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价值存在于学生心目中

2004-06-12 09:29孔繁刚
人民教育 2004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课历史教师

孔繁刚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我是一位历史教师,在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上了近5位数的历史课。在不少人看来,历史课就是讲故事,浩瀚无际的历史知识海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故事素材,哪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呢?事实上远非如此,在教育界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学生爱历史、不爱历史课的现象在学校里十分普遍,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历史课的地位、功能、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历史教师在撑着、在顶着。我当然也是其中一位。所幸的是,我的学生对我的历史课还颇有好感,甚至当他们离开中学已经多年了,居然还记住了我当时在历史课上的一些只言片语。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你忘记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在我快要淡出历史讲台的时候,想到这一点,我觉得这就是我从教40余年最宝贵的价值和最大的慰藉。

历史教师在历史课上讲的核心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以及依此所编写的教材,但是为什么教师讲课的效果却相差甚远呢?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堂一模一样的课堂教学。教师讲的课是一种追求、一种再创造,也是一种艺术。我追求的是什么呢?首先是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动机和渴望。记得有一次课后我找一位学生谈话,问他为什么课堂上不做听课笔记,没想到他竟脱口而出:“老师,您讲得太精彩,我听得出神了,所以忘了记笔记。”说得坐在旁边的其他老师都笑了,笑得我也无从问下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诺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背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谈历史课的思想教育、思维训练、情感陶冶,我觉得都是空的。

那么我给学生讲些什么呢?或在课本之外给学生补充些什么内容呢?首先,讲历史要尊重史实,给学生再现过去真实的历史。有一位历史学家说:学中国古代史不需要编课本,就去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话虽说得绝对些,但我想道理是有的。我在讲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困难时,就引用了当时留在列宁笔记本上农民诉苦的话:“余粮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我们那里发生过拿手枪顶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迫,人们很气愤”;“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我相信真实的历史本身就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诱感。其次,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十六七岁的学生尤其是男孩子都对历史上的战争十分感兴趣,但是课本上限于篇幅,往往只罗列了一个结果,却没有展开其过程。我在讲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时,就从战略时间的选择、战略方向的选择、战略方针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给学生作层层剖析,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又树立了领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光辉形象。另外,讲历史不能让学生感到太遥远,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我在讲述罗斯福“新政”时,特地增加了一段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他同病魔作斗争的情景,其中提到了他进的是一流的哈佛大学,但成绩平平是二三流的,然而他却在社会活动与交际方面显示了才能,取得了很大成功。我的隐喻是学习成绩并非是未来成才的惟一门径,人才是多方面的,成才是多渠道的,我要给更多的学生包括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种信心和方向。至于他同病魔的顽强斗争,更是给学生一种意志、毅力和精神的熏陶。

历史这门课程在不少人心目中还有一个极大的误区,认为它是一门被无数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等堆砌起来需要死记硬背的學科,为此而感到头疼甚至厌恶。孰不知历史也是一门智者的学问。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法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充满了矛盾运动,它往往呈现为一进一退的涨潮式一起一伏的波浪式一旋一圈的螺旋式,它反映了历史规律与实际进程的辩证统一、历史趋势与具体事件的辩证统一、本质必然性与现象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时代限定性与人物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历史机遇与主观选择的辩证统一、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的辩证统一、历史意识和未来意识的辩证统一、反思与展望的辩证统……其中的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不仅仅是吸引学生听课的魅力,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善于将天时——地利——人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立体性思考的极好素材。

然而历史教育给我们青少年最重要的是一份情、一种精神。歌德说:“我们从历史那里得到最好的东西是它所兴发的激情。”最近,中央十分重视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历史是一门“人”的学科,人不仅要有骨骼和血肉,更要有灵魂和精神。历史正是一门培养人的灵魂和精神的人文学科,激励人们去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入钻研,对历史进程深刻了解,然后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选择和解释,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具体生动再现,在认识和评价中渗透着本人真挚深厚的情感,从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记得有一次上《辛亥革命》,讲到陈天华在日本投海自尽以激励国人时,我发现许多学生感到不理解,出现困惑,我意识到这是时代与环境的差异引起的,于是我增加了下面一段课外材料:“1906年5月陈天华的灵柩从日本启运经、上海、武汉运回故乡长沙安葬。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涌出长沙城,徐徐向岳麓山移动。队伍的前导,是由众人抬着的一具灵柩,跟随者大都披麻带孝,打着旗帜、挽联、祭幛,延绵十余里。涟涟湘水,回响着悲怆的挽歌:巍巍岳麓,宛若披上缟素。这哀而动人的场面,使沿途被官府派来阻止弗礼的巡警呆立一旁不敢干涉。葬礼开始后,主祭人讲到陈天华不惜跳海殉身时是泣不成声,下面送葬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是号响……”讲到这里,我发现教室里的气氛是格外的寂静和凝重。一位学生写道:“历史对我意味着什么呢?历史是一种眼光、胸襟、思维及精神。”还有一位学生说:“历史,正作为文化,作为血液,溶于我。这一年“历史,让我成长,这一年‘历史,在我这儿将是一生!”

最近我去大学给历史系学生讲课或去外地给骨干教师培训班授课,我身边都揣着一封信,这是去年高三(4)班学生毕业时赠给我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信上写道:“敬爱的孔老师:说来不怕您笑话,我们每周都伸长脖子等着历史课的到来,有历史课那天像过节一样。因为历史课是一段可以畅叙的好时光。您或许会奇怪:只您一人在课上说话,何以我们畅叙呢?道理很简单,您直言我们心中所想,您和我们之间没有代沟,足见您多么年轻!年轻是很美好的,因为年轻人有激情,您说过历史不能没有跌宕起伏的激情,历史不是纯粹的理性。所以我们试着去理解我们的父辈,去体会他们年轻时的那段特殊的时光所召唤起的激情以及冲动。原来以为可笑或不可理喻的行为举动这下也有了说服自己承认、尊重的理由。您机智的话语为我们打开了时间的大门,而您有时的幽默调侃又常常发人深省,我们切切感受到的是一颗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苦心。衷心地希望孔老师永远年轻,永远洒脱!”

真的,给学生们上课,我真是忘记了自己已过花甲之年属超期服役,是学生们给了我活力,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在学生们的成长道路上,我看到了、体会到了一个教师的价值。

猜你喜欢
历史课历史教师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新历史
美育教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