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

2005-04-29 00:44
大自然探索 2005年6期
关键词:海啸珊瑚部落

黄 隐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造成了近30万人死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在全球伸出援助之手救助海啸幸存者的同时,一批科学家来到灾难现场,开始关注受到海啸袭击劫后余生的其他生灵:是什么挽救了它们的生命?

古老部落逃离灾难

引发印度洋巨大海啸的地震中心位于安达曼岛和尼科巴群岛以南仅500多公里的海底,安达曼岛和尼科巴群岛虽然归属印度,但在地理上离缅甸和泰国更近。在遥远的群岛上,至今生活着六支古老的原始部落,他们的祖先于6万年前辗转迁徙并定居在这些鲜有人迹的小岛上。这些古老部落仍然沿袭着祖先从石器时代遗存下来的生活方式:用矛狩猎、用弓箭捕鱼,以植物种子和浆果为生,用树皮和树叶遮体。正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些古老的民族完美地保存了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成为世界现存为数不多的仍然保持着狩猎文明的民族,被人类学家喻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更重要的是。这些古老民族的留存,为人类遗传学家研究人类发展历史,洞察人类分化奥秘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但遗憾的是,现存六支古老民族中有五支的命运已岌岌可危,最小的一支只有30人,最大的一支也不过266人。因此,当海啸疯狂袭卷印度洋诸岛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生活在汪洋之中的部落可能在咆哮巨浪裹挟下难逃灭顶之灾。但是,有关专家经深入调查发现,不仅有五支部落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而且人员损失非常小。原来,长期贴近自然的原生态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接受并解读来自大自然的危险警告,在海啸来临前他们已经从种种迹象中感受到了灾难的降临,并跟随着当地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迁移到了安全的高地。

生态遭受损害

尽管海啸过后营救人类幸存者成为当务之急。但与此同时,一批环境生态学家进入诸岛,着手拯救受海啸袭击的珊瑚礁和红树林沼泽地。此项计划旨在拯救受损的珊瑚和红树林,重建以珊瑚为中心的海岸生态系统。在此次海啸中,海岸珊瑚礁遭受到了地震造成的相当于320亿吨TNT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的巨大冲击,许多庞大珊瑚体的顶部被整体掠上海岸,侥幸剩下的则被海啸携带的大量泥沙和碎片掩埋,最终窒息而死。这样的结果同时将鱼类的生存推向绝地,因为它们大多将珊瑚作为取食或者饲养食物之地。海龟也同样面临危险,泥泞的海滩掩埋了它们传统的巢穴,使它们流离失所。不过,科学家仍然从灾难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因为从过去曾经发生的海啸来看,巨大海浪从周围河流系统中带来的大量富含营养的物质能够使海岸土壤变得更加饶富,人们有理由相信热带海岸丛林将重新枝繁叶茂,再现生机。同时,造成海啸的地球板块构造运动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适宜居住的地方,因为板块运动中的碰撞、移动可能构造出更多的山脉,同时也有利于一些稀有金属如金的形成,并能控制海洋化学平衡,调节地球气候。

应对海啸

面临海啸,人类并不是束手无策,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如何解读巨浪来临前的种种警示信息。

如果你在海岸边感受到了海底发出的震动,那么在随后的几个小时之内,你应该密切关注海水的变化。一旦海水泛起大量泡沫,或者潮汐开始快速后退,你就必须赶快离开海岸,尽量深入内陆,最好登上远离海岸的高地。

此外,只要留心观察当地野生动物的行为,你就可以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研究证明,动物能够更早地感觉到灾难来临的警示信号。在此次灾难中,凭着高度发达的对震动、气味和对大气压力微小变化的感知能力,许多动物包括大象、水牛、鹿等在海啸来临的几個小时前就迁移到了安全的内陆高地。同样在北美,动物也被证实具有这种非凡能力。在美国卡卢萨哈奇河入海口生活着一些鲨鱼,研究人员选择了其中8条给它们带上跟踪设备,结果发现它们具有非常精妙的“第六感”。当飓风“查理”以狂暴的方式掠过卡卢萨哈奇河时,鲨鱼们早已于几个小时前离开河口,游到了外面开阔的大洋中。还有,在飓风“珍妮”袭击前,人们发现在一片实验雨林里的蝴蝶们早已为自己找到了安身之地——躲到了岩石或者树洞里。

猜你喜欢
海啸珊瑚部落
碧波荡漾珊瑚海
美丽的珊瑚
连续的海啸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送你一支珊瑚花
珊瑚是怎样治病的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