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平措 饶元厚
雪顿节的缘起
藏语“雪顿”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之意,“雪顿”即酸奶宴会。喜吃酸奶是世居雪域高原的藏民族亘古以来的生活习俗之一。
相传藏传佛教后弘期始祖、来自孟加拉的高僧——阿底峡大师尤其喜食酸奶。每逢盛夏时节,阿底峡大师驻锡地聂塘寺附近的百姓纷纷给大师供奉酸奶,他总是真诚致谢并为百姓加持祈福:凡献酸奶的人家,牲畜不染疾、不走失,不受野兽祸害。大师的祈福不胫而走,敬献酸奶的百姓便与日俱增,一时成为当地的一种佳话。随之,酸奶在人们的心目中从单纯食品的地位一下上升至能消灾避祸的神物。
17世纪以前,西藏的“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活动,那时按照佛教的戒律,为避免僧人外出踏死幼虫,无意间犯“杀生”之戒,夏季有好几十天要行长静,即夏令安居,直到解禁。在解禁的日子,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百姓准备酸奶进行施舍。这就是雪顿节的来源。
公元164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西藏掌政。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公元1617~1682年)驻锡地—拉萨哲蚌寺内的噶丹颇章宫成为西藏当时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五世达赖从小卓具才学,十分喜欢文学艺术,尤其钟情于藏戏。就是在他和其他一些高僧的授意倡导下,才于哲蚌寺雪顿节期间,开始邀请民间藏戏班子来作助兴演出,从而形成了“哲蚌雪顿”演藏戏的节日惯例。
每年藏历6月30日,既是五世达赖剃度日,又是新旧铁棒喇嘛交接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僧俗民众涌入寺院,向五世达赖和寺院活佛、僧众敬献酸奶,企盼摸顶、托福、长寿、丰收,死后不下地狱的加持;这天,从西藏各地汇聚拉萨的六个白面具藏戏团、四个蓝面具藏戏团,都齐聚哲蚌寺献演各自拿手的藏戏片断。包括工布地区的单人鼓舞工布卓巴,拉萨河、雅鲁藏布江汇流处协荣村的野牦牛舞。届时,五世达赖欣喜莅席,由其经师、随行僧俗官员陪同观赏,产生巨大影响。至此,便形成一年一度的固定节日,俗称“雪顿节”。
嗣后,顺治10年,即公元1653年,五世达赖与固始汗磋商,决定从哲蚌寺噶丹颇章宫迁至顺治初年即着手扩建的布达拉宫内驻锡。雪顿节亦随之移至布达拉宫“空中舞台”,即德阳厦举行。
公元1720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公元1708~1757年)执掌西藏政教大权期间,在拉萨西郊兴建其夏宫罗布林卡,雪顿节便移于此举办。仍沿习惯例,各地藏剧团应召汇聚拉萨参演,向达赖敬献祝词。
近300年来,拉萨出现了哲蚌、布达拉、罗布林卡三位一体的雪顿格局。罗布林卡则是雪顿节活动的中心。
藏戏,雪顿节主体艺术形式
藏戏历史悠久,是西藏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戏剧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萌生于1000多年前的西藏法王—赤松德赞时期,其雏形白面具藏戏表演形式在桑耶寺开光典礼上就有表演。
藏戏的鼻祖为明代著名建筑师汤东杰布(公元1385~1464年),他一生修建了58座铁桥,在修建铁索桥的过程中,为募捐资金,组织民工编演节目,运用白面具藏戏的形式加以革新发展,创建了蓝面具藏戏。
在漫长的岁月中,藏戏逐渐锤炼成13个传统剧目,后世经常上演的只有《甲莎白莎》(亦称《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瓦桑姆》、《苏吉尼玛》、《朗萨雯波》、《顿月顿珠》、《智美更登》和《白玛文巴》等8大藏戏。
这8大藏戏是300多年来一年一度举办雪顿节藏戏演出中主要剧目。每年藏历七月初一,罗布林卡雪顿节拉开序幕。各藏戏队都演出一些片断,头一个献艺的开始是宾顿巴,后来是扎西雪巴(因它发展得丰富生动而代替了宾顿巴)。据说,他们资格最老,与领头修架铁索桥和创始藏戏的著名活佛汤东杰布有历史渊源;七月初二,江嘎尔队演出,剧目是《诺桑王子》或《朗萨雯波》;七月初三,巴队《顿月顿珠》是他们的保留节目;七月初四,香巴剧团则推出《文成公主》或《智美更登》等剧目;最后一天是觉木隆剧团压轴,其演出剧目为《卓娃桑姆》、《苏吉尼玛》和《白玛文巴》,每年轮换演出。
