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英
这个夏天,我过得很伤感,因为刚认识的一位享誉全国的“灭火博导”遇难而去。
他是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他是我国惟一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在铜川陈家山大矿难抢险中受到温家宝总理的表扬和鼓励。今年6月14日,在赴兰州窑街煤矿“会诊”途中不幸车祸遇难,终年只有45岁。他就是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助理、能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精彩。
相信他没有离开,他的灵魂只是在宇宙最遥远的地方邀游……
好像冥冥之中不可知的力量,将我安排为听取他最后心愿的人
我想,如果我不写这篇文章,几乎没人知道,我是在他生命弥留前的12小时里,最后见过他的一位中央级媒体记者。近年来,我国煤矿矿难屡屡发生,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它像无休止的梦魇,成了中国人心中永远挥不去的痛……
《科学中国人》作为中国科协主管的重要期刊,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着我国科技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每期一个选题,约请相关的权威专家学者进行讨论、评述、分析。而造成无休止矿难及煤矿安全隐患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此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将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作为一个赋有历史使命感的记者,我拟将它策划为本刊的一个重要选题。我知道,要做好一个选题,选人和选题同样重要。是陕西省煤炭协会的领导告诉我,徐精彩教授作为我国煤矿安全方面的著名专家,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见一斑,这就是我选择他并渴求会晤他的重要原因。
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相关领导的帮助,我终于联系上了他,还与他通了电话,那天是6月13号傍晚,他告诉我,现在还在兰州西郊的窑街煤矿,正巧明天要回西安处理些重要的事务,上午就能回到学校,处理完事后,当天下午还得飞回甘肃。他说,“煤矿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题,我很重视。这样吧,如果你有时间,明天上午11点到我的办公楼等我,我一定抽点空过来见见你,但抱歉的是时间不多,不知你是否能来?
对他的口音我有些敏感,虽未谋面,已感觉到他和我一样应该是个江南人。由于我离家太久的原故,每每在北方听到江南人说话总会有一种亲切感!
与此同时,我内心也矛盾着,一方面知道他忙,不想在他最忙的时候打扰他,另一方面知道他每天都在忙,即便这次不见,下次也不见得他有空闲,见他一次真的很不容易。在这种左右为难的心境下,我只得请示将他推荐给我的省学会的领导,并提议让省科协的康老师陪同一起去。
这是14号上午,我们走进了坐落在雁塔路上的西安科技大学。在他的办公楼里,听他同事说,他8点多钟才回西安,现正忙着开会呢!让我们等等他。我们在会议室里坐下,稍候了片刻,我见相约的时间已到,便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我们已在办公楼等候。
突然,康老师指着透明的玻璃茶几下面说:你看,刘记者,徐教授一定有严重肝病,看,这里有好些药!这是软肝的药……唉,药都摆进会议室了,他肯定病得不轻,得了这么重的病还拚命工作啊……她叹息起来。
我回头看看那些药,也吃了一惊。
几分钟后,一位清瘦的身影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自我介绍说,他就是徐精彩。真的没料到,忙得不可开交的他,竟然还能这么准时地如约而至!
其实,一边等他我还一边在想,他若来不了,或姗姗来迟,完全可以找出一千个给自己开脱的理由!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11点差5分。
瞬间,他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一个言而有信、十分守诺的人。守诺,是我平时交友的重要准则,是我最欣赏的一种高尚。
徐教授的面容看起来似乎有些憔粹,但精神还蛮好。他在我的左侧位坐下后,告诉我,这次只能简单作点介绍,他会安排人再给我一些文字资料的,问题不清时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他还告诉我,由于矿难时有发生,他怕误事,所以他养成了24小时都不关机的习惯。
好一个矿难“119”!
徐教授一席话,让我感觉他是个非常随和的人、更是个负责任的人。
我知道在隔壁还有另一个人——上海姚桥大屯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曹总工程师也在他办公室等他,为共同承担的煤粉灰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及装备研究项目的事。于是,我们便很快切入主题。
问:徐教授,早已得知,您是赫赫有名的“灭火教授”,大大小小的煤矿事故您都要亲临现场,能告诉我您都去过哪些地方?解决了哪些主要的问题?对我国目前频发的矿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还将做些什么?
