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红
“党政工团队,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退”,这是校长每日要面对的。繁杂的日常事务,各种各样的会议文件,搭车式的抽查、检查、验收、评估,花样繁多,折腾得校长常常不知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诸如“普九领导小组组长”、“职评领导小组组长气“体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计生领导小组组长”、“家长委员会主任”、“治安领导小组组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坦诚直言,真说不清自己头上到底戴了多少“官衔”,而仅仅应付这些,就己经晕头转向、焦头烂额了。
然而,校长应该干什么、怎样干?这绝不是校长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一所学校成千上万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关系到成百上千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进步,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存亡。因此,校长绝不能在疲于应付中被动地工作,心中始终要装着全校师生每一天的收获与进步,装着学校在改革中步步求实与求进的进程。
校长应该干什么?务实地讲,校长要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化为自己的办学思想,把千头万绪的工作有机地纳入自己的坚定不移的办学思路中,做到轻重缓急、分身有术、泰然处事。
校长必须要善于学习
有位智者说过“千一行,爱两行,学三行”。传统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念,早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应当是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活水源。更何况一校之长,不闻窗外事,不触摸时代脉搏,不站在时代的潮头,又怎能掌好一所学校的舵?我本人对此感触颇多。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
近年来我抓住机会,先后参加了厦门市首期校长提高班、厦门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党外干部培训班、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在厦门教育学院、市委党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学习中,涉及政治的、时事的、学术的、管理的知识内容,每堂课都给了我力量,让我心胸豁然。即使是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和与教育无关的“窗外事”,也能让我受益匪浅。由于“见识”的不断积累,使思想有了深度和广度,当各种信息交汇到自己面前时,才不会茫然而不知所措。
2.组织和参与学校的培训。
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竟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受益颇多。可以说,我是用尽了浑身的解数。
(1)意识强,嗅觉灵,抓住机会请专家。
每次走出校门,我都有很强的意识:能为老师们带回点什么?自己要受益,更要让大家受益。听到一堂好课或探到专家到厦门,我就变着法儿往学校里请。于是,普通的小学校园里常有名家光临:上海《动手做》报社的主编于宙,全国十佳青年教师刘可钦,北京创造教育专家赵学谦,沈阳教科院院长王倍信,天津教科院院长张武升,北师大教授康健,上海师大附中校长胡瑞峰、中央教科所原副所长滕纯等著名专家、学者,纷纷在临学校做讲座,使全校教师吮吸到浓缩的最精华的现代教育养分。
(2)高水准,求实效,创造条件搞培训。
尽管教师们定时定期地参与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但我们始终坚持根据学校办学要求和教师需求,举办校级培训。内容有师德教育、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创造教育理论、创造思维训练、军训、礼仪,还有新课程、课改理论与实践等:形式有讲座、座谈、实践训练、自学等,特别是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创造思维培训,很有成效。在一系列培训中,校长既是组织者,也是学习者,做到培训前预习,培训时积极参与,像个学生一样地发表看法,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培训后完成规定的作业。我对自己的要求总是严于对他人的要求,不仅要完成一般性作业,还要定期定額地完成自选的更高水平的作业。
3.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坚持每日读报刊、看新闻、读好书、关心国内外大事,特别留意在重大事件上党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和导向,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政治的敏感,使学校的教育工作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订阅权威的专业杂志,如《人民教育》、《北京教育》、《上海教育》、《教师博览》等,是我每月必读的刊物。透过这几个窗口,一是能掌握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教育政策法规;二是能及时了解中央领导对教育的最新指示和办教育的思路;三是足不出户便能学习和了解到全国各地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教育信息。这样,校长便能站在较高的位置来认识教育工作、从事学校工作,较为全面地了解教育的发展,带领全校教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学习并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是参加校长提高班,系统地学习教育管理理论;二是通过参加各级组织的经验交流会,学习并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三是勇于改革实践,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增长管理才干。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我在一次市里组织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发言后,厦门市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冯龙土评价说,如果不是经常认真学习,是谈不出这一番道理的。教育心理学专家周菁曾问我,你是用什么时间来学习的?同安一中特级教师黄金镇的话与我产生了共鸣:“善于用时间的零碎布,裁制出时间的成衣。”
校长要做表率、出思想、出策略
我受“十年动乱”影响,读书少,学历低,靠什么来领导一所教师的学历90%以上比我高的学校呢?我想,校长不一定是学问最高的,但必须是最有思想的,要有出思想、出策略的本领。
