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发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使学生变“厌学”为“爱学”
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学生处于厌学状态。特别是学生面对传统数学教学中大量枯燥的公式、繁琐的运算和复杂的空间图形更是望而却步。借助什么手段使本身在这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实现突破?如何改变过去困扰大多数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 机械模仿做题”却收效不佳的局面?教师如何在完成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条件下,使教学形式尽量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参与式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在积极的良性循环中获取知识?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TI图形计算器中奇妙、形象和直观的图形语言能深深吸引学生,学生运用图形计算器在课堂上自己动手作图、亲历数学发现的过程、相互研究讨论、总结规律和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主动地、快乐地学习。
将知识点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理解数学概念,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确保课堂效果的落实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规律讲授给学生,让他们模仿应用,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我们发现高一函数、三角函数部分的某些知识,如指数、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函数的图像变换等,有一部分学生到了高三复习时仍出现问题。教师反思认为,一种可能性就是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规律并不是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归纳出来的,而是教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完成的,这样学习的知识学生怎能领会得深刻、掌握得牢固?
TI图形计算器的绘图功能使教师易于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感性成分,使学生在自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和检验求证等研究问题的习惯,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许多优秀教师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强调“思维训练”,但“数学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手持图形技术动态模拟解决三种数学“语言”的同步与转化,为讨论式教学法、自主“研究性学习”等创造了好的条件, 从根本上实现了突破。
目前,高考试题中有近30分比重的题目“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旨在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高考呈现出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趋势,传统教学中通过大量解题来训练学生的方法,固然不失为一种短期应对高考的手段,但这种通过“量变”实现“质变”的方法在有效性方面仍困扰着广大中下等程度的学生。实践证明,正确而持续地应用TI手持图形技术,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从而更容易在这类题目上运算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