答:作为一名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的带头人,我理应带领科研团队长年奔波于矿井火灾现场。我去过全国各地不少的煤矿,参与指挥、决策了数十个矿区上百次火灾的防火、灭火和救灾工程,解决了一些特大型煤炭企业矿区煤层防灭火难题,尤其是2004年11月,我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抢险救灾组成员,参加了陕西陈家山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救援指挥与决策。煤矿防灭火是自己多年来始终不渝的研究方向,我率团队正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干下去,每出一项科研成果都会及时把它推广运用到煤矿救灾中,都取得了极大的安全效益……
近些年来,我国的矿难不断,火灾和瓦斯爆炸成了严重危害矿工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大问题,死亡人数、财产损失令人震惊!每一次的矿难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一切,令我坐立不安!煤矿安全形势现在非常严峻,任务艰巨而复杂,我们要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落实责任,通力合作,不负国家重托,切实把煤矿安全治理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煤矿安全领域研究的学者,我感觉历史的责任感越来越重……
问:煤矿自燃是否有规律?能否预防?这方面您是否还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出来?
答:煤的自燃规律是个世界性难题,对于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我们虽然取得相对成果,但肯定还要研究探讨下去。煤矿自燃可以预防,但我们的研究成果比起矿工所付出的生命、国家财产所遭受的损失来说,还是不容乐观的。据资料记载,我国仅煤炭自燃造成的损失就已超过200个亿。这么重大的损失不能不令人痛心!我们现有几座不同类型的煤炭自燃模拟实验台,获得了不少实质性的科研成果。在预测理论方面提出了“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建立了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判定及火期预测理论。在防灭火理论和技术上,针对煤层自燃特点,建立了煤层火灾的胶体防灭火体系,并开发新型灭火材料、配套设备和工艺……我还会率领团队在这方面作更深入的科学研究,争取有更大的新突破。
……
我们的谈话持续了近二十分钟,这之中,有徐教授对工作简单的概括,有对本次专家“会诊”工作的期望,有对未来工作的计划……其中,有几句话特别触动我的心灵:“近年来矿难不断,让人揪心呀……”“一定要下力气整治好煤矿安全工作,要把矿工的生命看得比天重!”“发生了重大矿灾,我们当然要去抢救!否则,要我们干什么?”……我能感觉出,徐教授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很动情的,这些都是他的肺腑之言,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沉重感言。
我无意间发现,他坐的姿式很特别,一直不是挺身直坐的,而是弯腰坐着,将两肘支撑膝盖上,双手交叉在一起,偶尔,还抬起手搓一搓倦意的脸和眼睛……我能感到,他已经非常疲倦了。
谈了几个大题后,我感觉不能再逗留了,不能再打扰他了,何况他的办公室里还有人在等着他,下午他还得返回兰州窑街煤矿。于是我说,今天就到这了,您能在百忙之中见我一面,已经很不容易,我也很知足了。取材料后,若有问题我会电话或邮件与您联系。
刚要出门我又折回身说:徐教授,您下午不是还得赶回兰州吗?我觉得您太累了,得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呀!
科协的康老师一身西北人的豪爽:哎呀,徐教授,您看您都累成啥样了,太憔悴了!您赶快休息去吧!
怀着歉意和对他的感激,我们起身告别,再三嘱咐他一定要关爱自己。他点头笑着,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出门后还听身后传来他亲切的声音:再见,你们走好!
离开西安科技大学,我和康老师一路上禁不住对徐精彩的人品给予了一通赞美,而赞美他更多的,还是他对于事业如宗教徒那样虔诚而坚定的信念。同时,也谈着他的病,牵挂着他患病的身体,康老师说她稍懂点医学,徐教授弓身坐着,是为了不压迫肝脏。
我作为一名长期与科学家交往的记者,凭直觉感到,这位中青年科学家前面的路还很长,事业已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怎么会料到,生命留给他的仅有这短短的10余小时了呢?
