。八月间,岳喜翠带领机组人员冒着高温,驾机从武汉飞到山东莱阳,参加卫星回收模拟试验。刚下飞机,岳喜翠面对着一双双置疑的眼睛,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消大家的疑问。
不打无准备之仗。刚到试验场地,岳喜翠带领大家调查、研究、分析了相关问题,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科研组同志虚心请教。为了夜间航行准确无误,便于跟踪观测,他们在莱阳地区不同方向摆了五个点,用探照灯照明观测,及时收集并上报摄影机所拍摄到的各种信息数据、卫星号码等。
试验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天晚上,正当一切都准备妥当,刚要起飞时,气象部门发来通报:晚上有大风。面对新的情况,科研人员问岳喜翠飞还是不飞?岳喜翠想试验任务这么紧迫,不能因为自身的安危就耽搁进程。她肯定地说:按计划飞!一句话把全机组同志的劲头调动了起来。他们跨入机舱,伴着轰鸣声,驾机飞向天空。机舱外一片漆黑,每秒八、九米的强侧风猛烈地摇荡着飞机,使操纵变得非常困难。按试验要求,飞行高度必须达到3000米,航迹误差不能超过50米。她和副驾驶员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板,尽最大努力使飞机不偏离航线,以获得最准确数据,提供科研必须的数据。这样,岳喜翠领着全机组人员与科研人员密切合作,用两个月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科学试验任务,受到国家科研部门的赞赏。在这次任务中,岳喜翠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独当一面的组织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航空事业是科学的事业,航空科学涉及的门类学科很多。为了延长飞行生命,她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飞行技艺。她先后驾驶过五种不同型号的飞机,由于各种机型差异较大,每驾驶一种机型之前,她都要全面学习新的驾驶理论和航空技巧。1985年,领导决定让她改飞新型飞机“安-26”,这对于已进入中年的她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克服记忆力差的困难,她常常是天不亮就起床背数据,夜深人静时还在钻研新的理论;只要有机会,她就到驾驶舱里观察、揣摩。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驾驶新型飞机的资格证。
腾空催雪,赤诚爱心洒人间
1978年冬天,新疆地区发生严重的干旱,200多万亩冬小麦急需大雪覆盖,天山牧场400多万头牲畜急需水源。谚语有言:“冬月无雪,田中无麦”。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气象局决定在新疆地区进行我国首次大面积人工降雪试验。
飞机人工降雪的最大特点是要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操作。这样,会给飞机驾驶带来极大困难和危险,这对飞行员的驾驶技巧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运输航空兵部队接受了这项试验性的任务后,领导对岳喜翠说:“你有人工降雨的经验,飞行技术又稳定,你去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怎么样?”她认真地想了想,坚定地点了点头。岳喜翠有个特性,就是越是艰巨、越是难度大的任务,她越表现出勇往直前的精神。于是她带领着机组驾驶伊尔-14飞机从武汉起飞经过九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乌鲁木齐后,新疆自治区的领导同志来看望机组人员,向他们介绍了旱情。领导同志说,内地是春雨贵如油,新疆是冬雪贵如油啊!12月10日前如果还没有降雪的话,那整个地区的问题就严重了,明年的生产和生活要发生极大困难。
任务紧迫而艰巨。她胸中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她代表全机组人员向地方和部队的领导表了决心。
接下来,机组人员便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们全面考察了南北的地形地貌,研究了气象气候规律,了解了农田牧场的分布情况,并多次进行了试飞。11月的新疆,室外平均是零下20多度,岳喜翠带领全体机组人员一次次驾驶飞行穿越浓密的云层,在恶劣的天气下顽强飞行,详细地收集有关数据信息。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要等待的就是一个适合降雪的天气。一天夜里,天气突然变化,天如锅底般的黑,岳喜翠带领机组迅速进入阵地,等待起飞。不久舱外下起了冰粒,噼噼啪啪地砸着机身,机窗上也蒙上了一层雾霜。天亮前两小时,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了,玻璃上的雾霜更加厚了,驾驶员看不清起飞跑道,情况非常紧急。在這个关键时刻,岳喜翠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艺,凭仪表操作强行起飞。飞机缓缓地上升着,离地三尺后,飞机就像跌进了黑咕隆咚的万丈深渊。飞机不断地爬高,过了一阵,飞机速度突然降了下来,原来是进入了结冰层,机头、机翼、螺旋浆都结上了冰,飞机一下失去控制。紧急关头,她立即让机械师打开加温除冰开关,同时用尽全力操纵飞机争取高度。飞机终于穿过了结冰层,机上的冰块慢慢地脱落下来,她立即发出指令:开始降雪作业。机舱门打开了,早已安排在飞机上的吹散装置,在工作人员的操纵下,将大量的催化剂洒向浓浓的云层。飞机像胜利的雄鹰一样在云海里来回盘旋着。