群众喜闻乐见的藏戏遍及西藏,尤其是拉萨、日喀则、山南等聚居区。藏戏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之一,几乎每个大的村镇、寺庙,都有自己的业余藏剧团。每年雪顿节期间,原西藏地方政府都要把按其登记在册的、分散在全藏各地较有名气的12个藏剧团召来拉萨,于达赖夏宫罗布林卡轮流公演,然后返回各地演出。
因此,藏历7月的雪顿节也是“藏戏节”,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僧俗信众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艺术的海洋”之中。
酷爱藏戏艺术的人们不仅仅限于西藏境内。远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区,与西藏毗邻的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藏族同胞聚居区,也广为流传。
雪顿节,盛大民俗节日
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公元1876~1933年)执掌西藏政教大权时期,每逢雪顿佳节来临,雪顿节活动中心——罗布林卡进行藏戏演出之际,便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欢乐吉祥的盛大传统节日景象。
拉萨城里和郊区的园艺师花匠们,要提前精选出盛开鲜花的大型盆花,置于舞台四周。
看台正中是达赖观戏楼台。两侧是正副经师和侍卫官员,陪伴其尽兴欣赏;着节日盛装的僧俗官宦、贵族名流席地而坐,尽兴喝彩。
人山人海的城郊百姓,时而为剧中人不幸身世怨涕,时而欢声笑语。
献艺演出的藏剧团,上午8点演出指定传统藏戏剧目的正本;正午演员就餐时布达拉宫宫廷乐舞“嘎尔巴”登台献演卡鲁、囊玛或堆谐;午后2点,藏剧团再继续演正本戏至下午6点左右,将一出正剧演完。
同时,节日期间,广大观众以十分怜惜的心情对待各地应召支差前来献演的藏剧团。因为他们特别敬业、特别辛苦。每逢藏历6月29日,被应召支差来拉萨演出的12个藏剧团都要在朝霞映照哲蚌寺根培山顶时,聚集在布达拉宫德阳厦,向达赖喇嘛敬献祝辞;而后赶赴罗布林卡演出;再经半天步行,登上哲蚌寺的石坝,列队恭候该寺扎西康沙代表——陈巴持花名册审查演员;再进入噶丹颇章宫,即兴新编贺辞,献艺演到傍晚。
次日拂晓,藏剧团先去向哲蚌寺新任铁棒喇嘛致贺辞,再去扎西康沙献祝辞,接着到哲蚌寺维康村演出一整天。藏历7月1日,各藏剧团上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演出。
7月2日,罗布林卡雪顿节藏戏开演。由名声较大的江卡瓦、巴、香巴瓦和觉木隆4个藏剧团,每天在这里轮番演出。各剧团在罗布林卡演出一天,可获得12袋粮食(每袋约80市斤)的布施,和藏银15品(折人民币37.50元)。此外,拉萨所有观剧贵族在演出时,都向台上投掷哈达和其它物品。此间,剧团收入较多。从藏历7月6日到15日,各藏剧团得进拉萨城挨门逐户为各大贵族家中拜演。贵族们亦象征性地表示一点赏物。
7月15日、16日,拉萨市内禁止敲鼓,剧团自然也无法演戏了,整个拉萨突然变得沉寂起来。藏剧团只得到其它各林卡和近郊演出,此间收入最高。
从藏历9月起,觉木隆巴剧团(1956前归原噶厦政府功德林拉章管理)还要遵从藏政府“孜洽列空”指令,分赴工布地区、拉萨邻近各宗(县)、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巡回公演。至此,雪顿节进入尾声。
通过对雪顿节演进历史及节庆场景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雪顿节从最初的纯宗教活动逐渐演变为展示西藏民族、宗教、文化等人文景观的一个全民参与的大型娱乐性文化节日;“雪顿”,即酸奶宴,已不是主要活动内容,它被藏戏演出等各种文化活动所替代和消解,雪顿成为节日的一个符号;雪顿节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出其宗教意义,成为藏民族精神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受社会和历史局限,传统雪顿节笼罩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相当的封闭性。特别是其支差制度,给一些地方和民众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今日雪顿节
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胜利以后,雪顿节曾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发展,于1986年正式批准恢复雪顿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如今的雪顿节无论是从立意和规模,还是活动内容上;无论是从群众参与度,还是产生的影响力上,都是历史上传统雪顿节所无法比拟的。