我怎么会知道,这是冥冥之中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将我安排为听取他最后心愿的人……
在这炎热的夏季,我伤痛的心仿佛严冬一样冰凉
15日晚上,我在整理笔记时遇到一个不太清楚的问题,便很想问问徐精彩教授。我按名片上的手机号码,拨通了他的电话,而对方电话提示已关机。我感觉有些蹊跷,他不是说从来都不关机的吗?
16号早午8时,我又重拨他的手机,依然是关机,我真的感到很奇怪。10点左右,我的电话忽然响起,电话里传来一阵抽泣声,我吓坏了,仔细一听,是科协康老师的声音。她声音哽咽着,告诉一个令我震惊的噩耗,有人刚从《华商报》上看到消息,徐精彩教授已于14日晚11时在前往窑街煤矿的途中遭遇车祸遇难身亡。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将我打懵了!我几乎神志都要错乱了,面对着案前徐教授给我的名片和未整理完的笔记,我发怔了好半天……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当晚22点50分,徐精彩教授在兰州中川机场下机,在前往窑街煤矿的途中,因前方卡车突然出现车祸,他乘坐的小车刹车不及,撞到了卡车后。
唰地,我的泪水泉涌般滚落而下,很快打湿了手中的报纸、模糊了我的眼镜片……
徐教授就是这样,在匆匆忙忙中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眷恋的世界,丢下了他所牵挂的煤矿安全事业,在那个让他疲惫不堪的6月14日的晚上11时。这消息让我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心痛得像数九的严冬一样冰凉……
6月22日上午的西安科技大学校园里,一片花圈的海洋。从追悼会礼堂的楼上至楼下,一直延绵到校园内数百米远的地方,成百上千的挽联上悼念着一个名字——徐精彩教授。在这花圈的海洋里,我无法看到自己为他敬挽的那个花圈,前来送别他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大家都在以这样一种方式,挥泪送别这位为我国煤炭安全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功臣。
追悼会场,我看见了一幅令我心碎的画面:吊着氧气瓶、脸色苍白的他年迈的老父亲,被人搀扶着泪流满面的他憔悴的妻子,哭声凄呛的他还未成年的女儿……
这时,我听见还有不少人在为他挽惜:要是当天能在家住上一晚多好啊,不就躲过这一难了?徐教授,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忙成这样啊!
我这才知道,他急着要赶回兰州的原因:为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要对重点监控的国有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状况进行专家“会诊”,徐精彩被任命为专家组第八组副组长,重点负责宁夏、甘肃煤矿的“会诊”。他自从5月9日离家,参加煤矿生产安全专家“会诊”后,已有一个半月没回家了,期间,因工作需要曾4次回西安,但都没有顾上回家一次。这次在兰州上机前,有人就劝他回家住上一晚,不要着急回来,可他临上机前就已将当晚8时的返程票买好了。因为他心里着急,窑街煤矿“会诊”就要结束,还有不少扫尾工作要做,哪能安心回家住呢。14号,徐精彩在忙碌了一天即将赶往机场前,总算抽空回了趟家,可妻子和女儿都没见着,呆了约十分钟,上机的时间就快到了,便带着岳母给的几个粽子急匆匆赶往咸阳机场。
谁不为他挽惜啊:精彩,你才45岁呀,你宝贵的生命怎么能这样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徐精彩的不幸遇难,给国家、给自己和家人、也给我们每一位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带来了多少深深的遗憾!人们只能祈盼,祈盼有更多的人去前仆后继、继续他未竟的神圣事业……
“农民—工人—军人—学者”,精彩人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翻开徐精彩教授的简历,人们可以看到,简短的字里行间,浓缩着一个45岁中青年科学家不凡生命的精华——
