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琼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来,陕西省紧抓历史机遇先后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了该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陕西非公有制经济概况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质量逐步提高,效益日益显著,经营规模逐年扩大。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全省个体工商户数总计达90余万个,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在3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连年高于GDP增长速度,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目前全省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有9811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621户,亿元以上的15户,私营企业集团151户。2003年,全省各类企业单位的地方税收中,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缴纳各税占当年税收收入总额的14.43%(其比重连年呈小幅上升趋势),1998年到2003年,陕西省地方税收收入平均增长15.39%,其中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年平均增长19.31%。
2、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经营理念不断更新。尽管第三产业仍然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但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除涉及商贸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和服务行业等领域外,开始向第一、二产业投资,投资范围已扩展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多种高科技领域。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经营层次、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及产品、技术和市场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人才和技术的越来越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营理念有了新的更大的变化,开始改变粗放分散型向集约经营型发展。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联姻、合作联营、参与国企改革等形式,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规模效应。
3、开辟就业渠道,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国有企业分流解困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对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各市,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许多个体私营企业积极捐款资助援建希望小学、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建桥修路,在抗洪救灾等有关社会福利事业方面也慷慨解囊。
二、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软因素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培育、壮大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制度改革和创新,特别是修宪,以国家大法的形式,解决了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性问题,扫清了法律、政策层面制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但对其历史地位、社会功效的认识和宣传,仅停留在解决就业与国家增收的层面上,而与之发展相适应或必要的社会观念、意识形态的更新和培育上显得乏力和滞后,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在与国企、集体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公平的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指导不力、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高,行政审批特别是前置审批还是不少,且办理程序繁杂、时间过长、部分行政许可收费高。个别部门和单位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
2、融资方面。融资困难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资本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原始积累,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资金,只有少数企业能从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民间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投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从银行贷款难。尽管国家近年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很难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其中,担保难、抵押难是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难的主要表现。这种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自身方面。就总体而言,目前除少数企业进入成长期外,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发育期和幼稚期,所以该省的非公有制经济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还是总量小、规模小、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落后。据资料显示,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40%,与发达省份的70%左右还有一定差距。在该省的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户和小规模的私营企业是主力军。其发展领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从事第一、二产业的数量少规模小。2001年该省私营企业户均资本金仅86万元,户均从业人员19人,户均固定资产原值60万元,户均年营业收入98万元,且设备和工艺落后,家族式经营管理、缺乏职业经营管理专家。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和经营活动者缺乏“诚信意识”。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1、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一是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精神,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营造出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一样光荣的社会氛围,并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二是取消歧视性市场准入障碍,体现国民待遇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的有关政策,认真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使非公有制企业在项目审批、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待遇。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动建设有限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的进程,依法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监管。四是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均衡发展。各县市区都应培育出自己的私营企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对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的陕北、陕南实行更开放的政策,对相对发达的关中地区要规范企业运作,扩大企业规模,扶持和鼓励私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领域。五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六是加大非公有制企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力度,使之上规模、出实效。七是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出资人和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对各种破坏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2、加快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落实金融改革的力度,完善非公有制资本借贷机制。一是积极举办银企合作项目推介活动。二是建立专门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三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政府管理下的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申贷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政府引导建立一批民间贷款担保机构,负责为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五是放宽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六是政府支持管理水平高、市场营销能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借“壳”或买“壳”的方式上市。
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点和需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信息服务、对外贸易、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为非公有制提供良好的服务。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拥有专有技术、专利权的人员以技术入股、出让的方式,与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改革有关户籍、人事和就业等制度,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在户口迁移、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入团入党、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问题,鼓励支持各类人才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活动。对爱国守法诚信、依法纳税、产品质量过硬、依靠科技进步、劳资和谐、扶危济困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应广泛宣传、表彰奖励。理顺行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关系,规范其行为,切实发挥其桥梁和中介功能。
4、培养优秀企业家队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非公有制的企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组织非公有制企业人士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转变观念,增强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气魄。引导他们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上实现质的飞跃,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型转变,实施品牌战略和集团战略。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积蓄竞争能量,支持企业兴办技术开发中心。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