自1986年藏历火虎年恢复举办首届雪顿节以来,每届的高潮和亮点依然是藏戏演出。与过去传统雪顿节藏戏演出不同的是,藏戏演出团队不仅来自西藏本区,包括西藏周边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区的藏戏演出团队也踊跃参与,使得雪顿节期间的藏戏演出阵容庞大、异彩纷呈;在演出剧目上,推陈出新,按照人民群众现代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对传统藏戏进行改编,并推出一些新编的藏戏节目,丰富了雪顿节的藏戏演出舞台。
如在首届雪顿节上,来自西藏一些地市及四川、青海、云南等省藏区的7个藏剧表演团队共443人,在拉萨的28个演出点上演出67场次藏戏节目,观看演出的观众多达10多万人次。演出的剧目达到25个,其中,除改编的传统藏戏剧目《诺桑王子》、《智美更登》、《白玛文巴》外,还有新编藏戏《汤东杰布》等;青海海南州藏剧团改编的同名古典名著《雄努达美》和该州文工团新创藏族古典大型歌舞剧《霍岭之战》为雪顿节文艺演出注入了生气。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藏戏在雪顿节这个大舞台上竞相亮相,显示出藏戏艺术在新时代的新风貌。
为了增强雪顿节节日文化氛围,主办单位还根据每届主题,按照 “专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结合、文艺演出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艺术交流与文化博览相结合”的思路,举办诸如藏戏艺术研讨会、音乐会、全区藏戏汇演、美术书法摄影展、西藏历史文物展、西藏传统服饰和面具展,以及西藏电影周、西藏图书展销等文化活动,使雪顿节成为全方位展示西藏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介质。
随着雪顿节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升,许多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仅在1988年举办的藏历土龙年雪顿节期间,每天来拉萨观光游览的外宾平均达到1500人之多,拉萨假日饭店每天平均入住率达到90%,市内各大小宾馆饭店常常爆满,这是恢复举办雪顿节前根本无法看到的情形。雪顿节大大拉动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雪顿节的举办还为招商引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雪顿节期间,到西藏进行贸易投资或与有关方面签定投资贸易意向的客商大增。与此同时,拉萨的商品零售业、民族手工业、三产服务业也是人气兴旺,营业收入一路飙升。
雪顿节的举办,向世界展示了西藏敞开胸怀,迎接八面来客的崭新姿态。2003年,来自国内外的旅游者多达60多万,其中大多数都是慕雪顿节之名而来,许多观光者沉浸在节日气氛的同时,无不为西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而倾倒,无不为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叹服。曾经,一位来自德国的巨商以无比羡慕的语气说:我像羡慕松赞干布塑像旁有两位王后那样,羡慕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我过去了解西藏,只是书本上的西藏。只有实地踏上这片神秘的净土,才会有真切的感受。这席话语代表了大多数想了解西藏,但缺乏真实体验的人们的心声。可以说,雪顿节为外界开启了一扇了解和认识西藏的窗口。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新办雪顿节,我们可以清晰看出,雪顿节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赢得了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成为拉萨一个重要的文化节日和文化景观,它为促进拉萨乃至西藏的文化旅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雪顿节为品牌的节日文化经济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异军突起。
300多年的沧桑巨变,300多年的斗转星移,蕴积了300多年文化富矿的雪顿节,注定要从我们手中放飞耀眼的文化精魂,我们期待着文化雪顿给雪域高原带来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