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发澍 刘羽成
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峨边成立彝族自治县,揭开了峨边历史发展崭新的一页,为峨边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是一个处于千年更替、世纪接交伟大历史段落的20年;
这是一个绿芽长成大树、涓滴汇成巨川的20年;
这是一个每一分钟都孕育新生、每一寸空间都产生奇迹的20年……
峨边的20年,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取得胜利的20年,是全县各族人民无私奉献、创造奇迹的20年,是峨边彝族自治县奋力崛起、高歌猛进的20年。
二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峨边县委、县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发展主题,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领全县彝汉人民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加快发展步伐,全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20年后的今天,全县政治文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安康,峨边彝族自治县已成为小凉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到2003年底,全县GDP达到7.2亿元,比1983年增长1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6.4亿元,比1983年增长17倍;县级财政收入7888万元,比1983年增长7.8倍;全社会消费品余额2.8亿元,比1983年增长12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亿元,比1983年增长10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22元,比1983年增长11倍。
风雨兼程20年,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蕴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20年的光辉历程,铭刻着峨边人民团结拼搏的奋斗足迹,书写着峨边人民艰苦创业的壮美诗篇。这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峨边的生动体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峨边的具体实践,是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丰硕成果,更是推进峨边新一轮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十年来,峨边各族人民以聪明才智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开拓创新,立足县情,大胆探索,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峨边特色的发展道路,从“以林养水,以水办电,以电兴工,以工建农”十六字方针,到“实施五大战略,实现五个突破”,再发展到今天的“林牧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2020年建成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强县”。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峨边县情,强县富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攻坚破难、锐意改革,努力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峨边以创新的思维,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自1996年起,在四川民族地区率先通过整体转让、股份配售、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全面完成了以大股东控股为特色的国有、集体、乡镇企业转制,构建了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格局,促进了县域经济大发展。充分发挥水力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办电兴工,突出电冶结合特色,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形成了水电、冶金、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2003年全县水电站达55座,总装机27.5万千瓦,是1983年的90倍,年发电量为11.9亿千瓦时,是1983年的51倍。水电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全县冶金工业的发展,2003年全县冶金企业变压器容量已达到9万千伏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18户,四川大电、明达集团、东森集团、林河集团年产值超亿元。县属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0400万元,比1983年增长16倍,工业增加值达到26594万元,利税总额达到8524万元。以电冶结合为特色的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撑起了民族经济的大半河山,为实现新型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抓住天然林禁伐的契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建基地,办协会,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加协会,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全县竹笋、茶叶、中药材、山葵、藤椒、牛羊等绿色食品、农产品基地已形成特色初具规模。昌龙公司香辣酱、刘氏粉丝、麻辣调味笋、宜坪莲花山榨菜、五旺竹笋、台青公司、黑竹沟天麻公司、新场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特色农业和规模养殖大户。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4000万元,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6.5%。森林覆盖率达67%,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全县农村经济总产值达到25523万元,比1983年翻了3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022元。
锲而不舍、重点突破,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峨边以道路交通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夯实发展基础,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乡、村道路交通网络,旅游公路从无到有,乡村公路硬化率不断提高。经过20年的奋斗,县境内公路已达到1309公里,比自治县成立时增长1.5倍。建成大渡河大桥、白沙河大桥,完成了射箭坪至沙坪至黑竹沟镇黑竹沟旅游通道等水泥路硬化,全县水泥路达148公里,通水泥路的乡镇达9个;加快公路“村村通”步伐,已有105个村通公路,村通公路率达到8l%;新建峨边客运站已投入使用。全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省道306线为主干道,连接城乡、向外辐射,并兼有铁路、公路、大渡河航运的交通网络。在通讯上,先后完成了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通信、互联网、小灵通等工程建设,全县已基本形成光纤、微波传输、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宽带互联网络,联通国内外。在城市建设上,近年来,以旧城改造为重点,多方筹集社会资金,经营城市。拆迁旧房10万平方米,新建步行街道6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狭窄破旧的顺河街,而今绿树成荫,宽敞明亮,白沙河人工湖碧波荡漾,城区防洪堤更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青山环抱、绿水环绕、山水相依、人居舒适的小山城已初显轮廓。
