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社会舆论多元化对党执政的挑战

2005-04-29 21:28:41胡其加
唯实 2005年4期
关键词:社会舆论执政党多元化

胡其加

摘要:社会舆论的多元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它对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党必须牢牢掌握社会主流舆论的主导权,加强对非主流舆论的关注和引导,发掘其积极因素,削弱其负面影响,使多元化的舆论环境成为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氛围。

关键词:社会舆论;多元化;执政党

中图分类号:B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4一0046—03

社会舆论是大众对某一事物、某些人或问题的议论、评价。社会舆论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约束力,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和民主化、法治化转型的时期,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社会舆论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表现,其多元化现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和突出。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社会舆论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舆论影响的多元化等方面。总之,众口纷纭已成大势,千人一腔式的“舆论一律”决不会再现,这既是思想解放的表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对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这种充满矛盾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听而不闻、消极无为,必须主动迎战、积极应对。

首先,要牢牢掌握社会主流舆论的主导权。如果把多元共存的社会舆论比作一场大合唱的话,执政党应该成为其中的指挥家和领唱者。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又并非自然而然就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统治阶级必须利用自己的执政地位,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来提倡、弘扬自己的思想。在这个问题上,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任何一个国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汉武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到西方国家借经济援助之名推行其价值观念,都证明了这一规律。作为执政党,向本国人民宣传自己的纲领、主张、方针、政策,是天经地义的事。在某种意义上,谁掌握了舆论,谁就掌握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谁就掌握了群众。如果一个执政党,在把握舆论主导权的问题上态度不坚决,迟疑观望,对危害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言论不敢理直气壮地加以制止,那才是不可思议的。

执政党要牢牢把握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就必须通过对社会舆论正确而有效的引导,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在多元化的社会舆论中,执政党掌控的主流舆论媒体可以不是经济收益上的“冠军”,但却必须名副其实地掌握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占领决策参考、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成为社会的思想库,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做到旗帜鲜明、引导得力,把握分寸、引导得当,讲究艺术、引导得法。

其次,要加强对非主流舆论的关注和引导。社会是由各方面人群组成的。在基层社会,除了由党和政府掌握的主流舆论外,还存在着不受控制的非主流舆论,如流传于人们口头的小道消息、街谈巷议、顺口溜、各种传言等。这些非主流舆论不以党和政府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是否承认,它总是客观地存在着,这也是社会舆论多元化的重要表现。这些非主流舆论,有的讽刺、鞭挞了社会不正之风,表达了群众的强烈愿望,但也有一些散布道听途说、牢骚怪话甚至流言蜚语的非主流舆论,形成了社会舆论中一般涌动的暗流。非主流舆论的传播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政治环境越来越宽松,人们不必再像“文革”期间那样噤若寒蝉、敢怒不敢言了,这无疑是社会政治进步的表现。非主流舆论虽不登大雅之堂,但却能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基层社会道德评价的重要方面。对于非主流舆论,不能采取听之任的自然主义态度,而应十分关注、认真分析、正确引导。对公众中的正确舆论,要加以吸收和利用,对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舆论,则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用主流舆论对其进行调节疏导,以达成共识。

小道消息是在私下里传播的消息,是对社会媒介不能快速充分地传播人们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的补充。但小道消息中也常会出现一些以讹传讹、张冠李戴甚至无中生有的内容。邓小平曾经说过: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小道消息很难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使之消亡,只能通过增强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来解决。社会主流舆论应通过增加对“热点”问题的报道,通过加强对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用客观、公正、翔实的报道来引导舆论,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透明、迅捷的信息服务。人民群众一旦拥有了知情权,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自然难有市场。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62个国务院部门和20个省级政府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将政府的工作情况和一些重大事件定期、主动向社会发布,这是在舆论多元化背景下引导非主流舆论的正确办法。

