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程言宝
l、昨天读了一篇名为《你所不知道的李白》的文章,才知道伟大诗人李白作为文人的一面并不像他的诗中所表现的那么洒脱、浪漫。唉!谁让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呢!
2、自古,儒家就主张“学而优则仕”。李白寒窗十载,有着很高的才华,当然也希望步入仕途,大展抱负,为国为民尽力。所以,在他遍游名山大川的同时,也极力去结交一些“贵人”,想求一条___。而且也确有一段时间为唐玄宗所宠。作为一名正直文人,他看不惯专朝弄权之人,所以有“高力士脱靴”、“杨相国磨墨”之事。但也是作为文人,他又不得不写些歌颂当政者、称赞宠妃之诗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这也正是他的可悲之处:有才却又恃才自傲,想入仕途却又不愿去迎逢朝中权贵,寄情山水却又念念不忘入仕之图。
3、正是因为被人小所谄谤,李白愤出长安。文人,特别是有才华的文人都希望能在政治上大展抱负,而他们自身的性格与现实社会却往往相互对抗。记得《绍兴师爷》中的主人公方敬斋也是才华出众,他历尽坎坷仍热衷于谋个一官半职造福百姓,但最后仍是个清贫的坐幕师爷。但我们也应看到,他一直在尽力地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并且事事都本着“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相比之下的李白呢?虽然也是一心求官,也是屡不得志,虽然也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是有时他却为了找到入仕捷径而甘愿自辱,比如替一个极会尽
之词的官员写文书。不畏权贵的大诗人却甘愿替一个文化人格低下的官员写文书,这难道不令人费解吗?
4、現在一提起李白,就会说他是“继屈原以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浪漫而爱国是谁都毋庸置疑的,他在当政期间的政治政策,颁行的《宪令》,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而李白呢?他的诗确是唐朝,特别是盛唐的代表。一提起盛唐,首先想到的几个人肯定包括李白,可说到从政,人们却从未在什么地方看到写李白政治主张的文章。可能是他太自信了,认为小官不值得当,可大官又没人可以给他机会当,其实他的诗写得好,只能说他有诗人的才气,并不见得有政治家的眼光。在他的诗中,经常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放白鹿青崖问”等避世享乐,潇洒浪漫的思想。其实他从未真正避过世,由于他的现实与理想存在巨大差距,而他又从未、也不甘心放弃理想,因此他也不会去真正享乐。
5、清朝书画家郑板桥身居民间,仍然“一风一叶总关情”,老百姓的疾苦他总是时时关注着,时时担忧着;和李白几乎同一时代的杜甫也未“穷则独善其身”,总是忧国忧民。而李白呢,因为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他对老百姓的生活并不是太关心,也许是因为开元前期老百姓的生活比较好,这样的诗人若真的___,他到底能为百姓做多少事?
6、无论今人如何评说,是也好,非也罢,历史终归历史,早已___。李白作为伟大诗人的地位是没人能够取代的,他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作为文人的一生,后人也只能慨叹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