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

2004-12-16 08:51海冬青
长江文艺 2004年12期
关键词:军士汉军壮士

海冬青

东天上那颗月牙升起来的时候,他终于摸到了匈奴大营的外围。

这是一片广阔的空地,很适合安营扎寨。南面是一条不太窄的河流,河水湍急,构成了大营正门的一道天然屏障;西北是一座小小的山包,从山顶上的火光可以推断,匈奴军显然在那里设立了瞭望哨,那是一个绝佳的瞭望点,是任何有点儿军事常识的统帅都不会忽略的,更何况现在,率军出征的是他们那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单于。大营的东北应该是运送粮草的通道,那里火光攒动,人影阑珊,偶尔还可以听见吱吱嘎嘎的车轴声。

一阵凉风袭来,身上湿漉漉的衣服把自己贴得更紧了,他不禁打了个寒噤,浑身哆嗦起来。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腰部,那把短剑还牢牢地系在那里,这是他今晚成败的关键。他略微调整了一下,准备摸进大营,他知道自己在外围呆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利于自己的行动。

他一眼就认出了大营的主帐,那是正对正门的一个巨大的帐篷,里面灯火通明,外面还有几个军士在站岗巡逻。那里将是我今晚为国效力的地方,当然也可能会成为献身的地方。他想到这里,又开始观察整个大营的布防情况。大营的四个角上各设一个塔楼,上面有两三个士兵不停地四处观察,注视着那里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除此之外,还有几队士兵不停地来回巡逻,从主帐出来,在各帐之间巡视一圈,然后出正门,绕大营的外围巡视一圈,最后再回到主帐。

看完大营的布防情况,他心中不免暗暗叫奇,同时也为自己如何才能摸进大营捏了—把汗。忽然,他想到了大营的东北角,想到了那条粮道,或许自己可以扮作送粮的军士摸进去。想到这里,他立即爬起来,匍匐着向东北角摸去。

刚刚爬出去才十几步的距离,不幸的事发生了,一个塔楼上的军士发现了他,但很显然,那个军士并没有把他认为是刺客,更或许,他根本就没想到这里,毕竟接连数月的战争已经使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堪了。那个军士把长矛往下指了一下,大声问道:“咳!你是干什么的?”“送军粮的!”他也学着他们的口音大声回答道。“啊……去吧去吧!”他立即加快步伐向东北角走去。

这时的大营东北角可是比刚才更热闹了,因为刚刚从后方传来消息,说库存的粮食已经支持不住几天了,要想继续与汉军打下去就必须打汉军粮草的主意。于是当他走到东北角时恰恰听到几个士兵正在议论说估计单于要撤兵了,毕竟,夺取汉军的粮食并非易事。时间不容耽搁,他瞅准一辆马上就要进大营的粮车,大踏步地走过去跟在后面,旁边的一个人看了看他这张陌生的脸,倒也没起什么疑心,他也作出一副卖力的样子,一边狠命地推着车,一边在心里骂:“龟孙子,别看爷爷今天给你推车,明天你们就都得滚蛋。”

大车很快就进了大营,他找了个机会溜出了推车的人群,躲在一个草垛后面开始认真地观测主帐周边的情况,他知道,自己此行“不成功便成仁”,但为了大汉,他愿意去搏一次。还好,主帐的岗哨并不太多,只是在前后门的地方安排了四五个人把守,看到这里,他心中不免暗暗高兴,但随即又有一番忧愁袭上心头,他明白,一般岗哨简单的大帐,其中的主帅必是非同寻常,而现在自己的对手正是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的匈奴单于,这不得不让他格外小心。

他绕过草垛,走到靠近后门的地方,准备开始自己的计划。这里有三个人在把守,—个在左,一个在右,另一个则是四处转来转去,他从地上拾起一块儿石头,朝着草垛的方向使劲地扔过去,石头正好砸在一个饮马的石盆上,发出“当”的一声巨响,那个转来转去的士兵听见响声,立即朝草垛走了过来,他瞅准他的步子,然后悄悄地摸到身后,往前一扑,一只手捂住嘴,一只手就紧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一会儿工夫就一命呜呼了。时间不长,只听见一个哨兵对另一个说:“咳!怎么这小子去了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该不是有什么便宜自己独占了吧?我去看看。”然后就是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朝草垛方向传来。他毫不犹豫地又把刚才那一套如法炮制一遍,解决了哨兵。