国内惟一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西部地区惟一的安全技术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劳动保护技术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全国教育系劳动模范和劳模奖章”、“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煤炭青年科技奖”,陕西省“555人才”,“煤炭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徐精彩从小生活在浙江金华武义县履坦镇一个贫穷的山村里,是5个孩子中的老大,因为父亲有残疾,懂事的精彩不仅从小就会干家务活,而且耕田种地样样都行。他作为一个农民家的长子,过早地就学会用自己弱小的身板去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
贫穷不能磨灭一个人的高贵追求。徐精彩高中毕业那年是1976年,他很想走出小山村,靠自己的努力去闯荡出一种新生活。于是,他进了当地一家布厂当机修工。他发现,能当好一名工人真不容易,必须要有技术,能看懂设备图纸,能懂得机器的工作原理。而刚走过磋跎岁月、知识缺乏的他,只能凭着感觉慢慢跟师傅学。徐精彩心里很急,暗地里给自己较着劲,发誓一定要把文化补上去。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徐精彩摩拳擦掌,想去试试。但由于十年“文革”的耽搁,这次高考他未能如愿。打这以后,他更发奋了,把几乎一切的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自学文化课上。
1978年2月,部队在他家乡招铁道兵。当时,他和所有的小青年一样,神往着家乡以外的世界,想像鸟儿一样,试着飞高飞远一些。他激动地报了名,参加完体检后,便天天祈盼着能穿上军装和戴上光荣花。也许命运特别眷顾这个农村小伙子,18岁的他,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像小鸟儿一样远走高飞了!怀着喜悦的心情告别故土,他和新战友们一起坐着货运列车踏上了征途,连续走了七夜八天,终于走到了遥远的新疆库尔勒,成了铁道兵汽车独立团一营一连修理排的战士。虽然,由于工作需要,徐精彩只当上了连队里的一名烧锅炉、补衣服、理发的勤杂工。但他把这份工作看得很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干好。
他一直没有放弃已养成的习惯,将所有业余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正好,连队里急缺兼职文化教员,由于他自学过不少中学课程,徐精彩就毛遂自荐报了名。在当兼职文化教员的时候,他意外得到了团里发给的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从此,命运便发生了根本的转折。在营部的选拔考试中,他以数理化满分的优异成绩被部队推荐,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统一高考,入伍不久的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之梦。
穿着军装的徐精彩,走进了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的大门,以大学生和军人的双重身份出现在老师学友们的面前。对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他珍惜无比,利用一切的时间来学习和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他爱上了自己所学的煤矿专业,并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学习与品德都十分优秀,徐精彩被学校选中留校任教。然而,那时部队上也人才紧缺,最终也没有同意他转业留校。直到1983年铁道兵集体转业,徐精彩才被学校召回,从事矿井通风与安全的教研工作。
1985年,他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从此为自己确定了矿山防灭火的研究方向。有了执著奋斗目标的徐精彩,在大学这个人生舞台上,尽情施展着自己的青春才华。
徐精彩把自己所从事的煤矿安全研究工作看得无比神圣,他认为,自己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将与矿工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成正比的,因此,必须做出成绩来,才能无愧于所学的专业,无愧于国家的培养。
