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logger走向研究型教师

2005-04-29 00:44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5年7期
关键词:研究型博客苏州

阳 燚

采访对象:

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

金陵苏州市电教馆馆长

毛向辉UCI维众投资公司副总裁

庄秀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博士

陆李松浙江海盐教研室主任

陆今茂苏州昆山市中学高中物理教师

本文从不同的专家视角来探讨Blog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探索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为探索之路上的人们提供借鉴。

黎加厚教授,您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基于Blog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关键是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那么您在培训中是如何贯彻这样一个想法的?

黎加厚:2003年,我和研究生们一起开发了一个Blog平台,试验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Blog作为学习交流的平台。而真正发现Blog、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觉醒之间的关系,是在2004年暑假期间河南三门峡教师培训班的一次培训活动。那是一位来自河南三门峡的语文教师,在学习Blog和教育叙事的活动中,在我给定的微型教育叙事练习活动中,写了一篇“爬山去”的教育叙事,感动了我和在场的许多老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好几位老师流下眼泪,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感到了一阵震撼,那以后,我逐渐意识到,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教育叙事和Blog能够激发教师内心深处的感悟,促进教师的主体意识的觉醒。

这些年来,我参加了各地许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注意应用“英特尔

未来教育”所倡导的互动、参与和头脑风暴的教学方式,组织老师们对关心的问题、身边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自己作为主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对方、倾听对方,共同分享感情,要把自己融入到教师中去。在这个过程中间,可以感受到老师们内心的困惑、生活的体验、成功的欢乐和生命中的喜怒哀乐。在这种情境中,老师们那些动人的地方往往能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

比如说,今年3月在上海沪太路第一小学举行的“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培训班,每一天都有老师感动流泪的故事。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位老师走到今天,肯定有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而教育叙事和教师培训,往往把每一位老师内心深处那种印象最深的东西激发出来,让人产生很强烈的震撼。而且,教师培训是团队学习,一个老师的故事让其他老师分享,可以引发更多老师的联想和感情交流。在这种过程中,老师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而老师们的主体意识也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激发出来。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山东淄博、江苏苏州、张家港以及常熟,老师们通过这些活动,会对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应用,对日常教学活动、班主任工作,对他和学生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从原来的不经意到现在学会去思考,从而更加热爱。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

毛向辉先生,您是国内实践Blog的先锋了,也是在国内推动创作共享(Creative Commons)理念的实践者,您把Blog引向国内的初衷是什么?教师使用Blog与企业员工使用Blog有什么不同?您对教师使用Blog有什么建议?

毛向辉:其实Blog很符合人大脑学习的机理,引入的第一想法是从教育和学习来考虑的,当然今天它在其他领域也发挥了作用,如在媒体、新技术传播,甚至一些商业领域。

关于教师使用Blog与企业员工使用Blog之间很大的不同在于:如果都从教育心出发的话,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更好的开放性,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教育心在里面。而对于企业来讲,出于商业条件的压力,员工就不能很好地去发挥,甚至说有的企业现在规定员工不能去写Blog,因为这可能会涉及泄漏公司的机密等等这样一些事情。所以,我想在教育领域,分享知识会比较轻松一点,对教师来讲,他们本身就是终身学习者,要不断更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和教育环境的支持者,那教师就要想办法如何把这个工具变成传播知识的手段。当然,现在从技术条件来讲,不是所有的学校、所有的老师、所有地区的环境都可能配合这样一个需求;同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他们可能还有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比较本位一点,没有体会到分享知识、获得别人分享出来的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做更多的系统的工作,大家都有共同的责任。

对于教师使用Blog,我的建议是:鼓励把Blog整合到教学的环境中去。让老师把Blog本身当作是教学的工具、备课的工具、和学生交流的工具、和家长交流的工具、和更多的外界教师或社会交流的工具。这样,我们整个教育环境会变得更加开放,吸纳力也会更强。

金陵馆长,目前有文章说,教育叙事博客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今后,在大规模开展教育Blog的新时期,您是否对Blog平台有新的构想,让其更好地为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苏州最近在实施万名博客计划,您能不能谈谈由来?

金 陵:我不认为苏州教育博客处于自发状态,因为“自发”不仅意味着不受外力影响的非组织的行为,还意味着不自觉的行为。就苏州有影响的教育博客的产生来说,是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通过与苏州市教育局合作,开展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把Blog引入苏州基础教育。就苏州教育博客的迅速发展而言,并不是赶时髦的自发热情,而是基于对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以及由此产生的自觉热情,否则,一个月的热情期过后,我就该息手忙乎其他有利于苏州教育发展的事去了。

苏州市教育局今年提出了“千名研究型教师、万名教育博客”培养行动的三年目标,是因为看到了Blog在促进研究型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已经在考虑“学习——实践共同体”意义上的Blog社群建设,近期将要完成改版。这里要说明的是,改版是为了适应基于Blog的苏州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不是讲排场、凑热闹,所以,随着实践的深化,我们的平台还要不断进化。

庄秀丽博士,众所周知,要把自己的Blog经营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您从开始写Blog至今,也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在Blog背后,支持您不断写下去的力量是什么?您有没有想过建立自己的Blog群?

