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盔甲装饰语意

2017-08-21 18:50李峰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威慑力盔甲自信心

李峰

摘 要: 盔甲是一种古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防御装备,除了最重要的防护功能之外,盔甲还拥有独特的装饰之美。随着中国古代盔甲防御功能的强化,其穿戴者越来越重视装饰语言在盔甲上的运用和发挥,并且达到了很好的美化效果。盔甲的造型纹样装饰、材料工艺、色彩选择搭配和道具点缀等手段,都力图彰显军人的阳刚威武之气,用以提高己方的自信心和增强对敌方的威慑力。

关键词: 盔甲 装饰 自信心 威慑力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盔甲的国家之一,在热兵器被大量应用之前,古代将士们都披戴着各式盔甲,身着“甲”,头戴“胄”。所谓的“甲”,由于外形似坚硬的壳而得名,是一种用于防御,属于功能性极强的服饰。早期的“甲”是以很厚的犀牛皮和青色的野牛皮制成,因此只称“甲”,不称“铠”。所谓“胄”,即“盔”。殷商时有铜盔,周代是青铜盔,曾在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发掘出一具由八十九片铁甲组成的铁兜鍪,所以有人称兜鍪为头上的铠甲,即“首铠”。

盔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这样一个过程。从最初简朴的“裲裆甲”到南北朝个性鲜明的“明光铠”,再发展到清朝,盔甲已逐渐被热兵器所淘汰。这种发展规律也影响了盔甲的装饰语言的不断变化。“装饰”作为一个词语,在中国最早见于5—6世纪。“女(孟光)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①。“装”本身就有装饰之意,即“装饰”、“打扮”。“饰”指器物的附加装饰,即衬托装饰之附加物。最初“装饰”的含义,仅指器物或作品外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给人视觉上的美感。那时装饰概念与人的实用观念极其密切,装饰的形式完全是在实用器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的“装饰”是视觉艺术中最一般的特征,也是最常用的制作与设计手法②。历代的盔甲虽然与日常服饰在风格上存在一致性,但是由于功能的特殊要求,其甲、盔和所配备的装饰品一起构成极具特色的装饰形式。

中国古代盔甲装饰主要通过个体彰显与整体气势体现一种阳刚之美,体现威武、勇猛、雄壮的装饰效果,其装饰目的主要有两点:其一,增强己方的自信心,其二,增强对敌方的威慑力。造型纹饰、材料工艺、装饰色彩和道具是构成盔甲装饰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达到装饰目的的关键。

一、盔甲装饰的主要语言——造型纹饰

造型与纹饰虽然是两个概念,但它们同属于作品主题、情节、形象的呈现部分,也最能体现盔甲的威武雄壮的阳刚之美,所以被归纳在一起,共同成为盔甲装饰的最主要语言。盔甲的造型先要从其位置分布进行解析。从出土文物中发现:在周代,盔甲分戎衣、胸铠、腹铠和披膊四个部分,也就是战袍、胸甲、腹甲和两肩上的披膊。那时的造型简朴实用。以胸铠为主,造型都为四方形。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战事的频繁,加上个人审美要求的提高,战服的装饰造型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时至南北朝,出现了三种十分美观著名的盔甲。

“简袖铠”是由东汉盔甲演变而来的。这种铠装有护肩简袖,甲衣上用鱼鳞甲片或龟背纹甲片,头上的兜鍪两侧飞出锯齿状盖耳,如同雄狮两侧的鬃毛,威风凛凛,达到了威慑敌人的装饰效果,同时在额头部位中间下突尖形与双眉相交,盔顶竖有长缨。

“裲裆铠”造型如裲裆衫(背带衫),由皮或金属制成。着裲裆铠时,内衣必是紫色或绛色衣衫并与较大的袴褶(宽大的裤腿,在膝下用带结)相配。

“明光铠”是一种造型十分威武的军服,其特点是在铠甲的两侧装饰有两块圆形或椭圆形金属护镜,与其相配,必服用宽体缚裤,并束宽革带。这种铠甲外形完整明了,性格感极强,装饰效果好,久而久之取代了裲裆铠。

由此可见,盔甲的造型整体趋势是由简到繁发展起来(不排除有个别将军按个人喜好做造型装饰),经过装饰设计的美观造型提高了穿戴者的自信,更好地激发了其求胜的斗志。

盔甲上的纹饰分两种,一是几何纹饰,古代铁甲,每副至少几包片,分领叶、身叶、分心叶和腋窝叶等。秦代以前的甲片多以方形为主,出现了铁片和革片共用,其特点是:甲片前长后短。当时的铠甲片已不是单一形状,有长方形,扁方形,无数的单一形状规律排列,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秦朝还出现了装饰纹饰的第二种形式——有机形。这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也带有我们所说的仿生学的意思,这种纹饰最早以经过修饰的鱼磷或龟纹状的形式出现在秦朝,其指挥将领的甲衣用整块原料制成(例如皮革),在甲衣上嵌上犀牛皮或金属的甲片,四周镶边。高级官员军戎甲片,使用经过装饰的鳞甲片,有的甲片小并绘有精致的花纹。此外,元朝出现的蹄掌甲也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各种不同形状纹饰在盔甲上的应用,其目的是不断尝试增强防御效能的结果,也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審美观。