街谈巷议是人民群众用最朴素、最通俗的语言在大街小巷的谈论,是广大群众内在思想的真实流露。街谈巷议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具有一定的扶正祛邪、针贬时弊的作用,能对不良行为起到某些警戒和惩罚作用。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心民意的街谈巷议,基层党组织一要重视,二要疏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街谈巷议正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第一手资料。党要通过党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接触,广泛收集各种街谈巷议,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民情民意。例如,我国检察机关提出了从街谈巷议中发现查案破案线索的工作思路,这说明了我们对街谈巷议这类非主流舆论的关注。社会舆论的多元化说明,想要依靠一种传播形态来控制所有的社会舆论是非常困难的。对于非主流舆论,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中所包含的各种积极因素,又要通过改进主流舆论的传播内容和形式的方法来实现对非主流舆论的引导,减少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第三,要在社会舆论中理直气壮地弘扬主旋律。在法制社会里,多元化舆论的各个主体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没有贵贱尊卑之分。但舆论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并不等于执政党对各种不同价值追求的舆论就不能有主次扬抑之分。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艰难摸索,才从许许多多的主义、学说中找到了救中国人民

于水火的马克思主义,并且在经历了多少次痛苦的失败和错误后,才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完全应该在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包括在社会舆论中,理直气壮地宣传、弘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争夺执政权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舆论阵地和其他思想文化阵地一样,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当前,我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并不平静。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舆论手段对我们大肆渗透,鼓吹社会主义“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等,妄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国内也不时会冒出一些模糊的认识和似是而非的观点,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蚕食和影响。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丧失警惕,放弃阵地,党和国家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前进的方向,就有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而招致亡党亡国的危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他指出:“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内各种社会思潮涌动不已,舆论多元化又为党内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长期存在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执政党,更需要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舆论工具,运用生动、形象、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形式来宣传自己的指导思想,在社会舆论中理直气壮地弘扬主旋律,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

第四,要在社会舆论中广开言路,畅通思想表达渠道。坚持在社会舆论中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舆论中的指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在社会舆论中只允许马克思主义一曲独唱,不允许其他社会舆论的存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多种经济利益、多种政治立场、多种价值观念,必然形成多种社会舆论,这不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而是一个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从另一角度看,一个执政党,最怕的是大众的冷漠。邓小平就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国古人就曾经把“百姓不敢诽怨”视为一个国家“其乱至矣”的标志。如果我们把堵塞百姓之口作为执政秘诀,使老百姓有话不敢说,有意见不敢提,有怨不敢诉,表面上看好像是稳定太平,静如止水,实际上隐藏着更深刻的社会危机。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让民怨及时发泄出来,往往可以缓解冲突,消除某些潜在的隐患。而堵塞言路、压制民怨,则是不明智之举,民怨一旦沸腾起来,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历史和实践都证明,凡是言路畅通,群众的呼声能够顺畅表达的时期,社会就比较开明和繁荣;反之,群众不敢讲话,“道路以目”,社会就极不稳定,就会促使执政者走向衰败甚至灭亡。毛泽东同志在这一点上说得最透彻:“让人家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将社会舆论作为民众情绪宣泄的渠道之一,也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一种方式。宽松的、多元化的舆论环境,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并使不同的意见有表达甚至是宣泄的机会。当前,许多与社会不公密切相关的腐败现象,正是情绪宣泄的热点。通过舆论媒体真实而客观的报道,不少冤屈得以昭雪,不少丑恶得以曝光,很大程度上“释放”了社会情绪。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舆论多元化的必然性,主动适应舆论多元化的现实,自觉地在社会舆论中广开言路;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实现百音和鸣。要通过立法和建章立制,完善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舆论渠道,包括通过新闻媒体刊登、播发群众呼声,进行舆论监督,使人民群众苦有处诉,冤有处伸,意见和建议有处提。中国有句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的嘴能堵住,心却堵不住。只有让老百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使人民群众视我们党为真正的贴心人。我们就是要通过多元化的社会舆论,让民众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把对现实的意见讲出来,依靠民众的“同心同德”、“心平气顺”,来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如东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清明]

猜你喜欢
社会舆论执政党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11-24 13:25:57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浅谈如何加强品牌建设引领企业发展新常态
试析网络时代下道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35:47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33:14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人民论坛(2016年12期)2016-05-04 10:16:08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