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阅读”农村

2004-07-06 16:08
杂文选刊 2004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阅读农民

时 扬

最近有三种被城市居民热火朝天连续阅读农村相关文字。第一是作家阵桂棣和春桃的《中国农村调查》,第二是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推出的针对这本书的各种后续报导,第三是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上作的报告,大家从新闻头条里阅读,其中指出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说到五年取消农业税,而且要搞好城乡统筹发展。

表面上看起来,这三种阅读这间必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必代表着从城市兴起的一种态度。但一个月过去了,城市又变成了原来的城市,日子又变成了原来的日子。

一场搞笑的小调查

我用两个简单问题做问卷,透过电话、互联网和拜托朋友的亲戚朋友,错开不同社交圈子和行业关系,询问了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武汉、深圳、香港5大城市的50个受过大学教育的城市人,他们在城市出生,98%在20到40岁之间,99%没有超过一个月的农村生活经验。他们分别来自外贸、金融、房地产、零售、教育、医护、电讯、娱乐、旅游等10个行业。结果出人意料。

第一问,是否知道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是哪能三农?

所有人都说,知道“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但只有3个人能立刻准确说出三农的正解乃是“农民、农村、农业”。6个人在电话旁边有人提醒的情况下就出正确答案,五个人回答“完全不知道”,剩下的36个人回答错误,其中22个在提到“刚刚在哪里看到过的,现在一时想不起来”。

以下是其中一部分错误答案:

富农、中农、贫农

小农、平农、富农

小农、中农、老农

帮农、助农、学农

米农、菜农、麦农

稻农、果农、麦农

农夫、农村、农产品

农产品、农贸、农村收入

农产品、农民、农民负担

农资、农具、农田

农药、农田、农民

农科、农资、农贸

农教、农卫、农贸

农庄、农夫、农具

第二问,想到“农”字你会联想到哪些关键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不拘)

这一问是试图了解城市人到底“阅读”到了什么样的农村。大概是教育程度和信息发达的缘故,每个调查对象都能够朗朗上口的随口说出10个以上的联想词汇。我把调查得来的上百个关键词总结了8种类型。

诗人型

关键词:空气清新,鸡鸭成群,山清水秀,满山果树,翠绿的蔬菜,屋檐下的辣椒,麦浪,炊烟

幽默型

关键词:超生游击队,村长,民工小妹,赵本山,翠花,周扒皮,小猪仔,大秧歌,“一人超生,全村结扎”(粉刷标语)

素描型

关键词:大黄牙,红红的脸,口音,破棉袄,卷裤腿,蹲着吃饭,牲口,碾子,耕田,挖沟,鸡窝

特写型

关键词:28飞鸽自行车,茅坑又臭又脏,巨型大哥大,一扭头吐痰,村头大喇叭,缺口花瓷碗,

抽象型

关键词:土气,善良,素质差,质朴,淳朴,脏兮兮,粗鲁,迷信,散漫,愚味,迟钝,穷

小说型

关键词:长舌妇,张寡妇,流氓闹事,大黑锅,秋菊,红高梁地,打官司,看社戏,不用安全套,灶下烧柴

政府型

关键词:计划生育,贫困,缺水,外出打工,乱收费,失学,希望工程,负担重,自给自足,上缴公粮

老板型

关键词:绿色食品,农家招牌菜,保姆,粮票收藏,工资成本低,农家一日游,乡村度假别墅

其实我本来还有现炒现卖第三问,什么叫“剪刀差”。后来一想,大概不必了。

新中国第二代城市居民已经读不懂农村

1949年到现在,55年的时间,两代人的光阴。除了文革十年,中国一直在大搞城市工业化建设。城乡分治的一国两策是毛泽东五十年代初就提出来的。他说“农村人口要减少怎么办?不要涌入城市,就在农村大办工业,是农民就地成为工人。”

于是就发生了四件事。第一,1951年开始完善劳动保险条例,使城里的人吃喝科撒生老病死样样得到关注,而农民却无法享有。第二,1953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基本排除了农村人口在城市取得口粮的可能。第三,1957年国务院规定各单位一律不得私自从农村招工和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切断农民进城就业的管道。第四,1958年的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从此,城市人逐渐丧失了“阅读”农村的能力。

在新中国第一代人身上开始的城乡分离,终于在第二代人,也就是七十年代这群城市居民身上看到了结果。现在50到60岁的中国城市人,多数对农村还有一点点了解,很多人曾在那里生活过、下放劳动过、看望父母过;而七十年代在城市里出生的第二代城里人,告别了文革的混乱不堪,活跃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最早享受到城市现代化的成果,也全面投入了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中。他们在学校里背诵的关于农村的各种政策,都托了应试制度的福而抛到半空。他们一度沉迷在琼瑶笔下的深宅大院里,陶醉在满天飞舞的大侠和秘笈中。还不到当家的年纪,他们就已经看不到粮票和粮店,甚至失去了一批农村里祖父母辈的亲戚。他们迎向扑面而来的西方现代城市文化,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简单地说,他们是生活上“不必要”和农村、农民发生直接关系的一代人。他们的粮食从超市里买来,他们的圈子在城市间延伸。

改革开放以后,城里人越来越城市,乡下人越来越农民。从经济指针上看,平均收入差距达到6:1,是全球多数国家的4倍。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在城市内部扩大,也在城乡之间扩大。但是最值得人警觉的是,迟迟不能打破的二元结构,使城乡差距已经大到了不能承受的边缘。孙志刚事件引发城市弱势人群的大声疾呼,继而引发中国城市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的法例修改风波,农民工欠薪、回家过年问题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难关。刚刚发生的马加爵案,甚至又勾起一轮关于农村子弟仇富的猜疑。

我的调查和社科院的调查一样,说明城市居民对三农不是真的关心,不是真的了解。他们对这一点喜气洋洋地承认,让我深深体会到一等居民贵族般的气质,也叫作“饱汉不知饿汉子饥”。城里人对农村和农民的解读,还是停留在表面。而抱着同情弱者,人道主义的原则处理农民问题并不足够,这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平等,也并不能证明受了良好教育的城市居民,真正具有“阅读”农村的能力。城市人群心理不可遏止的贵族化,将是拥有9亿农民的中国,长久的羞耻。

[原载2004年第11期《凤凰周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阅读农民
耕牛和农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农民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