现在只剩下一个外哨了,可内哨的情况自己还并不了解,他往前挪挪步子,准备把他生擒过来,问问帐内的情况。就在这时,巡逻的那一小队士兵走到了主帐的后门,为首的一个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就问哨兵:“你们这里不是三个人把守吗?那两个人呢?”哨兵立刻紧张起来,大概是怕追究责任,就胡乱编了个谎话,说他俩今天晚上肚子不舒服,方便去了。那个为首的倒也没有怀疑,扔下一句话“你们给我守好了,这里是主帐,要是出了问题,你们谁都别想活!”继续巡逻去了。巡逻兵刚走,他就立即跳出草垛,一个箭步冲到哨兵前,那个哨兵一惊,可还没等到他喊出声来,嘴就已经被两只有力的大手捂住了。他凑到哨兵耳根处,低声说:“我问你话,只要你照实回答我就留你一条活命,否则……”哨兵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哆嗦着说:“汉军爷爷,我说我说,只要是我知道的,我全说。”他松开手,轻声问道:“里面都有谁?”“我们的主帅,单于。”“其他人呢?”“没有,一个也没有。”“可有内哨?”“没有,我们单于武功极高,不用内哨。”“他现在在干什么?”“读书,正在案前读书。”问完这些话,他完全放开双手:“我刚才说过要放你一条生路,但为了避免你前去报告,给我惹出事端,所以……”他一伸手,两个白色的药丸已经填进了哨兵的口中,“两个时辰后,你自会醒来。”然后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大帐。

大帐里面灯火通明,无处藏身,给他带来诸多麻烦,他只得顺着昏昏的墙边往前摸。大帐的后半部分好像是刚才把守的几个人的安身之所,地上铺着厚厚的稻草,旁边桌子上还放着几副碗筷和一把长剑。他拿起长剑,挑了挑地上的稻草,确保那里没有藏人,之后又把剑轻轻地放回桌上,继续往前摸。前面就是一个椅子的靠背,高高的,占到了大帐近一半儿的高度。他心里一紧,想必这就是单于的宝座了吧!他悄悄地摸到宝座的后面,那里是前帐惟一昏暗可供藏身的地方,可一稳定下来,心里就犯起难来,该如何进行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呢?从后面?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前面?那就必须要绕过宝座,这样一来,就必须暴露自己,肯定还会有一场恶战,可又不知道自己的武功比起单于来如何,更何况,倘若大打起来,引来了匈奴兵,自己就是死路一条了。死倒不怕,为国为民而死,有何怜惜?可如果计划失败了,自己死了,就无法救国家于危难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了。他思来想去,没有一套完美的方案,难道就此放弃?不行,那样的话就是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了。就是死,我也要搏上—搏。他站起身,准备为自己今晚的使命划上一个句号。

可就在这时,他忽然听见一个浑厚的声音说:“宝座后面的汉军壮士,可否现身容寡人一观呐?”他顿时一惊,这声音是从前面传过来的,无疑是单于的了。可他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藏着呢?既然他已经察觉到我的存在,他是否也知道我的使命呢?……一连串的问号在脑海中惊起,但时间已经容不得许多,他也已经别无选择了。

“汉军刺客参见单于!”他一面大声说着,一面绕到前面,拱手抱拳,对着单于行了一个礼,随后偷偷抬眼向上观瞧,那是一张写满了才干和智慧的脸,他不免心中暗暗生怯。单于并不抬眼看他,手中继续翻阅着竹简,问道:“昔者,鲁人曹沫为国而刺;晋人豫让为知己者而刺;卫人荆轲为天下而刺,不知壮士今来,为何而刺?”他朗声回答道:“为己而刺!”“哦!”单于放下手中竹简,“我与壮士,远日无怨,近日无仇,何言为己而刺?再者壮士既着汉军衣装,这为己而刺又从何谈起呢?”他往前踱了两步,说:“为己而刺,即是为国而刺,为民而刺。吾本一草民,家境倒也富足,只因战争连年,不得不弃家弃业,投身行伍,只愿你我双方早日停战,重修于好,化干戈为玉帛。免万民之重负,救万民于水火,善莫大焉呐!”单于站起来,一手捋着胡须说:“那你此番前来行刺于寡人可是将战争之罪责全部堆于寡人一人之身?”“不敢!大汉天子与单于同罪!”单于笑笑,“胜算几何?”“毫无胜算!但只要单于撤军回去,你我双方修立和约,就在此地,广开市场,贸以易之,富民强国,岂不甚好?”单于走下宝座,“那你又当如何处置呢?”他一躬身,“任杀任剐,听从单于处置。”单于大笑,拍拍他的肩膀,赞叹道:“真壮士也!”忽而脸色一变,“倘若寡人不撤呢?”他一把扯住单于的衣服,凑上前去,低声说:“在下适才闻说汝军已经粮草殆尽,试问,国中无粮草,军队又何以支撑呢?”单于大惊,“你是如何得知的,你到底是什么人?是刺客还是汉使?”他倒开怀大笑起来,双手松开衣服,“亦使亦刺,亦刺亦使。哈哈哈……”说完,就大步地走出了大帐,迈出了大营。

第二天早上,当汉军士兵醒来,习惯性地向北方观测,侦察敌情时,才发现匈奴军早已无影无踪,就好像那里从来没有过一样。至于他,那个刺客,也同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他辅佐了单于,做了当户;也有人说,他仿效范蠡,成了商人;还有人说,他已经隐居深山,不问世事了,反正是没有定论,但有一件事是没有任何人会怀疑的,那就是是他阻止了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是他造福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正如他自己所说,善莫大焉!

猜你喜欢
军士汉军壮士
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开始招生
军士人才任用与管理对策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背水一战
壮士出川
戍边壮士歌
南京明孝陵成功申遗15周年“明代军士”穿越巡游帝陵
清入关前汉军举人群体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