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 斋
在《山西文学》第六期中,刊有成葆德先生和寓真先生的《关于谢无量书法的通信》。捧读之后,受益颇多。特别是成先生补充寓真先生文中引用于右任对“谢字”的评价所缺的至关重要的八个字,丢了这八个字确实是“就丢掉了谢书的主要艺术特征”。若确为寓真先生所说,一为本源,一为衍生,则另当别论。但成先生对寓真先生用“恣逸”和“恣睢”(成先生原文为“恣睚”可能为笔误)两个词来说明“谢字”的风格,觉得值得商量,并说“谢无量这样的教书为业的文人学者,缺少大幅行草,主要以小楷见长,是无论如何恣肆不起来的,”我觉得也是值得商量的。
首先我们先弄明白“恣肆”和“恣睢”的意思。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恣”:放纵,无拘束。“肆”:放肆。“恣睢”:任意胡为。从这些解释中可知这两个词的意思大概就是:不守法度,任意放纵。而这些又是否符合“谢字”呢?
李行百先生的侧无量和他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1986年第1期)一文中有这样几句:“抗战以前,蜀中书坛往往视‘馆阁体为正统,论行草又常偏重以某家某体为典范,非如此即难登‘大雅之堂,气氛相当拘泥、沉霾。而无量先生的高超书艺突破了老一套,所书既不似什么名碑、名帖,且落款处又多不钤盖印章,宛如不谙法度的‘孩儿字迹。然而其笔趣、丰神、气派却深具魅力,雅俗共赏,艺术效果非同一般……其‘孩儿体协有人誉为‘谢体)之所以能够突破藩篱,不落窠臼,不仅反映了他对书法艺术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他那广博深邃的学识修养。”
正如成先生信中所说:“谢主要是作学问,是诗人,学者,在文、史、哲领域均成果煌煌。他是把书法作为副业的。”也正因此谢无量先生“无意于书”才“突破了老一套”,“不似什么名碑、名帖”且“宛如不谙法度”最后“突破藩篱,不落窠臼”。所以用“恣肆”、“恣睢”来评价谢先生的字是非常恰当的。
再者,从当今所能见到的谢无量先生的书法资料来看,大都为行草和行楷作品,并不是“主要以小楷见长”。而且作品是否“恣肆”、“恣睢”也不是以尺幅以及字形的大小来衡量和决定的。
最后成先生提出:“一个人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决定了他的艺术境界”,并且“鼓励人多去研究学问,多读书”。成先生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也是现在书法家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的。成先生还说:“一开始写字是写技巧,接着是写功夫,写功力,最后呢,是写文化。”相对于文化和学问来说,技巧确实是浅层次的,但古人有言“技进于道”,无技道难载,无道技不进。只有学问没有技法也是做不成好书法家的。
对于书法家来说,技法还是基础,还是首先要掌握的。读书和学问是一个长久的学习问题,而且是要一直坚持到底的,但只是读读“唐诗宋词”也是成不了书法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