为了完善煤层自燃火灾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在他的积极争取和学校的支持下,他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煤低温自燃发火实验台。虽然学校当时只拔款1万元,可他却高兴得无以言表。为了节省开支,他动员在西安上学的弟妹们课余时间都来帮他,成为他的免费劳动力。靠兄妹的支持,同事们的理解,终于度过了经费紧缺的难关。实验台建起来后,他的心仿佛才有了依托,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没日没夜地泡在这里。一次次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个数据的千变与万化,都装进了他的心里,化作了他独特的理论。后来,经过他不断地努力,先后又建起了7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台。
徐精彩的实验条件改善了,他肩上的担子也越压越重。
经过数年的奋战,徐精彩建立了一套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解决了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测定技术难题:首次提出了适合于煤层火灾防治的“胶体”防灭火理论,研发出系列胶体防灭火材料、注胶工艺及其相应的配套设备和系统,攻克了矿井、尤其是高瓦斯矿井和高产高效矿井大面积火区的开放式防灭火技术难题。该项技术成果已在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以及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并被编入《煤矿安全规程》,实现了产业化,成为矿井主要防灭火技术。
徐精彩在长期从事煤矿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他先后在煤层自燃火灾理论与技术、矿井现场灭火工程及救灾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
徐精彩共承担了“九五”“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奥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及80余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4项。正在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等12项科研项目。
他带领着科研团队,长年奔波于矿井火灾现场,深入井下灾区第一线,针对煤层不同的火灾特点和类型,参与指挥、决策了63个矿区142次火灾的防火、灭火和救灾工程,解决了特大型煤炭企业如:兖矿、大同、枣庄、义马、宁煤、阳泉、靖远、双鸭山煤业集团等矿区煤层防灭火难题,被人誉为“军人作风、学者风度、工人品质”的专家教授。2004年11月,徐精彩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抢险救灾组专家成员,参加了陕西陈家山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救援指挥与决策。
徐精彩每次赶往煤矿救灾时,总是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一项时刻面临死神威胁、极度危险的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十分复杂和危险的,因为发生灾害的煤矿向他求援时,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已无法控制灾害——
1996年,山东兖州矿务局一煤矿工作面巷道发生大火时,已快临近春节。徐精彩不顾一切地赶往现场指挥救灾。除夕和大年初一,徐精彩的妻子、女儿赶到矿上,想与他在一起过个团圆年。然而,她们失望了,徐精彩一直未回,他和矿工一起下井了,他坚守在井下现场指挥,根本无法顾及她们。他连续在井下奋战了40个小时,换了两次矿灯都把电耗完了,直到把火控制住,第二天才上井。现场领导和工人感动于他的献身精神,特授予徐精彩“名誉矿工”称号。
1998年,河南义马煤矿着火,因控制不住火势,请徐精彩前往救助。冬季煤矿地面和进风巷道气温低,而着火工作面的巷道温度高达30多摄氏度,由于曾用水灭火,巷道低洼处汇集了齐腰深的黑水。见此状,徐精彩干脆脱掉衣服,光着身子淌水摸到着火的工作面,制定灭火方案,指挥安置灭火设备。离开工作面后,温度陡然降低,而且巷道风很大,徐精彩被冻得重感冒,头剧烈地疼痛,他忍着疼痛一直坚持指挥到将火扑灭。
