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浪
摄影家唐·麦库宁(DonMcCullin)曾说:“暗房不光是冲洗胶卷和照片的地方,也是我寻找自己、跟自己对话的地方。”的确,凡是从事过黑白摄影的摄影者都深知:黑白摄影的奇妙和乐趣主要源自于暗房。黑白胶片冲洗是黑白暗房技术的首要环节,它对最终影像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冲洗时,我们必须遵从一定的步骤和规律,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控制,才有可能获得一张完美的底片。
选择合适的显影液
冲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显影液是成功的基础。现行的显影液种类较多,有厂家推荐的某牌号胶片专用显影液,也有采用通用配方的显影液;有显影速度极快的显影液,也有显影速度较慢的显影液;有冲洗出来胶片颗粒细腻的显影液,也有冲洗出来胶片颗粒较粗的显影液;有冲洗出来胶片反差较大的显影液,也有冲洗出来胶片反差较弱的显影液。总之,不同的显影液有着不同的特点与性能。对林林总总的各种显影液,我们不能以“好”与“不好”而论,我们要根据所使用胶片和表现目的,对它们作出合理的选择。
1.柯达D-76显影液
它是最为有名的黑白胶片显影液,具有颗粒性好,解像力高和反差适中等特点,并对暗部的影调表现出色。由于同其他显影液相比,D-76显影液在颗粒性、解像力和反差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综合性能,因此,常被称为万能显影液。
2.柯达D-23显影液
它是一种微粒显影液,冲洗的颗粒比D-76细,层次也丰富,并能抑制影像的强光部位密度,即使显影过度,强光部位的密度也不会太厚。D-23显影液的反差性明显小于D-76显影液。因此,D-23显影液较适于冲洗拍摄时反差偏大的胶卷。
3.依尔福ID-68显影液
它是一种增感显影液,具有冲洗颗粒细,影像层次柔和、丰富等特点,在正常的显影时间下可将胶卷的感光度提高约一倍。若将冲洗的时间延长,胶卷感光度的提高就更大。依尔福 ID-68显影液适用于拍摄时曝光过小需做增感冲洗的胶卷。
4.柯达D-11显影液
它是一种硬性显影液,也称高反差显影液。用它冲洗速度快、反差强,影像的中间层次损失很大。柯达D-11显影液适用于需要高反差制作的胶卷,如翻拍、拷贝等。
掌握好显影和定影的温度、时间及摇晃频率
在胶片冲洗众多的环节和步骤中,以显影和定影的时间、温度和摇晃频率控制最为关键,如果在冲洗过程中不对这三方面加以严格控制,是根本无法获得高质量影像的。
1.显影温度与时间
温度与时间是显影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显影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显影温度过高,会导致显影过度,影像密度增大,反差加强,颗粒也变大,并易产生灰雾;反之,显影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显影不足,影像密度减小,反差减弱。而在显影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若显影时间过长,会导致显影过度,影像密度增加,反差加强,并易出现灰雾;当显影时间过短时,则会导致显影不足,影像密度减小,反差减弱。因此,在显影时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显影的质量。显影过程中应对温度和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
显影的标准温度是20°C,绝大多数显影液的性能在这一温度下得以很好地发挥,颗粒性、反差和冲洗时间等都得到较好的兼顾。不同的胶卷、不同的显影液在标准温度下冲洗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胶卷都会将这些情况详细地列出以供使用者参考。
2.显影摇晃
显影时进行摇晃的目的是使乳剂膜附近的显影液不断更新,防止因得不到更新而药效下降,显影速度变慢;同时,摇晃还能防止显影不均匀和气泡产生。
显影摇晃的频率对冲洗的效果有着明显影响。摇晃过频,乳剂膜附近的药液更换及时,药液流速大,显影速度加速,随之而来的是影像的反差变大,颗粒变粗。摇晃过少,乳剂膜附近的药液更新慢,药液流速小,显影速度缓慢,这时影像的反差变小,并容易产生显影不均和气泡现象。
