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湖辉
〔弱点观察法〕人往往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逃避众人的耳目,而提出巧妙的辩解。
热恋后遭女友遗弃的男人说:“反正再交往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不得已和公婆同住的媳妇说:“这样倒好,可以替我带小孩嘛!”上述之例都是运用巧妙辩解以减缓心理压力的情形。《伊索寓言》里,饥肠辘辘的狐狸怎么努力也摘不到高处的葡萄后说:“这葡萄一定是酸的。”这种自我安慰即是人类不愿承认错误与缺陷,而力图粉饰的反映。
△救援投手如何处理自己的弱点
首先参考两个例子,以点明本文的主题。
在早期的日本职业棒球赛里,由阪神队转效南海队的先发型投手江夏,失去昔日投快速球的威力,体力也到达极限。在频频被敌队击出安打之际,南海队监督野村克也建议他:“怎么样,要不要转为救援投手?”以后每遇到类似情况,他便向江夏提出这番说词,致使江夏也迷惑不已。
当时所有主战级投手皆是先发完投型,如果江夏转任救援投手,无异于自贬身价,使自尊受创,即使野村一再劝告,他仍犹疑不决。
但是某日野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带给江夏莫大的冲击。野村说:“先发完投型的棒球时代已经结束,棒球的新革命即将来临,江夏,你应该试试!”这句话使江夏有了新的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我并非不能做先发型投手,才转为后援投手的啊!”江夏自我辩解道:“先发完投型投手并非决定球赛胜负的重要关键,然而救援投手却是全场球赛的重要角色,只有我才能担任这个职位,其他投手绝对无法与我一决高下。”
于是江夏扫除了内心的阴霾。这是一个能看出对方弱点,且助其解除心理障碍的典型例子。
△人会使自己的弱点“合理化”
提出“组织活性化论”而知名的小林茂,在担任新力木工厂厂长时,主张建立自助式的员工餐厅,由员工自己打菜、称重、计费,不设会计。起初经营得有声有色,但逐渐有不诚实的员工,导致收支不平衡。
有位感觉事态严重的职员禀告上司,希望于公司刊物上登载《员工道德沦丧》的文章,予以警告,却被小林茂否决了。
小林茂说:“要信任员工,与其刊登报道责备他们,不如通知相关人员,整理出盈亏收支表。”不可思议的,自从公布收支表后,再也不曾有以前的问题了。
如果小林茂不出面阻止,真如大家之意刊登“员工道德沦丧”的激烈言辞,会有什么后果呢?
那些不诚实付账的员工一定反驳道:“大家都这么做。”“下次多付几块钱就是了。”事态日渐恶化后,可能会有更偏激的攻击言论出现:“饭这么难吃,用来喂猪的吗?”“采自助式,还不是公司想节省人事费用。”“公司不相信我们,我们为何就得相信公司?”然后员工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掩饰,使之合理化。
小林茂先生充分掌握了人性的弱点。
上述两个例子的共通之处在于:人不愿承认错误或弱点时,便会巧妙地为自己辩解。在心理学上将这种辩解的借口正当化称为“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换言之,就是把会使自己自卑、不安、挫折、暴露弱点的行为动机隐藏起来,并予以正当化。
△将对现状的不满,转化为“知足常乐”
“合理化”的心态,若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我们常会对周遭的人、事、物品头论足,而“评价”的方式,即成为支持“合理化”的结构基础。
一位男性与相恋已久的女友刚分手。朋友询问他分手的理由,于是,他像决堤似的开始批评自己的前任女友:“我开始觉得她很肤浅……”或“习惯性地约会迟到三十分钟”等等的话,甚至连“她的胸部太小……”“年纪轻轻就长黑斑……”等,此类不足以为外人道的事情也毫不留情地大肆宣扬。最后,理所当然地下结论:“总之,和那种女人一起生活,必定会有吃不尽的苦头。”
即使他所说的话句句属实,但话中明显地含有以“合理化”为借口的酸葡萄心理。果真如此,那么,分手是否为他所愿,是值得怀疑的。也许他并非真的厌恶她,而是被对方抛弃也未可知。