2002年的一天,徐精彩从甘肃马蹄沟煤矿灭火后返回西安时,是被学生从火车上背下来的,学生们没有将徐教授送进家门,而是将他直接背进了医院。后经医生诊断,徐精彩患了严重的乙型肝炎。靠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徐精彩幸运地度过了危险期。可病稍好转一些,他又悄悄忙开了。医生把他当成重病号,可他呢?却几乎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人们发现,他的左手被扎得密密麻麻满是针孔,皮肤青肿,瘀血难散。原来,为了让右手空出来写字,徐精彩每天打吊针时只准许医生打左手。同院的病友看他被工作急成这样,诚恳地告诉他:“你不能急工作啊,这病我有点经验,是很麻烦的一种病,除了治疗,更重要的是静养。听说好好休息上8年,病自然就会好的。”徐精彩大吃一惊,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什么?要我休息8年?8天都不可能啊!”出院后,他学会了给自己打针,他说,以后再不会浪费打针的时间了,再不会影响工作了。但麻烦的是,每到一处,都得去找冰箱保存药剂。
2003年10月26日,徐精彩正准备去陕北榆林,早上7点整,在前往飞机场的途中,接到宁夏白芨沟煤矿的求救电话,称他们矿的一个工作面采空区10月24日发生瓦斯爆炸,经过两天奋斗,控制不了险情,请他速去。徐精彩二话没说,马上改乘去银川的飞机,当天下午就赶到事故现场。一到矿区,徐精彩就立即带领十几名救护队员深入火区,探查灾情。他发现,井下火势凶猛,情况十分危急,矿井随时都面临毁灭。在这危急的关头,他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封闭着火的工作面,一定要保住矿井!他指挥着几十名矿工冒着生命危险在井下380米深处修建起一道道隔爆墙。在他的决策下,这次封闭行动很成功。但是,在他完成任务离开煤矿的当天,在南京机场他又接到白芨沟矿的求救电话,井下再次发生爆炸,隔爆墙完全被摧毁!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火灾,得赶快返回去!他赶紧去退换机票,哪知,当天去银川的机票已经全部售完,他急了:“谁让我一张票,我补偿他1000元,我有急事啊!”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很受感动,在飞机起飞前的半小时,想方设法给他补到了票。刚到白芨沟,他饭也顾不上吃,立即赶赴现场。只见,井下滚滚浓烟弥漫着矿道,能见度不到半米。根据现场情况,他作出决定:再筑5道隔爆墙。这时,井下已经非常危险了,徐精彩带领50多名救护队员下到井下,准备抢在下一次爆炸前打好防爆墙……经过几小时的生死搏斗,于当晚24时才完成工作。第二天,井下情况比较稳定,可是第三天,井下又出现了异常。身为博导的徐精彩认为,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矿灾,为了让煤矿以后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这次必须多采集一些标本和数据,带回去作科学研究。他将矿工安置在安全地带,自己则走近冒着浓烟的井口,一边采集样本,一边用仪表检测。突然,情况骤变,瓦斯再一次爆炸,筑隔离墙的沙袋像子弹一样冲出井口,巨大的气流将井口附近几十名矿工掀倒,他被撞到一根坚硬的铁棍上,胸肋骨被当场撞断,一阵钻心的巨疼令他大汗淋漓,连喘气都疼得揪心。徐精彩强忍疼痛,顽强地站起来,查看周围人的安全情况。徐精彩不顾众人劝阻,忍着巨痛再次下井查看火情,在防爆墙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做出了从地面裂缝向井下灌水灭火的决策。徐精彩根据巷道布局,通过裂缝灌入六七万方水,终于将大火彻底扑灭。白芨沟矿的这场大火,现场情况之复杂,危险程度之大,不亚于后来发生的铜川陈家山矿难。在徐精彩的科学指导下,无一人重伤或死亡,并且灾后重新恢复生产。这是一个奇迹。
发生在2004年11月的铜川陈家山煤矿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震惊全国,震惊国务院,这次事故造成166名矿工遇难。这是近年来处理的煤矿灾害中最为复杂的事故之一,当时,井下瓦斯浓度高,又有明火,情况非常险恶。然而,又有谁知道,参与这次重大矿难处理、指挥抢险的专家背后的故事呢?11月28日,接到险情电话时的徐精彩,正出差远在新疆,由于旅途的奔波,手头繁忙的工作,人已经显得非常疲惫。可当他知道这是一场罕见的灾难时,便心急如焚,放下手头的事情,准备立刻就赶赴机场。这时,他又接到另一个电话,是单位年迈的徐老师打来的,一是他放心不下徐精彩,二是他想帮精彩的妻子传个话。