冲洗时,正常的摇晃控制如下:在显影开始的30s内要不断地摇晃显影罐,随后,每30s内摇晃5s就可以,每次摇晃后还应轻磕显影罐一下,以防止气泡产生。
3.定影
胶卷经显影、停显后,感光部分的卤化银以黑色的金属银呈现出来,而未感光部分的卤化银则以乳白色的状态存在,定影的作用就是将已析出的金属银永久地固定下来而将呈乳白状的卤化银溶解掉。
定影液的种类远较显影液少,最常用的定影液是柯达酸性坚膜F-5定影液。与显影一样,在定影过程中也应掌握好温度与时间的控制。
定影的温度没有显影这么严格,一般以15℃—25%为宜。温度过低,定影的速度很慢;温度过高,易使胶卷的乳剂发软而受损。定影的时间除了与定影液的种类、定影时的温度有关外,还同定影液的新旧程度有关。那么如何计算所需定影时间呢?我们不妨采用这么一个实用经验:先计算胶卷“定透”的时间,也即胶卷从进入定影液直至乳白状的卤化银变成透明所需的时间,然后将定影时间再延长一个“定透”时间,则定影时间就足够了。当然,在定影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搅动,同时操作要细心谨慎,以免胶卷划伤或受损。
控制底片反差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胶片曝光和常规的显影能够获得一张很容易印制的底片,但有时巧妙地控制曝光和显影则能够得到更好的底片。在黑白摄影中,有一条流传已久的法则:按暗区曝光,按亮区显影。这就是说,曝光和显影能够各自独立地控制底片反差的不同方面。
1.正常曝光,正常显影
在我们讨论如何通过曝光和显影来控制底片的反差之前,有必要看一下采取正常的曝光和正常的显影,影像的反差将是怎样的状况?如果我们按照入射式测光表的读数,或反射式测光表测量中性灰板的读数进行曝光,而后按照与该胶片配用显影液规定的冲洗温度、时间和摇晃频率进行显影,那么所获得影像的反差应与被摄对象的反差一致。也就是说,如果被摄对象的反差太大,正常曝光和显影将使底片出现同样强烈的反差;如果被摄对象的反差太低,正常曝光和显影会使底片反差过于平淡;如果被摄对象的反差良好,则正常曝光和显影将产生非常适合印放的底片。
2.按暗区曝光,按亮区显影
其实,确定一张胶片需要多少曝光量,最主要的依据是,你希望在最终印出的照片上阴影区域能反映出多少细节。如果你希望照片上阴影区域有足够的亮度和丰富的细节,则要给胶片增加曝光量;反之,如果你希望照片上的阴影区域暗一些,细节也不要太多,则要减少曝光量。我们必须牢记,曝光主要影响底片上暗区的密度。曝光的不足或过度,会使照片上阴影区域的亮度和细节得不到很好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一旦按下了快门,底片的暗区密度也就大体确定了。
由于被摄物的暗区比亮区对胶片反射的光要少,胶片中被摄物暗区的感光也就比亮区要少,因此,显影时在底片上形成暗区要比亮区快得多。例如,一张胶片的正常显影时间为10分钟,那么大约只需要一半的时间,即5分钟,就足以形成底片的暗区,其余的显影时间主要是继续形成底片感光较多的区域——亮区。胶片显影时间长短决定了底片上亮区的密度和整张底片的反差。如果你不慎将胶片显影过度或不足,那么亮区的层次就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在照片上得以很好的还原。
由于曝光和显影分别对底片不同区域的密度起作用,即曝光决定暗区密度,显影决定亮区密度,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不仅可以分析有问题底片的症结所在,例如,底片上暗区太薄或者透明,说明曝光不足;底片上亮区不透光,说明显影过度等;而且可以根据被摄对象本身反差状况,巧妙地调节曝光和显影,以改善暗区和亮区的亮度与细节,乃至整个影像的反差。
3.曝光不足,显影过度
由于胶片的曝光量已经确定了底片上暗区的密度,所以改变显影时间对暗区的密度影响不大。假设胶片的正常显影时间为10分钟,那么显影5分钟左右后,底片上所有密度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至10分钟时,底片上中间区域和亮区的密度增加许多,暗区的密度相对较稳定;至20分钟时,底片上亮 区的密度变得更高,而暗区的密度几乎保持不变(实际上暗区的密度早已完全形成),因此,增加显影也就意味着加大底片暗区与亮区密度之间的差别,即增加反差。
显影过度使底片反差增大的真正原因是,随着显影增加,底片上暗区与亮区的密度增加速率不一样,亮区的密度增加得快,暗区的密度增加得慢。如果底片上暗区与亮区密度增加的速率一样,那么增加显影,只会使底片的密度变得更大,而整体反差不会有任何增加。因此可说,显影时间的增减对底片暗区密度的影响,远远没有对亮区密度的影响那么大。