以人为本、教育先行,切实提高全民素质。二十年来,峨边始终坚持教育先行战略,民族教育焕发勃勃生机,不断跃上新的台阶。1989年基本消除了中小学危房,1993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1994年“高标准扫肓”通过省政府验收,1999年全县“双基”工作全面完成并连续3年经省市验收合格,2001年实施“民族城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并连续3年获省市先进单位。峨边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20年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新建学校9所,改扩建学校102所,改造危房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137489平方米,与1983年相比增长了2.9倍;固定资产6423万元,增长了12.8倍;教学仪器设备价值由20万元增加到750万元,增长36.5倍;在校学生由13566人增加到23400人,增长了72.5%;教师总数由960人增加到146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由73人增加到793人;2003年小学入学率达99.9%,初中入学率达100%。全县有各类人才达4627人,占总人口的3.1%,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52人,专业技术人才2047人,企业管理人才332人,乡土人才103人,其它人才982人。1984年以来,获省科技奖2项、市科技奖10项、县科技奖5l项,科技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和颁布了《自治县自治条例》。高度重视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2003年全县少数民族干部达960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1%。
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二十年来峨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逐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与1984年相比,医疗卫生单位建筑面积由7900平方米增加到30762平方米,固定资产额由163万元增加到1587.8万元,医疗技术不断得到提高,传染病率由1984年的1880.22/10万人下降到385.64/10万人,婴儿死亡率从53.28‰下降到25.35‰,消灭了丝虫病、克山病;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达标。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建成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有线电视网络和城区光纤电视,传送30套节目,自办电视节目的采、编、播并实现了数字化。基本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县广播电视履盖率达90%以上。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结成了牢固的唇齿相依、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1988年、1990年和1994年自治县两次被国务院、一次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受到国务院和国家民委表彰。《峨边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民族地区立法工作走到全省前列。
翻番升位雄心万丈,前进步伐更加豪迈,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赶超势头方兴未艾。碧野,涌金淌银;城市,流光溢彩;山河,日新月异;天地,万象峥嵘……
这就是20年的新峨边,发展的旗帜猎猎飘扬
这就是新峨边的20年,改革的进军狂飙突进;
这就是20年的新峨边,开放的大潮风云际会;这就是新峨边的20年,建设的成就灿烂辉煌!回首光辉岁月,我们激情满怀,无比自豪;展望锦绣前程,我们信心百倍,意气风发。宏伟的目标激励着我们,崇高的使命鞭策着我们。我们决心以自治县成立20周年为新的起点,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快的发展速度,全面推进自治县小康建设。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在今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县级财政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0元以上;人口数量得到更有效地控制,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更加牢固,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综合实力进入全省民族地区先进行列,2020年前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峨边具有优越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和丰富的林、水、矿、旅游资源。地处攀西、川南、川西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距西部大城市成都仅300公里,成昆铁路和省306线自北向南穿县而过,是小凉山对外开放的窗口。全县有林地面积2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以上,是川南生态建设重点县;水能蕴藏量125万千瓦,近期可供开发利用50多万千瓦,目前已建成中小水电站50多座,装机27.5万千瓦,是乐山市重要的能源基地县;矿产主要有石灰石、钾长石、磷、铜等20多种,是乐山市重要的冶金工业县;神奇美丽的黑竹沟闻名遐迩,山水浸润的彝族风情独具特色。峨边热情好客的彝汉儿女敞开胸怀,欢迎天下有志之士来投资、兴业、发财,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峨边。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县委、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来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全面拉动农村经济,牢固树立经营城市和发展集镇经济的观念,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励精图治,继续实施对外开放、城市化建设、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植绿色食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冶金工业和水电业四大支柱,为实现峨边新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为创造峨边美好灿烂的明天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