原来,得知陈家山发生矿难后,了解他性格的妻子,想起好几次灭火都差点把丈夫的命要了,担心起丈夫不堪重负的身体,但又不敢直接对他说,便赶忙求助了徐老师,请求他能给精彩打个电话,求他不要再冲往第一线了,不要再让她和家人担惊受怕了。拨通了精彩电话的徐老师嘱咐他:“你身体不好,这次就不要下井了!”精彩回答:“不到井下看怎么行!”徐老师知道他的脾气,赶忙转了话题,说:“你先预订好机票,将手头的事干完再去吧。”徐老师心想,精彩只要晚去一天,危险就会少一天。徐精彩说:“不要说了,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果然,和徐老师预料的一样,有着军人作风的徐精彩,电话一挂就奔往机场。与以往一样,求人给让了张机票,由新疆直奔铜川陈家山而去。他一刻也没耽搁,和重庆煤科分院副院长胡千庭,平顶山矿务局总工程师、院士张铁刚等专家教授先后到达现场,及时帮助指导救灾工作。作为专家组成员,徐精彩不仅对矿难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判断,作出了行之有效的抢险方案,而且和以往一样,置生死于度外,成为前往现场指挥抢险的主要专家之一,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外人都觉得,一名大学的教授能有如此丰富的实践经验,着实令人叹服。其实,了解他的人都明白,是这位“灭火博导”在142次亲临煤矿救灾抢险中,屡次身涉险境,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结果。这次,徐精彩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这让他愈发感到自已责任的重大,形势的紧迫。
……
身患乙肝,本应安心静养的徐精彩,由于工作过量、劳累过度,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病情就迅速恶化。2004年,他先后去了北京几家肝病医院传染科就诊,医院都不接收他了,经诊断,他的病已转为肝硬化。听说自己的病情已经恶化,他当时有点紧张,但继而又宽慰他人说,“算了,我已有这个病了,难道不干事了?如果我再能活上十几年,我还可以干很多的事呢!”他不顾一切,又投入到事业之中。在多次赴外省矿山抢险结束后的归途中,他脸色苍白,甚至昏迷、休克……在他142次的防灭火救灾中,学生们早已记不得,被他们抬下车的徐教授,又被直接送进医院到底有多少次了。而每一次从病危中醒来的徐精彩,每每看到同室病友的逝去,他担心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究竟还能为煤矿安全事业奉献多少年?于是,对生命有了紧迫感的徐精彩,把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事业上:周一至周五要工作,周六、周日要开会或研究。周而复始,他从来就不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有时谈工作,因身体难受得实在支撑不住,就会抱歉地对同事说:“让我躺下来跟你说吧!”看着躺在椅子上还依然惦记着工作的徐精彩,同事们都忍不住泪打心里流……对于同事的劝说,妻儿的惦念,徐精彩非但不听,而且还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以后,谁也不许再提他的病。
“把我捏碎了,成全你”
我很早听说过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与他老师的故事,他的老师、教育家郝寿臣先生曾送给他这样一句话:“把我捏碎了,成全你”,它提示了一个朴素道理,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在人才的培养中,徐精彩教授正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早在1993年,徐精彩就考虑到培养煤矿安全专业接班人问题。他知道,煤炭防火灭火工作不但点多,而且线长,通常是时间紧、任务急,靠自己单一的力量远远不够。他决定从招收研究生着手,培养和建立起一支防灭火的专家队伍。
1993年9月,徐精彩满怀自信奔赴湖南湘潭矿业学院招生,这是他第一次招研究生。然而,徐精彩失望了,根本没有人愿意报考他的煤矿安全专业,所有的考研生都被人挑走,自己已经没法选人了。徐精彩最后一打听,还剩下一个瘦小个头的小伙子没人要,他是农村的一个苦孩子,考研的成绩是这次最低的,家里穷的根本交不起学费。他的名字叫邓军。
徐精彩把邓军叫到跟前,扶着小伙子瘦弱的肩头,看着那张失落的面孔,他为之动容。他语重心长地对邓军说:“我想接收你读我的研究生,是煤矿安全专业,不过,你要作好思想准备,我的这个专业辛苦啊!”