增加显影,可以增大底片的反差,而且增加显影越多,底片的反差就越大。但是,增加显影使底片反差增大的同时,也使底片上的亮区密度极大地增大。因此,为了既使底片的反差加大,又使亮区的密度合适,我们一般采取曝光和显影双重控制——曝光不足,显影过度。在曝光不足和显影过度的“量”的尺度上,由于所使用的胶片、显影液及对底片反差改善程度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通常情况下,可使曝光不足一档,显影过度50%;在极端情况下,可使曝光不足两档,显影过度 100%—150%。
需要指出的是,采取曝光不足、显影过度的方法虽然可以改善反差较弱被摄对象的影像反差,但也使影像的另一个品质——颗粒变粗、变大。因此,对于使用胶卷的摄影者,尤其是使用135胶卷(由于片幅小,颗粒对影像品质的影响特别明显)的摄影者,采用此法调节反差更要三思而后行。
4.曝光过度,显影不足
由于显影时间的增减对底片上亮区的密度影响很大,而对暗区的密度影响很小,所以,如果缩短显影时间,底片上亮区的密度就不会那么大,而暗区的密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亮区和暗区密度之间的差异就减少了,底片的反差也就降低了。
缩短显影时间,可以降低底片的反差,而且缩短显影时间越多,底片的反差降低得越大。但是,缩短显影时间使底片反差降低的同时,也使底片上亮区密度显著地减少。因此,为了既使底片的反差减弱,又使亮区的密度合适,我们一般采取曝光和显影双重控制——曝光过度,显影不足。在曝光过度和显影不足的“量”的尺度上,也由于所使用的胶片、显影液及对底片反差改善程度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通常情况下,可使曝光过度一档,显影不足20%;在极端情况下,可使曝光过度两档,显影不足40%。
非常规冲洗
由于被摄对象的光照状况和反差特性千变万化,要获取一张高质的底片,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冲洗。在众多非常规;中洗方法中,以增感显影、补偿式显影和水浴法显影最为实用。
1.增感显影
当你碰到拍摄现场光线较暗,或需要用高速快门凝固住你拍摄主体的动态,而你手头又没有高速胶片时,你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一定是“增感”。“增感”的实质就是对胶片实施增感显影。通过增感显影,可以将感光度ISO400的胶片增感成 ISO800,甚至ISO1600来使用。
增感显影的本质与“曝光不足,显影过度”的显影方式一样,所不同的是,“增感”这一术语只用于弱光摄影,尽管一般增加反差的方法与增感显影的结果一样,但也不能算作“增感”。
增感显影可使用一般的显影液,如柯达D-76等,但最好使用专用的增感显影液,如依尔福Microphen和柯达Hc-110等。使用专用的增感显影液,不仅获得的底片质量较好,而且由于专用增感显影液的工作已利用模拟增加显影时间的原理,所以使用专用增感显影液时,按正常显影时间显影就相当于使用一般显影液而延长显影时间显影。
由于增感显影的实质就是“曝光不足,显影过度”,因此显影结果难免存在这些缺陷:因曝光不足而使暗区缺乏细节、因显影过度而使反差增大,以及因显影过度而使底片的颗粒增大。
2.补偿式显影
补偿式显影就是利用“补偿式显影液”的化学特性,对底片上接受曝光较少的暗区和中间调区域给予等比例的完整显影,而对底片上曝光较多的亮区作限制显影,由此可将高反差的画面在底片上作较大幅度的压缩。
柯达D-23和HC-170(以1:30稀释)是最常见的补偿式显影液,使用它们显影,不仅暗区的大片细节得以保留,而且亮区的层次也有着优异的表现。
柯达HC—110显影液是柯达公司配制的一种糖浆状的浓缩显影液,它因黑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经常将它稀释用作补偿式显影液而著名。安塞尔·亚当斯在使用时首先以1:3的比例将HC-110稀释成贮存液,然后将贮存液以1:30的比例稀释成补偿式显影液。其显影控制如下:温度20°C,时间约18—20分钟,在显影最初的1分钟连续摇晃,尔后,以每显影3—4分钟摇晃15秒钟的频率进行。
3.水浴法显影
水浴法显影是用来降低底片的整体反差,设法保留暗区纹理而设计的显影方式。它的操作方式与原理是,先让胶片在显影液中显影一段时间,使显影液渗透到底片乳剂内,然后将胶片移到清水中,不加搅动,这时,胶片上亮区部分的显影液很快就会疲乏,而暗区部分的显影液仍在继续显影。这样反复进行直至得到所需的影像密度范围为止。上面所述的柯达 D-23显影液是常用的水浴显影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