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有理

2004-11-23 01:02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42期
关键词:妙处哲人前人

江 乙

胡适翻箱倒柜,引经据典,终于证明四十二章经乃托伪之作。他兴奋异常,四处跟人显摆。陈寅恪看后,一盆冷水兜头浇下:你没看过《朱子语类》么?他老人家早在七百多年前就证明过这件事,你这篇文章白做了。

生活在21世纪,尤其是生活在传统文化皆系人类文化之早熟品(梁漱溟语)的中国,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有意义的事,前人已做过;有深度的文字,前人已写过;有意味的话,前人已说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事,最后往往证明不了你的聪慧,你的明智,你的勤奋,而只说明你的浅薄,你的浮躁,你的不堪,简直是自取其辱。

去年12月4日,又一个“全国普法日”。我朋友M有感而发,写下一篇法学专业散文,文尾感慨道:法学,应该像我们头顶的星空,深邃而温暖,静静守望着大地。

今年是康德逝世200周年,他老人家的文字满天飞。一不小心,M就看到这样一段: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今人,尤其学文科的,大概只要能背书,就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则当你无话可说时,可以恰如其分地抖抖书包,撑撑门面。二则,当你不得不说话时,能够挥洒自如地排列组合,使字句怎么看怎么像是你的原创。反正知识产权法只保护作品的形式不保护作品的内容。

背书的第三个妙处,也是最大的妙处,就是当他人露馅时,你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剑直刺其命门,剑锋闪过,你绝世独立,俨然学者中的学者,哲人中的哲人。骄傲的胡适听了陈寅恪的话,也只能悻悻道,他就是记忆好!

胡适迂腐,远不如苏东坡来得洒脱。苏东坡当年混科举,也想学知识分子动不动来一句××说,找后台老板撑腰,无奈满脑子糨糊,一句想不起来。他狗急跳墙,胡诌了一句“××曰”。主考官欧阳修果然中招,为掩饰自己的无知,将苏东坡点为头名。可惜道行尚浅,他憋不住故作不耻下问状,向苏东坡请教出处。世上居然有先被调戏,还送上门去任人强奸的猪头?也就难怪唐宋八大家后,少有才气纵横的古体散文吸引眼球了。

猜你喜欢
妙处哲人前人
智珠2则
智珠2则
致寝前人语
慢慢走,欣赏啊
打渔人
空篓子
妙处难学
探“大家”之妙,究润色之道
趣味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