庄秀丽:曾经有人问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我就回答,写Blog是很自然的事情,对我就是学习的过程,现在想来,这没有完全表达写的理由和支持的力量。写Blog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但是能够持续地学习的理由,是很多方面的。Blog带来交往范围的变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把人看作一个小系统,那么交往范围的变化就意味着人这个小系统与环境互换信息量的变化与方式的变化,从而使“人”这个小系统出现一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状态。所以,写Blog不仅仅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令我感动的老师和朋友的缘故,可能也是“人”这个小系统表现出的某种系统行为功能。

关于建立自己的Blog群,我没有想过。但是我真的渴望能够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形成更紧密一点的研究团队,进行一些网络空间社会互联学习的研究,而不是目前这样一种分散的状态。

陆李松主任,您作为海盐教研室主任,一直在探索基于Blog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海盐教师博客正在蓬勃发展,已取得的经验和后期计划是什么?

陆李松:单个区域Blog群的发展,在起步阶段我认为首先是量的发展,也就是首先要有人气,每天有大量的日志产生,每天有大量的回复与评论,人气旺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更多的教师参与才会产生更多的日志与交流,才会有思想火花的碰撞,才会产生高质量的日志。

到了一定的阶段,要以质量为第一,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博客,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日志,那么就会变成一个无用信息的集散地,一个低等的劣质信息超市,所以要建立一定的机制与引导措施。

海盐是一个小县,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到三千,目前“海盐教师博客”注册已经达到近九百个,占全体在职教师的1/3,人气从一开始就一直较旺,所以,下阶段以追求质量、培养优秀教师博客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可以研究分类技术,引进竞争机制(详见本刊2005年第5期《现代信息环境下教研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一文)。

接下来我想有四件事要做:一是各自推出优秀的教师博客,赋予他们开展互评与交流的任务,引导四地(苏州、海盐、淄博和南山)教育博客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二是组织优秀教师博客进行面对面的实地交流。三是借助传统媒介宣传我们的优秀教师博客,建立“教师博客”专栏,介绍我们的教师博客,对一些有了一定积累的教师正式出版个人专集或个人专著。四是请黎加厚教授、庄秀丽博士和毛

向辉先生等国内知名学者、教授指导我们四地“教师博客共同体”的发展。

陆今茂老师,您全程参加了苏州的研究型教师培训班,作为此次培训的最终受益者,Blog给了您怎样的变化?在培训的基础上,您还自行开发了EXNA新闻聚合器,对一线教师来说,这是很有难度的。您能介绍一下开发过程,与全国一线教师共勉吗?

陆今茂: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苏州市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比赛,进而参加了苏州研究型教师的培训。通过比赛和培训,不仅获得了一些荣誉,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更加广阔的教育理念,接触到一批有着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同行。

偶然的一次机会,庄秀丽博士访问了我的Blog,指出链接是Blog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是和其他人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学习路径的一部分。后来金陵馆长发给我一段反向连接代码,使我能够看到是谁对我的文章感兴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更多地关注Blog系统中比较薄弱的交流分享功能,对社会性软件的作用开始从功能性的角度研究。

一般认为在教育Blog中,有三块基本功能:知识管理、记录反思和交流分享。

我曾经浏览众多的Blog,能够将这三者同时做好的Blogger并不多,庄秀丽博士是为数不多的Blogger之一。她的链接分类齐,数量多,难怪龙之舞、金陵馆长都将她的链接拷贝过来。如何才能使更多的教育Blog中的链接变得更加有效?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并尝试自己做。2005年3月2日,我推出了exna的测试版本,虽然不算成熟,但是基本功能都已经具备。与此同时,许多专家开始关注我开发的软件,在Blog上,上海师范大学黎教授进行了点评,还有一些朋友给予指点、予以肯定,这无疑坚定了我的研究方向。接着,我进行了第二版的功能设计。经过一段没有白天黑夜的日子,exna第二版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具备了自由分类、自由制定和定时更新的功能。我还添加了教育网摘和区域教育博客群的最新文章页面,从多方面起到聚合作用。现在的exna运行很稳定,每隔一个小时更新一次。但是在用户体验和帮助系统方面做得还不好,我准备在暑假里花时间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附录:

黎加厚教授的Blog:

http://www.jeast.net/jiahou/

庄秀丽博士的Blog:

http://Blog.online-edu.org/zxl/

金陵馆长的Blog:

http://www.szerc.com/Blog/Blog.asp?name=jinling

毛向辉先生站点:

http://www.isaacmao.com/

陆李松主任的Blog:

http://jsBlog.hyedu.net/Blog.asp?name=zjhylls

陆今茂老师的Blog:

http://www.jamks.net/default.asp

本刊将邀请以上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就“以Blog为平台的研究型教师培训”话题继续展开深入讨论,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研究型博客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苏州一光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苏州十二忆
博客天下
说个好苏州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