和“酸葡萄”心理相对的情形是“知足”。像是被贬谪的人,寄出写满当地美景或工作愉快的信给友人,或如经由相亲而结婚娶回并不满意的妻子,但他逢人即吹嘘道:“娶妻不娶美而贵于贤”,可谓最典型的例子。
又如,嫁给好逸恶劳的男人,且被迫与公婆同住的女性,往往会对她的朋友说:“重要的是,自己不必照顾婴儿,同时家里不像小家庭般冷清,我过得相当轻松适意。”这些例子中,离期待的愿望愈远,愈容易形成“合理化”的导火线:若能“知足惜福”,则苦涩亦能化为甘甜。总之,即使与原来的企望乖违,但若能给予其正面的评价,即可平衡内心的情绪,防止矛盾的挣扎。
△“学历无用论”者并非真心看轻学历
前述的数例中,是“酸葡萄”和“知足”心理的典型模式,我们可以由这些模式里,看出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合理化”行为,及隐藏于这些行为背后的人性弱点。
就“酸葡萄”的逻辑而言,没有赶上巴士的人会告诉自己:“我喜欢走路”;又如,以高价买到劣质商品的人,也会强加辩解说:“我讨厌廉价品”;而多次重考皆未上榜的学生,最后会无理地批评:“考上那所学校会染上不正确的思想,甚至连毕业后也没有出路。”再如,把男友赠送的昂贵手表遗失的女人会自我安慰地说:“反正也该换表了,不必太在乎。”然后,故意忘记这只表所代表的纪念价值。
这些论调无异于“借口”,但对本人来说,却是为了平衡心理的不安定所不可或缺的“借口”。如想从中读出对方的弱点,只消将此逻辑逆转即可。例如,有人事无大小地四处宣扬:“我不愿和无聊的人交往”,那么,那人的弱点必在于朋友太少;又如,一些极端的学历无用者,大多对自己的学历有强烈的自卑感。此外,那些无法考进更好的大学就读的人,也常会以“合理化”的逻辑为自己辩解,诸如“此处环境幽静,可好好地学习。”或“女同学多,应该能有一段愉快的学生生活。”等等。
△“批评家”背后所隐藏的心态
任何一家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几乎都有所谓“批评家”的存在。这类“批评家”会不断地抨击公司上司或同事们待人处事的态度,甚至挑起其他人的不满情绪。如:“这一家公司无法让我发挥能力……”“课长目光如豆,不会培育人才……”或“那家伙经常挂着‘我是××大毕业的招牌到处招摇,惹人生厌……”就这些“批评家”而言,凡此种种皆为借口,且被用以消除自己在上述情形中的挫折。因此,若信以为真并附和赞同,将会不自觉地陷入同样的不满情绪中,甚至因此遭受无妄之灾。
因此,在聆听他们的意见时,应该了解他们真正的心态,采取客观的态度来加以判断。例如,有些人在批评公司时,乃肇因于自己对课长之位置觊觎已久的强烈意愿,但却自知并无升迁的条件或能力。此种心态,即可以“批评家”的心理结构加以解释。
△不喜欢工作才做不好,抑或做不好才不喜欢工作
表面的不满,与内心真正的意愿间存在何种关系呢?瑞典的学者曾做过有关调查。他们以某公司二百名女性员工为对象做面谈调查,结果发现:对薪水愈表不满的员工,对工作也愈不热衷。这些女性员工只要有人提起薪资不公,就会连声抱怨:“薪资低微,工作自然提不起劲。”
但进一步探讨后却发现:不喜欢工作的因素在先,再以薪资低为借口,而导致欲求不满。你的周围是否存在着不考虑自己能力和态度,开口即埋怨薪水低的人呢?这种爱抱怨的心理,与瑞典学者专家所作的调查结果一样。根据“合理化”的理论,这类人的弱点,在于自己能力不足,故无法热衷于工作,以至于产生自卑感之故。
因此,对工作的抱怨,与似是而非的理论,提供了观察人性弱点的最佳题材。例如,有些人说:“派头十足的外务员,不是支撑公司的栋梁;无名英雄的踏实工作者,才是公司的基础。”则这些人大多因其在公司担任的职位并不重要,而对自己有自卑感之故;又如,抱怨不断的推销员,实因无法顺利地争取到订单;另外,措辞严厉地指责报告书上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唠唠叨叨地教训属下的“万年”课长,大多因为自己无法迅速地办理公务,或没有升迁机会所致。若能以此来观察“合理化”的心理结构,则原本被言行外表所隐蔽的真象,即可轻易地揭去其神秘的面纱,窥得人性的弱点。
(选自台湾《弱点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