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日本:王毅当承廖公志

2004-09-15 02:43杨中旭刘婉媛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33期
关键词:王毅教科书大使

杨中旭 刘婉媛

在中日两国摩擦不断、高层互访中断之际,被誉为“日本通”的原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出任驻日本大使,被寄望重新发挥已故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的作用

8月25日至8月29日,中国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9名常委悉数出席,充分显示高层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

在这次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时指出,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推动我国同主要大国关系稳定发展;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把加强双边友好与加强区域合作结合起来。

从电视新闻中可以看到,51岁的王毅坐在台下。此前的8月19日,他已被正式免去外交部副部长之职,原驻日大使武大伟回国担任外交部副部长。随即外交部新闻司向多家媒体证实了已在外交界流传至少两个月的消息:王毅将出任中国驻日大使。更有消息说,王毅出使的时间将是9月中旬。

外界对王毅的关注,原因有二:其一、他已是外交界的明星——去年8月以来,作为“朝核六方会谈”中国代表团团长,他所表现出来的大将风度令世界瞩目;其二、他是“日本通”,而中日关系正处谷底。近数年以来,中日官方与民间摩擦不断,高层互访中断,中日关系已被称为步入“僵局”。

胡锦涛讲话,虽是针对外交全局,而于中日关系,也可见深意。

此时出使日本,王毅可谓“临危受命”。

接受本刊采访时,与王已经相识了15年的日本《朝日新闻》中国总局局长五十川伦义对王毅表示了如下的期望:对加强中日两国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原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曾对中日两国关系的破冰乃至友好起过至为关键、难以替代的作用。廖公过世21年后,王毅肩负重任。

王毅出使大有深意

因为在处理“朝核危机”上声誉鹊起,很多人都通过媒体了解了王毅: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新派外交官”的代表人物之一,“日本通”——1989年至1994年,他曾在中国驻日使馆担任参赞和公使衔参赞。

外交界的资深人士指出,实际上,原中国驻日大使武大伟去年年底就任期已满,但直到今年8月中旬才最终卸任,说明中央在继任人选问题上也颇费思量。

早在今年6月的“朝核六方会谈”第三轮举行之际,很多与会的外方代表和媒体已经获悉,王毅即将卸任外交部副部长和“朝核六方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的职务。8月16日,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会见了来华进行工作磋商的六方会谈朝方工作组组长、朝外务省美国局副局长李根,被外界广泛认为是“接班”的信号。

不过,王毅最初的去向并非日本,而是加拿大,外交界资深人士对本刊说。

另一位外交界人士则对本刊说,他缺乏欧美工作背景,这是出使加拿大的理由之一。

然而今年以来,中日之间关系非但没有好转迹象,反而因种种事端导致摩擦加剧。全面权衡后,中央确定王毅出使日本。

按外交惯例,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使为副部级,驻日朝德等重要国家的大使亦然。而以副部长身份改任大使,在中国外交史上也曾出现多次。例如,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就曾以副部长身份转任驻美大使。

曾有媒体认为,这是中方发给日方的一个友善信号。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冯昭奎研究员表示,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中日之间关系的现状选择了王毅。

中日不必睚眦必报

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8月26日决定,在将于明年4月招生的东京都首所都立初高中连读学校、白鸥高中附属初中使用由日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引发中国不满。而类似的事情发生频率之高,令中、朝、韩、东南亚的普通民众已经耳熟能详。这些,都是令中方不愉快的地方。但在日方看来,中方的教科书也有令他们不愉快的地方。8月8日,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在富士电视台公开指责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有些内容不恰当”。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一天,中日两国球队在亚洲杯足球赛决赛中交手后,部分中国球迷做出了一些过激举动,甚至包括试图袭击日本使馆车辆。

川口顺子认为,是中国历史教科书里的“抗日战争”教育令一代一代的中国青年反日。

日本《朝日新闻》中国总局局长五十川伦义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中日两国关系存在许多问题,而缺乏相互了解是症结所在。

从日本来说,很多人对中国人如此看重历史不解,也就是说,日本并不完全了解中国的民族情绪。这次亚洲杯事件引发的要中方修改教科书的要求就是明证。

对中国而言,媒体强调的只是小泉固执地参拜靖国神社给中国人带来的伤害,而少有人去注意小泉在卢沟桥的反省表态,SARS期间对中国的援助,关于“中国不是威胁”的讲话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慎重。

在冯昭奎研究员看来,靖国神社的参拜固然是死结,但双方的确缺乏沟通。并且,中日之间很多问题是国内政治斗争的体现。他举例说,近来两国媒体高度关注的东海油气之争,日本外务省实际上比较克制,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产经省,这涉及两个政府部门的权力争斗。

在一些国际学者看来,中日僵局,固然与大事上的僵持有关,但双方间摩擦“小事”不断,而致民间相疑情绪日深,也是不可忽视的背景。有学者指出,外交关系上,原则的问题不可退让,比如中国政府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就软不得。但是,一些具体事务的小摩擦,双方还是应以大局为重,斤斤计较固然有暂时的好处,但坏处在于双方的误解不断加深。而在大问题上排除障碍,在媒体间和国民间增强互信,是解开“中日死结”的两管齐下之策。这当然使人怀念当年的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在消除双方误会、促进双方了解、增进双方友谊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廖本人也赢得了日方上上下下一致的尊重。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在他的自传《超越自我》中这样写道:廖在日本受到的是最高级的国宾待遇,他所到之处,自市民至国会议员都发自内心地欢迎他。之所以这样,并非因为他的官职,也并非因为他是代表团的团长,而是因为——他是廖承志。

新一代外交官展示魅力

20年后,中国新一代外交官已经走上国际舞台,王毅被认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既坚持原则,又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在代表国家利益和形象的同时,也要发挥个人的智慧和魅力,这是王毅被寄望的。

也正因为此,冯昭奎和五十川伦义都对王毅在这方面多有期待。五十川伦义对本刊说,王毅对日本的情况很熟悉,对日本友好。此外,王非常重视媒体,珍视与媒体的关系。

国内对王毅多有“谦虚好学”的评价,这和他在任职副部长期间负责政策研究事务有关。日前,王毅在确定出任驻日大使之后,曾几次召集专家开会集思广益,为中日关系献计献策。

与会的冯昭奎对本刊说,王毅此次东渡,应在执行中央决策之外抓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多与日本国民接近,多去日本的都、道、府、县实地考察;其二,尽可能地团结更多的日本派别,在巩固和对华友好派关系的基础上,也要多与对华战略派和对华强硬派沟通。

他特别提及前驻法大使吴建民(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在任职期间,精于沟通,尤其是善于利用媒体宣传中国,并且与法国政府很多官员甚至总统关系颇佳。而卸任大使武大伟,与日本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极佳的私人关系也是王毅需要努力的地方。冯昭奎研究员说,武大伟任内,在与日本首相意见相左时曾经成功说服日本政府官员,日本官员再去“纠正首相”。

冯昭奎认为,王毅的使命,绝不仅是执行公务。中央选中王毅的原因之一,也是王在日本颇受欢迎。因此,王毅东渡,既面临着解开“中日死结”的难题,也面临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猜你喜欢
王毅教科书大使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中国驻乌大使:撤离任务圆满成功!
王毅谈2022年中国外交八大重点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微笑大使
小狗大使
毛尖茶韵
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