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意与之谁短长

2004-12-17 02:10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45期
关键词:照例聚会店里

贾 葭

北京木樨地那间酒店,原是上海的唐宋兄来京公干时,我们临时找的小酌之地。自他返沪之后,便成为一干记者们的日常聚会之所,事无巨细,总能找出理由在这家店里撮一顿,或者干脆就在这里开选题会或是评报会之类的业务会议。似乎酩酊大醉之后,回家方能奋笔疾书,总之,基本上在那个固定下来的包间的乌烟瘴气之中总是能诞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和文章,过几天就会占据京城一些周报周刊的巨幅版面。

昨天聚会的时候,照例有人迟到一两个小时不等,罚酒过后,方切入主题。我以前的上司远赴上海创业,大家这次是给他饯行,居然破天荒地到了19个人,且美眉的数量第一次占据总数的一半以上。于是在一张桌子旁“挤挤一堂”坐着,回忆起以往一起工作的情景,都显得极兴奋,却又掩饰不住伤感,言语之间都有些小心,生怕触动了大家紧绷的那根弦。

刚开始大家还是觥筹交错互有往来,没想着要灌谁,后来却都很自觉地慢慢喝着酒,由被动变为主动,再到后来,说话都带着哭腔了。此时,女生们早已按照惯例离席了,剩下一帮男人们继续肆无忌惮地喝着,桌子上的空酒瓶子密密麻麻地排成小树林一般,在一片杯盘狼藉之中尤为显眼。下楼后,在空旷的长安街上,站立不稳的身体们互相拥抱了许久。

在此前,我大抵上对别离没有多少体会。唐诗里那么多的离别之辞从来就没打动过我的神经,那时候我觉得轻狂少年的仗剑去国不过是浮华心态的表现。等到工作时间一久,单身成为习惯,顿时觉得朋友的重要。有大学的朋友来京,总会痛快喝一场,一些点滴记忆都围绕当年顿时呈现在眼前。通常这种情况就是见一面聊聊,再分头忙各自的。

大学毕业那年,离校的前夜,在南京青岛路一家不知名的小店里,也是一帮男生,喝到天亮。那时喝的酒照例是金陵啤酒,喝完了把瓶子直接摔在马路上。在宿舍骂过娘的,打过架的,那天晚上都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几杯酒下肚,什么都烟消云散了。第二天,大家都红着眼睛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那顿酒也成为大学四年的绝响。通常一个人回忆往昔的时候,只能说明他在慢慢地老去,我目前就处于这个状态。

王勃李白的离别诗都是在少年时代写出来的,那时候的人们在战乱频繁资讯极其落后的时候,离别往往都是意味着生死之别。十里长亭,一杯浊酒下去一切就搞定,然后目送着跛马蹇驴或是孤帆远影而去,他们才黯然神伤地回家写诗。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电话号码和邮件都代替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们已经无法领略古人在离别时的心情,只是酒喝得越来越高了。

猜你喜欢
照例聚会店里
中日韩名家线上书法展
暖和一下
稻子熟了
与天真的人擦肩而过
以为是跑路费
大盘鸡
僵持
生日聚会玩游戏
两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