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园
1950年1月,邓小平在重庆曾家岩凝视着共和国地图上的西藏,根据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决策,运筹着和平解放西藏的千秋功业。
1957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中南海亲自组织讨论西藏工作。他洞察国内外风云,未雨绸缪,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制定了稳定西藏和处置复杂局势的方针。
1978年2月,邓小平在出访尼泊尔的专机上,俯瞰着西藏这片高天厚土,深情地眷恋着他尚未踏上的共和国的这片土地,胸中筹划着使西藏走进中国四个现代化行列的发展蓝图。
1980年10月,邓小平委托前往拉萨的黄华副总理带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以慰藉对西藏的向往之情,自治区负责人选择了一尊精美的佛像,邓小平珍藏至终。
1992年1月21日,邓小平驻足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布达拉宫”面前,感慨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辈子我是去不了西藏了,就在这座‘布达拉宫前照张相,权作纪念吧。”
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唯有两个省区他没有到过,一个是台湾,另一个是西藏。然而,自50年代至90年代,西藏——这片邓小平生前非常想来而又未到过的土地,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留下他老人家那无尽的关怀和深情的眷恋,留下他深邃的思想,留下他指导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
1949年下半年,毛泽东发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指示。进军西藏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邓小平等同志的肩上。
邓小平从西藏的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军事、宗教与神权的纵横比较中,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说:“西藏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特殊性,政策性很强。西藏问题有军事问题,需一定数量的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从历史上看,对藏多次用兵未解决,而解决者,亦多靠政治,如唐以前和蕃,”“解决西藏问题多靠政治,政治问题极为重要,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政教分离。”
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过程中,凡是涉及民族、宗教和政策性问题,邓小平都要亲自过问,并且十分慎重,做出精心的布置和及时作出指示。1950年2月17日,以小平为书记的西南局电告西藏工委:“西藏问题(包括对于散布在西康、川西北及云南境内的藏族问题)的许多政策,尤其是政教问题,必须多方调查,提出具体意见,获得解决。”第二天,邓小平又对张国华说:“你要专门成立政策研究室,要调查西藏的情况。”他还告诫进藏部队的各级指战员动员起来,学会几句藏语,以便适应宣传工作;要沟通和藏胞的语言,便于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便于开展工作,不懂藏语,一到西藏你就成为聋子,就要吃亏;在西藏工作,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要用正确的政策扫除中外反动派的妖言迷雾,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和成见,把西藏的广大僧俗人民和爱国人士团结到反帝爱国的旗帜下。同时,他还指示进藏部队要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胞的风俗习惯。邓小平亲自主持拟定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四项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同西藏地方当局谈判的十大政策。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西藏全境获得解放。
1952年邓小平被中央调进北京工作,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尽管日理万机,工作繁忙,他依然关心着稳定西藏的工作。
1957年3月8日,中央书记处专门讨论西藏工作,邓小平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力求在处理国内问题上要稳妥一些,在西藏地区还存在着封建农奴制和旧的地方政府的情况下,不急于改革,即使出于好的愿望想为西藏人民办一些好事,也要根据西藏地方政府的意愿,特别是征得上层人物的同意。在书记处会议上,他根据一些部委急于为西藏办事的情况指出:在西藏做好事,兴办新的事业、企业,要从政治上考虑,同时要掌握限度。
善于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的一贯精神,也是邓小平坚定执行党中央稳定西藏方针的具体表现。根据中央指示,邓小平于1961年元月听取了中央统战部负责同志杨静仁的汇报,并明确指出:在西藏地区不能“竭泽而渔,要帮助老百姓生产,机关也要搞生产,”邓小平根据中央“慎重稳进”的方针,指出西藏工作要稳,不要急。“防左防急不仅是社会政策,也包括经济政策、改造上层。”“在西藏不要多出章程,多出点子”。
“总之,政策要放在农民富,农民家里有存粮,牛羊多点,房子修点,基础放在农民富上”。“一切政策,包括贸易在内,一定要照顾习惯。手工业方面要兴一些。总之建立在农富上,农富是放在一家一家上。要一家一家算,叫农户富起来”。在这里,邓小平反复地强调叫农牧民富起来,已经把党的富民政策灵活地运用到西藏地区。
最后邓小平对杨静仁语重心长地说:“在西藏工作,特别要防止命令风,瞎指挥风,搞试验要慢慢推广,不要一下子普及”。邓小平关于稳定西藏、发展生产的指示,对西藏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邓小平的关心,西藏发展的许多成就都包含着他的心血。
早在1950年,在邓小平亲自主持起草的解放西藏的十大政策中,就明确地指出西藏解放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同年7月,邓小平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工作会议上,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强调,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事业,民族地区也应该改革,他说:少数民族地区,“改革是需要的,不搞改革,少数民族的贫困就不能消灭,不消灭贫困,就不能消灭落后。”“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出另外一套政策,诚心诚意地为少数民族服务。”这种服务就是“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邓小平的这种思想,在和平解放西藏尤其是以后的西藏建设事业中充分体现出来。
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亟待恢复的情况下,始终关注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他坚定地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1978年2月,西藏军区负责同志陈明义将军到成都金牛宾馆拜望老首长邓小平,他关切地问:“西藏农业发展怎样,人民的生产生活改善了没有?”当陈明义将军把当时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好势头告诉老首长时,邓小平连声说:“好,这就好!”
