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立 王承乾
人类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有关“发展观”问题的探讨就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的人文意义。教育事业是一项发展人的大事业,当今在科学发展观范畴内,如何发展人的课题必然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此,笔者是认同“T”型发展观的。“T”的一横,代表今天的“全面发展”;一竖,代表明天的“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发展必须紧盯“全面性”和“可持续性”这样两个着眼点。
“横”所表述的是发展领域与层面的充分性。传统教育观往往把教育使命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从教育实际功能的角度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用现代发展观去考察,显然就不全面不充分。现代发展观要求中小学教育起码要面向学生发展的四个层面。一是知识层面,这是教育职能最本位、最传统的所在,一般来说,我国的教育从来都没有忽视过这一点。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有些中小学对学生知识层面的顾及已经有所扭曲和缺失,这无疑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不良后果。二是心智层面,我们必须注意把知识信息传授与信息接受者的心智活动并重起来,如果只见知识信息的存在,不见学生心智活动的存在,显然是对教育主体的忽视,其教育必然是盲目和苍白的,我们的课程必须注意激活知识信息与学生心智的最佳结合点。三是个性层面,现代教育的目光不仅要顾及学生群体的共性,而且也要注视每个学生的个性。我们注视学生个性的动机决不是为了去限制、扭曲甚至扼杀它,而是为了去尊重、培育和发展它,是否把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纳入教育准备和实施范畴,是教育良莠优劣的一个重要分野。四是人格层面,常说的“只教书不育人”就是忽视了学生人格层面的发展需要,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格恰是最能动、最活性的因素。人格具有极大的涵盖和复杂性,教育必须下很大的气力去研究、去运作才能奏效。
“竖”所描写的是发展动态与前景的趋良性。由于中小学教育在人的发展历程中还在起始阶段,所以它必须表现出对人的整个发展历程很高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应具体表现在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使被教育者在今后的发展经历中,时时处处能从中小学阶段教育的影响中直接或间接的获益。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中小学教育就必须特别注意合理奠基、科学开发、创建空间、激发自由等几个问题。合理奠基,就是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工具性,就是要针对科学发展现状与趋势,适应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点。虽然教学内容是受课程和教材控制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经常是要跳出教材的,這种跳出也是我们寻求合理奠基的能动空间。科学开发,主要是教育方法要科学,要让学生在科学的教育中学会科学的方法,而不能使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变得僵化呆板,否则,就会使学生的未来发展失去动力。创建空间,就是通过中小学教育,使学生在许多发展端口上找到提升和扩充的主动权与可能性。也许这是一个较玄虛的命题,但说白点儿,就是充分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渴望,同时也包括对未知领域进入路径的了解和认知。激发自由,就是让中小学教育承担起激活和开发学生自由天性的角色,通过教育,学生不仅留住热爱自由的本性,而且懂得如何尊重自由(包括自己的、他人的及社会的自由),并知道如何运用自由去创造成果、献身人类、造福社会。
其实,把“T”的横和竖分开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二者无法分割。今天“全面发展”其实也是明天“持续发展”的部分,明天“持续发展”则是今天“全面发展”的延伸。今天的“全面发展”中,必然包含着明天“持续发展”的因子,而明天的“持续发展”显然是今天“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