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欣
他们是普通市民,他们没有执法权,他们定期参与反扒,他们带着争议上路。
除了家庭和维持生计的必要工作之外,反扒成为他们另外一种生活,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其中没有劳资关系,也没有身份的确认,他们说:“我们只是志愿者”,“我们都对抓小偷上瘾”。
人们在公共空间里或闲逛、或办事,他们不知道与此平行的还有一番天地——蠢蠢欲动的行窃者,伺机恭候的捉贼人。更少有人注意到有两类异样的眼神偶尔闪现其间,当两种目光碰撞到一起,然后“猫鼠游戏”进入逃避与捕捉的高潮时,周围的市民才意识到一场特殊的较量已经在身边悄然发生。
江汉区是汉口流动人口最多的区域。繁华、拥挤、城乡接合部、流动性强,这些无疑都为盗窃邪念滋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警力的严重不足使得反扒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2004年3月1日,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刑侦大队成立了一支11个人组成的执勤队伍,这支对外称为“志愿者行动队”的组织特殊而神秘,既没有组织章程,和公安局也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除了配备了最基本的防割手套、防刺背心外,完全是不计报酬,自发“行动”的,目的就是协助警察进行反扒活动。
林大姐是队长,也是队内惟一的女性,早年在公安局做过联防,在这支平均年龄40岁左右的队伍中年纪最大。不过其外表很难让人相信她的实际年龄——身材高挑匀称,一头披肩长发,一件湖蓝色的上衣,肩上还挎一个坤包,就像一个喜欢逛街的时髦女性。不过她的眼睛给人印象很深刻,间距近、聚光强,有点像鹰。
下午2时30分,林大姐一组三人走进协和医院。“人多的时候我们各自找‘东西。”这里“东西”特指小偷。一旦发现“东西”,各自寻找最佳角度。对象都很狡猾,稍有疏忽,他马上把偷来的东西扔在地上,拒不承认,所以警务人员要求他们一定要人赃俱获。
林大姐介绍说,做了这一行,还是有些“道儿”上的规律可循:比如碰上小偷,你越厉害,对方就越畏惧。“看着他们时,我眼睛里会射出一道凶光,要能狠起来,装得有警察的味道,那样才有威慑力。”
反扒队员们的脚力都相当厉害,可以连续走上几个小时,依旧不动声色。
3时30分,他们进入了武汉广场。
三个人分开各自找“东西”,林大姐状似漫不经心地走着,目光似无心却又警醒地四处看。
很难想象,十年前文静秀气,走路说话都慢吞吞的林大姐会是什么样子。林大姐的丈夫说,自从入了这行,她完全变了一个人。不过,林大姐说女同志干这行隐蔽性很大,便于开展工作。她会适时地改变自己,而且每次出门都会刻意地穿不同的衣服。
下午4点,商场二楼,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两个人跟着林大姐。那两个人动作很明显,林大姐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
林大姐也察觉到这两个人,她突然朝他们走过去质问。这才知道,他们是商场的保安。恰好商场经理在一旁,说:“既然没有做亏心事,那怕别人跟着你干什么?”女经理用怀疑的眼神瞥了她一眼,这惹恼了林大姐。“我受不了她用那种蔑视的眼神看我。以前我抓到小偷,别人都是真心实意地感激。周围人都是一片敬佩的目光,他们会赞扬说,女同志也敢站出来,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很自豪。”
节外生枝的眼神,让要强的林大姐越想越窝心,也无心再寻找“东西”了。
下午5点,三人往中山公园的方向走。突然,林大姐闪身躲到一根柱子后面,压低声音说:“注意。”果然,街对面站着五六个十多岁的大男孩朝这边张望,随即转身离去。林大姐加快脚步跟上去。没走几步,就转过身来,冲着后面的同伴耸了耸肩,两个人都笑了——很无奈的笑容。他们被目标发现了!
林大姐感慨,现在的小偷不同于几年前,都是团伙作案,越来越不好捕获。
下午5时40分,林大姐顺路去买些鸭脖子,他们的工作随机性很大,逛街、抓贼、买便宜货都不耽误。没一会,却搂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窃贼回来了。因为不到法定制裁年龄,小男孩满脸的不在乎。
尽管案情不大,但似乎终究算是有了一个交待,林大姐紧绷着的面孔,终于露出些许笑容。
收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