为了加快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尽快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使西藏尽快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列,在邓小平的关怀下,1980年3月14、15两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在北京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1984年2月,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中央专门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虽然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他仍然关心着西藏的发展大业、关心着西藏人民的生活。1990年夏,邓小平亲切接见了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询问了西藏的发展情况。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在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布达拉宫”前驻足良久,感慨地对陪同人员说:“这辈子我是去不了西藏了,就在这座‘布达拉宫前照张相,权作纪念吧。”就在邓小平在“布达拉宫”前照相的前后,他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又说:“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按照邓小平南方讲话精神,西藏地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势头。
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邓小平总是从战略的高度看待西藏问题,从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分裂主义的高度去分析西藏形势,制订稳定西藏的政策。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国外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境内外分裂主义分子分裂西藏的阴谋活动。
早在和平解放西藏前夕,小平同志就以战略眼光看待西南民族地区的工作。他说:“西南的国境线从西藏到云南、广西,有几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边境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从西南的情况来说,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这时的邓小平,已经把民族地区的工作同国家的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地方当局中的分裂分子叫喊“西藏独立”。邓小平从战略高度分析西藏的形势,事事从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分裂大局出发。1959年3月,西藏发生了武装叛乱,人民解放军奉命平息叛乱。西藏地方政府的全面叛乱和人民解放军的平叛,又一次招致国际反华势力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喧嚣,他们企图借联合国之名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主权和统一。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邓小平作为中央总书记始终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并参与制订与帝国主义、分裂主义斗争的策略。
1989年5月至6月间,达赖到处宣扬“西藏独立”的主张,为了鼓励和支持达赖集团,西方反华势力竟然鼓动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把这年的和平奖授予屡次策划骚乱活动的十四世达赖,并对中国采取所谓制裁措施。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支持的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邓小平郑重地宣布:“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1950年,小平与刘伯承、贺龙连续签署进军西藏布告,反复强调入藏部队要做到:“保护西藏全体僧俗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西藏人民之宗教信仰自由,保护一切喇嘛寺庙,帮助西藏人民发展教育和农牧、工、商各业,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指示进藏部队的官兵要“纪律严明,忠实执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妄取民间一针一线;借用家具,均经物主同意,如有损毁,均按市价赔偿;雇用人畜差役,均付相当代价。”并郑重宣布:“人民解放军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让西藏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在邓小平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中常常表现出来。1961年他对杨静仁说:“在西藏工作要处处为群众着想,统购粮食的限度,要根据习惯和条件逐步来,要休养生息,民主改革后让农民的生活天天向上。选干部要选真正给群众办事的。”这时候尽管内地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内地人民节衣缩食,省下大量的白糖、茶叶、大米等食品和大量的轻工日用品运往西藏,保障了西藏人民生活的基本供给。
邓小平对西藏人民的关心与厚爱,还体现在他一贯重视培养和关心爱护民族干部的成长方面。在研究准备成立西藏自治区的问题时,邓小平指示说:“西藏各级机关应吸收藏族干部参加工作,派去的汉族干部要精,每县至多派五六名去培养藏族干部,了解情况,做好团结工作。”
热地还深情地记得1990年夏天与邓小平的一次亲切见面。他回忆说:
8月23日上午,我按约提前来到了与小平同志见面的休息室,过了一会儿,邓小平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休息室,他亲切握住我的手,微笑着说:“噢,热地同志,你好!咱们见过面,西藏那边情况都好吧!你来一趟不容易啊!”我连忙回答说:“是的,小平,去年我们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面,您身体还这么好,我感到很高兴。西藏现在的情况总的讲还好。”小平很高兴。谈了一会儿,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他下海游泳的时间到了。我连忙说希望与邓小平合个影留念。站在小平同志身边的女儿说:“没说安排照相,连衣服也没换呀。”小平同志说:“没得关系,就这样照吧。”听到小平同志这么亲切的话语,我又回想起去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握着我的手亲切交谈时,记者们纷纷拍照的情景,心中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