徐精彩自己掏出了3000元钱,帮邓军交了学费,邓军便成了他招到的第一个研究生。令邓军没料到的是,求才心切的导师,让他第二天就直接走进了实验室。
世界上有些事就是这样奇特,当年,因为专业特殊而招不到学生的导师和因为穷困差点读不到研的学生,走到一起后,竟然成了天底下最好的搭档。
邓军硕士毕业后,徐精彩教授鼓励他报考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继续深造,他说,我们的专业是很神圣的,希望你学成归来,让我们一起把西安科大的煤矿安全专业办得更好。邓军没有辜负导师的期望,顺利地考取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归校后,徐教授还把出国深造的机会让给他。终于,在昔日导师的栽培下,邓军不仅成了徐精彩的同事和得力助手,而且成了煤矿安全专业独树一帜的科技人才。
这些年来,徐精彩教授除了对邓军的培养造就,还先后从科研奖励经费中拿出大量资金资助了数十名困难学生,资助青年教师出国深造。由于这门专业时有危险发生,徐精彩教授危急关头总是自已往前冲,他爱护学生,总是让学生留在安全地带。他对学生既关怀备至又严格要求,一次,一名学生的实验数据有差错,他要求重做,这位学生犯难了,因为重做一次得用一个月的时间。徐教授严肃地说:“一年也得做,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不能有半点马虎。”为了当好学生的领路人,徐精彩教授特别注重言传身教,注重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2003年,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同学们都知道他有一个出差任务。然而,当“3000米长跑”枪声响起的刹那,能源学院的学生们看到,他们的徐精彩院长正飞奔在长长的跑道上,他们更没有想到,身患疾病的院长竟然能坚持跑完全程,而且,从赛场上一下来,又立即奔赴出差的旅途。
十余年来,徐精彩教授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为国家煤矿安全专业培养了8名博士生、50多名硕士生。以邓军、文虎为代表的科研队伍,已经能独挡一面参加煤矿防灭火救灾,成为大家公认的后起之秀。
由于他的特殊贡献,徐精彩是学校破格晋升的唯一没有博士学历的博导,学校打算送他出国去读博士。而这时,国家煤矿安全部门正与他商量能否研制试验“矿山救援可视化指挥装置”的事。在历来的矿山救援中,我国采用的仅有声频指挥装置,一旦发生矿灾,井下发生的情况只能凭声音判断,却无法见到真实场面,这也就给救援工作带来不便。随着我国矿山救援的形势越来越紧迫,可视化指挥装置的研制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这个项目的研究,国家还没有相关资金的资助,完全靠自己筹资。徐精彩算了算账,得投入一、二百万元,如果研究失败,这笔巨款就会打水漂。这是一项极冒风险的工作,却又是国家煤矿安全事业急需的工作。究竟干还是不干?有着强烈使命感的徐精彩,经过慎重的考虑,毅然决然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并将此机会让给团队里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并说:“我希望你能超过我!”自己则顶着风险,率领团队准备苦干一场,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这项填补我国矿山救援空白的“可视化指挥装置”研制工作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失败,终于,在徐精彩的带领下,我国第一台“矿山救援可视化指挥装置”在他们科研团队手中诞生了!在这一次的艰苦拼搏中,团队成员们再一次认识了这位好领路人,他们深深为徐精彩教授不同流俗的鲜明个性、不惧风险的坚韧意志、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所激励!而徐精彩却总告诉别人:“最让我值得自豪的就是我的团队!”这之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已在共同的事业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份友谊,这份神圣的事业,已构筑成了一种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防灭火经验的专家,徐精彩认为,目前我国煤矿及各厂矿企业的防灭火工作已到了燃眉之急的时候,专心搞科研、培养和带出一支出色的团队,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觉得,要真正想干好一件事,就必须抛弃一切世俗的东西。为了能全力以赴自己认定的事业,他考虑辞去学校能源学院院长的职务,全力培养和打造煤矿安全事业的接班人。
在他的推动下,学校成立了安全研究院,由他出任安全研究院院长,又在他的策划下,中国西部安全研究院也成立在即。一支将担当起国家西部煤矿安全重任的研究机构,即将落户西安古城……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矿山救灾经验、正值才华横溢、发奋有为的中青年科学家,在他生命的盛年,在他还有许多心愿没有完成,国家也最需要他的时候,却不幸倒下了,倒在了自己魂牵梦绕的事业之中。
徐精彩教授走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和他未竟的事业走了,这让科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感到痛心、难过!作为这支团队里重要科技骨干的代表、现为安全工程系主任的邓军教授告诉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导师常说:矿工的生命比天大!我们会终生铭记着他的话。”邓军还说:“徐教授的人生虽然短暂,但他已将人生的每一步都书写成了灿烂的篇章。煤矿安全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团队一定会牢记导师的嘱托,一定会宏扬导师的献身精神!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去完成他未了的心愿,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