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桥上写字?

2005-04-29 00:44邓荣坤
台港文学选刊 2005年4期
关键词:阿福番薯村子

邓荣坤

五十年代在离海不远的海边住过一段不算短的日子,交通不方便,离村子最近的市集,步行约三十分钟。年少时,为了念书,必须越过崎岖的石头路,越过田埂路,越过小溪才能到学校。一路走来,却不觉得累,因为,沿途经常有许多好奇的事情会随时出现或发生。

有事外出?

钥匙去向桥上说明

在物质缺乏的年代,电话是奢侈品,村子里没有电话,记忆中,市集里惟一有电话的是一家杂货店,除非熟人,否则不会轻易将电话借给外人使用。

当时的电话是黑色的,无法直接拨号,想对外联络时,需用手摇一摇电话机旁的把手,透过电信局服务人员转接。

因此,彼此间的沟通除了面对面外,透过写字来传达消息,也成为一种趋势,而我们沟通的媒介,竟然是那座离村落不远的水泥桥。

因为这座桥是村子里对外道路上,惟一且必须经过的桥梁。于是,许多人会在桥上写字留话。写字的工具除了路面上随手可拾的石头外,一般是从灶里取出的木炭。

家长因为有事而临时出门,怕从学校回家的孩子进不了家门,便在桥上写字,成为惟一沟通的方法,于是,当你在桥面上看到“阿福,钥匙托隔壁的阿坤伯”时,就知道阿福的父母亲外出了。

由于受过完整教育的人少,村子里识字的人不多,所以,传达的方式也千奇百怪。在桥面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注音加符号或大小不一、歪歪斜斜的字体,或只有当事人才看得懂的图案。

年纪大的人,在桥墩上画O画×,或画上动物图案;而在小学读书的小孩,经常会以简单的注音符号或歪斜的字表达。

我们也经常会在桥面上或桥墩上写字,路过时,也经常刻意放慢脚步,看看有谁留了话。

由于留话的人很多,要写在哪里才能醒目,容易被发现?这变得需要讲究。村子里的人似乎都有一个默契,如彼此约定写在左边或右边的几根桥墩上,或以画○画×表示好或不好。

不见不散

留言接龙顽皮逗趣

顽皮的小孩,经常会把别人写的字擦掉,或者在旁边加上一些字或加上一些图案,更恶劣的是,还有人会以接龙的方式,加油添醋一番。

印象最深的,不知道谁在桥墩上写着:

我在车站等你,不见不散!

多事者在旁边加了一句:

“知道了”。

之后,许多好奇的小孩也加入了阵容,令人莞尔。

知道就好,快点来。

等一下,我马上就到。

这么慢,快一点。

催什么?

凶什么凶?

去死吧!

在桥上写字,除了传达讯息之外,也有人会写一些俏皮的话,引人一笑。

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番薯成为主食,由于番薯吃多了,容易放屁,所以,有人会在桥上写着:阿狗,不要再吃番薯了,你的屁好臭!

也有一些喜欢“放冷箭”的人,会在桥上写些风凉话,或有损于人格的话语,或画一些不堪入目的图案,甚至是爱的表白或道歉。

桥上留言!

年少往事莞尔一笑

很奇怪的,桥上只要出现一些不雅的字句,第二天一定会被人用水冲洗掉,或者用石头或木炭涂抹得无法辨识。

由于在桥上留话的人,几乎都不会留下自己的名字,有人还会刻意以歪七扭八的字体,写下心里想说的话,或发发牢骚。

年少时,没有人会在乎桥上写些什么字即使自己成为消遣的对象,只要无伤大雅,也很少有人追究,于是,属于小孩子们的“阿狗月考数学零分”、“阿路上课爱讲话,被老师罚站”等留言,层出不穷,而属于大人们的留言,如“阿香,什么时候请我喝喜酒”、“阿达的公鸡不见了,有谁捡到”的留言,偶尔也会出现。

在那段有话就说的日子里,桥上写字已成为一种生活情趣。即使自己没有在桥上写字的意愿,路过桥梁时,也会刻意放慢脚步,浏览一下别人在桥上写了哪些字,或者有哪些新的留言出现。

如今,随着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步行的人少了,路过桥梁时会停下脚步的人也少了,而在桥上写字的人更少了。

即便如此,路过乡下的桥梁时,我还会想起年少的往事,想起那段在桥上写字的岁月而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选自台湾《联合报》)

·图赖马·

猜你喜欢
阿福番薯村子
阿福是条狗
阿福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不只是甜蜜的番薯
番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先割牛头后砸瓮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望娘滩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烤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