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苏丹种菜赚了1000万

2005-04-29 00:44
党员文摘 2005年9期
关键词:喀土穆粪坑种菜

朗 歌

突发奇想,到苏丹种菜去

1988年,年仅14岁的张峰华随父母从孝昌县丰河乡来到武汉东西湖区荷包湖农场,承包了一块地种菜。到19岁那年,张峰华已是一名老练的菜农。

然而,张峰华不甘心一辈子做农民,便来到汉口,在一个玻璃店里打工。两年后,他在汉口惠济路开了一家玻璃店,收入颇丰,并交上一名女友。2000年2月,已经26岁的他正准备结婚时,一名在中国石化集团苏丹分公司工作的老乡回国后来汉口看望他。闲聊中,老乡向张峰华谈起自己在苏丹的情况,说在那里每月可挣到600美金。张峰华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回来,老乡说:“没有青菜吃,每天吃的基本上都是土豆和大葱。公司给我们打牙祭的青菜,据说是从欧洲空运来的。”张峰华便问他那里为什么没有青菜,是不是因为天旱缺水。老乡说:“当地不缺水,可就是没有人种青菜。”这时,张峰华突发奇想:如果我去苏丹种青菜,那不是可以发财了吗?

2001年春节过后,张峰华不顾女友的反对,拿到了为期一个月的出国签证,怀揣12000元去了苏丹。

没有料到,杂草发酵如此难

2001年3月4日,张峰华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让他高兴的是,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位武汉女孩。

当天,张峰华先是到农贸市场了解情况,发现这里的蔬菜品种果然稀少且价格昂贵。接着,他又到大街上找餐馆,发现这里除了西餐厅就是面包房,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国餐馆,点一盘白菜,居然要1800第纳尔(相当于60元人民币)。张峰华问服务员为什么这样贵,服务员说:“苏丹不产青菜,这些白菜都是从欧洲空运来的。”

第二天,张峰华来到苏丹农业森林部咨询。他兴奋地发现,这里租用土地不仅手续十分简便,而且价格便宜得令人惊讶:花300美元便可租到100亩田地,使用期10年。随后,张峰华乘车来到喀土穆郊外。看到一些当地农民在种菜,但种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土豆。张峰华问他们为什么不种青菜,谁知他们反问道:“小伙子,你想在撒哈拉挖出水塘吗?”

尼罗河边有大片的荒地,稀稀拉拉地长着荒草和灌木。张峰华跑到河边提了一桶水,把水灌进地里,10分钟后,他把灌了水的地刨开,发现20厘米深的地里竟然没有一点水分。他知道,这是烈日和稀疏土质双重作用的结果。

不过,张峰华没有放弃。他知道问题的关键是要使土地能有效涵养水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施加有机肥,这可不是一天能够做到的。

张峰华的设想是,先挖一个土坑,收集一些人和动物的粪便,然后再弄一些杂草树叶之类的易腐烂的植物和粪便搅拌在一起,放在坑里发酵。有了这些有机肥,就不愁地里不长庄稼。

张峰华回到市区,找到那位武汉女孩帮忙。在女孩的帮助下,他顺利地找到了粪源,开始了杂草发酵的试验。可张峰华出国时带钱不多,于是,他只好先通过女孩介绍,在一家餐馆里打工。

一周后,张峰华来到市郊的那个粪坑前查看,谁知一看大吃一惊——粪便全部干了,杂草不仅没有烂掉,而且干枯得点一把火就可以燃烧。张峰华知道不能照搬国内的那一套办法,便吸取教训,把坑的底部又夯实了一遍,接着又在粪坑上盖上木板;为了隔热,他还在木板上加了一层土。干完后,他才放心地离去。

几天后,当张峰华再次来到粪坑前观察时,又发现了一个新情况:那些和粪便搅在一起的杂草发酵腐烂得很慢。他经过反复琢磨,发现原因在于尼罗河边的杂草根茎粗壮,而且因为缺水,杂草本身水分也不多,所以发酵起来很困难。他想,如果要让它们保持湿度,就必须经常浇水。

张峰华辞去了餐馆的工作,在粪坑旁搭起了一个简易木棚,专心致志地搞起了杂草发酵的试验。当地的农民见了,对他说:“中国人,这样很危险的,小心土狼光顾啊!”但签证期短,时间紧迫,张峰华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不过,他还是在当地人的建议下,通宵点燃篝火,以防意外。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到了。要是杂草还是没有发酵成功,张峰华就只能回国或者申办延期滞留手续。然而就在这时,他高兴地发现:杂草已经变得有些酥软,如果不出意外,发酵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张峰华给女友打电话,和她商量去留的问题。本来就不愿他去苏丹的女友一听说试验尚未成功,坚决反对他留下来:“你的脑子灌了水啊!要能种青菜,人家不早就种了,偏偏等你去种吗?”而张峰华豪情万丈:“我相信一定能成功!只要干两年,我肯定成百万富翁!”他铁了心,要在非洲当农民。

改变历史,在苏丹种出了青菜

2001年4月,张峰华到苏丹移民局办理了延期滞留手续。由于他带的钱已不多,女友又反对他继续留在苏丹,不肯给他寄钱,他只好回到餐馆打工。每天打完工,他还得坐两小时的车去观察他的粪坑,往往要到半夜才能赶回市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反复摸索、试验,杂草发酵终于成功。那天,张峰华趴在恶臭的粪坑前,两手抓着腐烂的杂草,泪水夺眶而出。

2001年6月,张峰华收到了虽有些怨气却仍然爱他的女友从武汉寄来的蔬菜种子。他在喀土穆近郊的尼罗河畔租了10亩地,搭起棚屋,购买了抽水机等农机,雇了3名当地人,便种起菜来。

张峰华在田里种上了茄子、黄瓜、白菜、莴笋、辣椒等种子。喀土穆日照充足,尼罗河水源丰富。种子陆续破土,茁壮成长,一片片绿叶随风起舞,给这片贫瘠荒凉的土地带来勃勃生机。

每当这些青菜一运到喀土穆农贸市场,立刻就被抢购一空。过去,中国石化集团苏丹分公司为了解决职工吃青菜难的问题,只得从欧洲一些国家空运,仅包机的费用,一个班次就要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4万多元。现在,分公司所需的全部青菜都由张峰华供给,价格远比从欧洲空运便宜。

不仅是中国人,在苏丹的其他外国人以及苏丹人,一样也为之激动。过去,吃青菜如同吃“山珍海味”,可现在,他们每天都可以随意购买青菜了。

到2005年3月,张峰华已经在尼罗河畔租下了2000亩地,成为当地最大的外资农场。在这片经过改良的土地上,不仅有大白菜、圆茄子、莴笋、辣椒,还有西葫芦、豇豆、生菜、芹菜、油菜、菠菜等共计30多个蔬菜品种。

张峰华在栽种青菜的4年里,有人对他所赚的钱作了一个保守估计,至少在人民币千万元以上。

张峰华的成功,也带动了许多中国人万里迢迢来到这里种植蔬菜。现在的苏丹,阔叶青菜绝大部分都是由中国人提供,欧洲阔叶青菜一统苏丹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喀土穆《新闻报》这样评价道:“中国的张峰华先生改变了历史!”

(摘自《打工》 原标题为《大胆湖北娃:我在非洲种菜赚了1000万》 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喀土穆粪坑种菜
逃离者
海底能种菜?
苏丹首都喀土穆城市化发展进程研究
种菜
“鬼也有尊严”
自种菜,更安全?
韩寒的电影“粪坑”
局长掉进了粪坑
把粪肥管理好/修好厕所多积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