由于催化剂的作用,云层里的空气对流加剧,飞机如同浪尖上的小船,剧烈抖动着,机上的人员都感到一种难耐的眩晕。40分钟后,高空上一朵朵洁白的雪花飘向大地。地上的人们欢呼了,沸腾了,飞机上不断收到地面的通报:下雪了!下雪了!机组的同志们仍在颠簸的飞机中作业,直到天亮返航。可是这时候的跑道已完全被白雪覆盖了,飞机不好着陆,此时燃油即将耗尽,岳喜翠当机立断,操机冒雪穿云下降,直到离地20米时看清了跑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看着茫茫大地雪白一片,岳喜翠和机组全体人员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一走出机舱门,领导和许多群众都冒雪等候在机场,看见他们安全着陆,迎上前来握着飞行员们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
初战告捷,大家备受鼓舞。他们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在前后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飞行120多个小时,为新疆伊犁、昌吉、准葛尔等地成功降雪十几场,大面积的人工降雪,及时缓解了新疆地区的旱情,也填补了我国航空气象史上的一项空白。新疆自治区政府给他们机组赠送了锦旗,上写十四个大字:雄鹰腾空催瑞雪,银装素裹兆丰年。师党委给他们机组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此后,岳喜翠还先后4次率领机组赴新疆实施人工降雪,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不辱使命,“神五”幕后建功勋
“飞行员离地三尺不分男女。”岳喜翠在近40年的飞行生涯中,无数次地为祖国的科研试飞建立功勋,其中最值得岳喜翠骄傲的是为“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模型高空空投的试飞任务。
“神舟”五号之所以能够如此准确地降落在预计的地点,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岳喜翠等许多幕后英雄对其作过多次空投实验。
接受飞船返回舱模型高空空投的试飞任务时,岳喜翠已飞了两年的大型运输机。我国进行飞船返回舱模型高空空投试飞,其他机型都难以做到,惟有大型的运输机能够进行飞船空投试飞。
1996年,身为某运输航空兵副师长的岳喜翠,受命为飞船返回舱模型进行高空空投试飞。师长胡端阳向她正式交待说:“你以师领导的身份,带领清一色男同志的小分队,去实施高空空投任务,这是个长时间的艰巨任务,前后五年,要飞完五个阶段,风险较大。”作为一个女同志,带着一支小分队,驾着这样的大型运输机作高空空投试飞,岳喜翠感到非常自豪,同时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飞船返回舱模型高空空投实验,是在一万一千多米的高空进行的,这个高度是大型运输机攀升的最高极限。飞机在这样的高度飞行本身就要挑战动力、挑战风力、挑战低温、低压等多重困难,然而作为返回舱实验,不仅要驾驶着大型运输机平稳地飞,还要增升装置,保证飞机能在足够的高度上按计划作业,要将飞机中的物体从前头挪到后头,还要打开飞机的大门进行空投……岳喜翠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在任何状态下,把返回舱模型安全地投出去,稳稳地降落下。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模型的高空空投试飞在国内没有先例,在试飞飞机的手册上也查不到相关数据。这项没有现成资料和前人经验的试飞任务,需要我国科研人员和岳喜翠机组从零做起。岳喜翠清清楚楚地记得第一次在高空空投试飞的情况。
飞机上升到一万多米的高度上时,就像树叶子随风飘荡,不听人指挥。岳喜翠动用了所有的经验系统和操作技能,飞机才平稳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岳喜翠刚把飞机调整平稳了,突然接到后舱紧急报告,一位空投师的氧气出了问题,呼吸困难。岳喜翠紧急下降到四千米以下,緩解了空投师的供氧问题。岳喜翠和她的小分队做试验是要冒多重风险的。人体供氧风险、飞机高空载重运行风险,而在飞机上操作空投是最大的风险。
操作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重心和平衡问题上。这么重的物体从飞机的中前部往后空投,移到尾巴上就跟秤砣压到秤杆尖上一样,飞机的重心不够用,就在机头前部机舱压沙袋。机头前部的人忙平衡重心,后舱暴露的空投人员还面临着高空生命的安全防护问题。在自身都很难适应的万米高空上,他们要完成空投任务,动作要熟练,程序要明确。
完成任务回到机场后,有位小伙子对岳喜翠说:副师长,我怎么在飞机上拉个铁链子都拉不动?岳喜翠说:各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你要战胜困难,必须加紧锻炼。五年多的时间,岳喜翠带着这些空投员、空投师们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五十多次高空空投试验,为科研部门获取了宝贵的测试数据。
当岳喜翠目睹了宇航员从太空成功地安全返回地面时,想到自己在飞行生涯的最后阶段,能参与完成“神舟”5号飞天的使命,她感到无比欣慰。
从一个女飞行员成长为中国第一个飞行女将军,岳喜翠有许多的感慨,许多的自豪。她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五次,1992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