二、盔甲装饰的重要语言——材料工艺

实用性在盔甲生产与发展过程的大部分阶段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了此阶段的材料选择运用必须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加上受所处时代生产力与手工艺水平的制约,限制了盔甲材料的选用。在周代铠甲以皮制为主,周代的制革业已有相当规模,设有专门负责鞣革制甲的“函人官”。据《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当时的制革业已取得一定经验,分犀甲、兕甲和合甲三种。经过使用得知,其质地的坚硬程度,犀甲可以使用一百年;兕甲可以使用二百年;而以更厚的“削甲裹肉而取其表”的合甲,可以使用三百年。这种材料工艺为装饰性语言的延存提供了可能。铁甲的出现始于秦汉,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及满城出土的汉城遗址汉刘胜墓,发现了两千八百多块甲片组成的全副铠甲的兵马俑。汉代还有一种用丝麻原料做面的软甲叫“紫衣”,这些材料的运用在当时是决定于其功能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缓和,战事的减少,用于实战的盔甲更明显转向其装饰功能。在唐宣宗时期,有一位官宦发明了以纸做甲。“纸甲用性柔之纸,加以垂软,叠厚五寸,方寸四钉,如遇水浸湿,铳箭难透”。纸甲极为奇特,是应急之物,由于质轻容易携带,便于推广。此外,还增加了武将们仪仗检阅或平时穿用的绢布甲,这种以纺织原料制作的轻巧精美的黑色甲衣,外观十分美观,但无实际防御意义,实用性已经被取代,装饰意味成了主要功能。同时纸和绢的运用也大大增强了装饰语言的丰富性。同样在五代十国时,吴、越两国的金、银器甲甚为华丽,多数用于帝王仪仗队和侍卫穿戴,当两国投降时,有金、银器甲70余万件,这种盔甲已完全用于装饰,体现了皇家威严的华贵气势,带有明显的宫廷装饰风格。

三、盔甲不可或缺的装饰语言——色彩

任何盔甲都离不开色彩装饰。装饰色彩主要用于区别阵容,助震军威、激励斗志。早在周朝的时候,士兵甲片的涂漆上色甚为鲜明。比如:有白裳素甲白旗,红裳红甲红旗,黑裳黑甲黑旗。除甲、胄外全用红色,远远看去军容整齐,让人精神振奋,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体现了整体气势上的装饰美。装饰色彩另一种功能是便于识别兵种及官兵的身份,从而有利于军事指挥,清朝士兵的甲衣颜色规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清兵按照八旗的颜色区分,便于区分管理,如正黄旗、镶黄旗等,兵士穿加镶边的背心,这种背心均以鲜明的边饰显示清兵的服饰特色。此外,镶边还代表了八旗兵的标志,如正蓝旗兵背心是蓝色镶大红色边,在这些背心上的胸背各缝一个圆圈,圈内书写一个标准字样,步兵的标志是“兵”、“队”、“勇”字样;水兵的襟前缝“某船”等字样。在古代,战服取红黑二色,皆为保护色和隐藏色,一方面可以减轻因流血引起战士的心理恐惧,另一方面为保护战士情绪而采用避血的颜色。赵国王宫卫士的衣着全用黑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装饰色彩的另一功能。

随着盔甲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加上战事的减少,盔甲上的颜色已不再受以往的限制,可以根据穿戴者的喜好自由绘色;而绢、纸质盔甲也为装饰色彩运用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当然这仅限于中、高级将领,在秦代中、高级将领的甲衣上画有彩绘,色彩有石绿、宝蓝等,边缘镶金属边缘;士兵的甲片仅为赭色,甲钉朱红,连甲带红色,甲衣肩顶部分以米黄色作衬底,周围镶有花纹,两朵蓝色的小花烘托着彩带扎的花结。另外也有完全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颜色,据史料记载:三国时赵子龙文武兼备、风流倜傥,这种内在修养和个性决定了他选择披一身银甲,顶雪白盔缨,使一杆银枪,用银白色来表现自己英姿飒爽的性格特征;而性格鲁莽的张飞则选择体现个性的黑色盔甲。此时的盔甲已被融入个人的审美感情色彩,带有强烈的个人装饰个性,体现个体彰显的装饰美,目的在于增强盔甲穿戴者的自信心。

四、盔甲所特有的装饰语言——道具

道具在盔甲上的运用起着画龙点睛的妙用,使得盔甲装饰个性更加鲜明。在各种装饰道具中,盔顶装饰一向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部分,最早的盔顶装饰始于周代,铜盔顶端往往插上五彩斑斓鹖鸟的羽毛,因鹖鸟凶猛好斗,至死不怯,用来象征勇猛。宋代的“简袖铠”,盔顶开始装饰各色长缨,其中以红、白两色为主,远远看去鲜艳夺目。护心镜也是比较重要的道具,闪闪发光的铜镜起着迷惑敌人保护自己的作用;从审美角度看:“明光铠”两侧装饰的对称圆形或椭圆形金属护镜突现出了男人线条的阳刚之美。另外,盔甲上还配有凶恶的兽头型铜制护肩和带扣,在很好地装饰己方的同时,对敌人心理的威慑作用也不可小视。

历史尘嚣滚滚而去。今天,盔甲不再用于战场,现代防御武器装备的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但从三军仪仗队的身影中,从庆典阅兵式的队列中,我们仿佛隐约看到了古代盔甲装饰风格的延续与发展。总之,不管装饰形式怎样千变万化,装饰的目的都始终一样——提高己方的自信心,增强对敌方的威慑力,都彰显着阳刚威武雄壮的军人之美。

注释:

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鸿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

②邬烈炎.装饰语意设计[M].南京:江蘇美术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邬烈炎.装饰语意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叶立诚.中西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威慑力盔甲自信心
身体的盔甲——皮肤
奥拉夫的盔甲
穿盔甲的大蟀哥
有趣的帽子
刑罚威慑力的刑法学分析
浅论死刑存废之争
清末看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