1.校长要做表率。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做表率,首先要有较高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我常常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感染并带动全校教师,执着追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教师要为人师表,校长当为教师的表率。我把“无私”和“严于律己”作为应具有的最根本的心理品质,去实现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工作务实求真、一丝不苟;不贪私利,不图名誉,廉洁自律;刻苦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宽以待人,能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一碗水端平,对人一视同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用不断超越一般规范的责任和觉悟,去铸就校长特有的人格魅力。
2.校长要出思想、出策略。
用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管理学校,是现代校长的责任。在融会了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全面分析我国教育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和班子成员共同确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思想,即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做到“一个目标,两个切入口”。“一个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爱祖国,讲文明,学创造,做主人”。“两个切入口”:从落实课程计划切入,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从创造教育切入,打破校园沉闷的气氛,转换师生角色,最大限度地把学校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这一办学思路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及省市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无论接受上级任何一项新任务,贯彻各级部门任何一个新文件精神,都与这一办学思路结合将一切任务、指示、要求等,有机地纳入这一办学思路中。因此,学校能在大千世界中不走弯路、不受千扰、不飘浮摇摆,步步扎实地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每学期的学校工作总结,我感觉是校长在新旧教育观念碰撞的实践中,对先进教育观念的提炼。不在于总结成绩,而在于启示未来,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教育理念上得到升华。
毛泽东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那么,政策和策略也应该是校长治校的生命线。学校的政策应该是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表现,适用于学校实际的实施细则。我在办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依法PE套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印出较为完整的《教师手册》。同时,根据形势的要求、学校实践的经验及学校改革进程的需要,不断对手册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出策略即出点子,校长要充分发挥创造才智,想别人所想不到的,招招出新。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政策,才能办出一所鲜活的学校。依赖自己多年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和积累所产生的灵性,我管理的学校做到了不墨守成规、不落入俗套,学校年年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先进的办学经验。
校长要懂得用人之道
管理,说到底就是用人。用人,应该让人有安全感、有依靠,让人有幸福感、有长进,让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空间。
让教师有安全感,即让教师没有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和危机。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人格和作风。我常在教师会上讲:“任何一位教师无须花心思通过搞人际关系而赢得自己的地位,只须全身心投入工作,做出实际贡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产生学校利益与教师个人利益间的矛盾;教师的工作也难免有过错,奖勤罚懒也难免会带来一些情绪;评优、晋级、调动、考核也难免牵扯这样或Ag样的关系。一句话,校长难当!可我却当得比较洒脱,因为,我敢于坚持该坚持的,我敢于维护该维护的,我敢于批评该批评的,包括对学校领导成员,对亲密的同事,对自己亲手提拔的干部,对花气力引进来的教师,我都一样的要求、一样的对待,因为原则和优劣的标准是惟一的,那就是要用工作来衡量、用事业来衡量。一个领导者,要能在管理中达到这样的境界:以平静、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不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得失,处处以是否对工作有利来解决矛盾纠纷,以真诚和宽容去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即人人都无须承受人际关系压力,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工作中充满真诚、团结、和谐、宽松和奋进的气氛,这是理想的工作氛围。它需要领导者具有对同志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贵任感。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来自于“真诚”两个字,即对同志的真诚,对事业的真诚。在我管理的学校里,老师大都很上進,你追我赶,但彼此又比较融洽、和睦,相互牵挂,相互帮助,不忌妒、不使小心眼儿,出头的鸟不会被枪打。凡是进入到这个集体的老师,都能很快被感染、被融化。而在工作之余,我与老师们可以有亲有疏,但工作要求却是一致的,甚至对亲密的同事的要求更高、更严,这是没商量的。也许最终我没有一个“亲信”,但我对得起所有的人,对得住事业,心胸坦荡,无怨无悔。
让教师有依靠,即在人遇到困难时不感到孤独无助。生活上,我常跟老师们说,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自己、为学校创造成绩,不必有后顾之忧。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学校就是你的依靠。我虽是一个女校长,却想让双肩坚强,让谁需要的时候都能靠一靠。我一直从多方面调动力量,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师渡过难关:一是力所能及,倾自己所能;二是发动教师、热心家长和朋友相助;三是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让教师及时得到组织的了解和关爱。
让教师有长进、有舞台,即人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人人都有机会尽其才能地展示自我。我管理的学校是新校,90%是年轻教师,工作刚起步,一生路还长。我建立了这么多的制度来规范,邀请了这么多的专家进课堂吹毛求疵,布置了这么多的基本功项目训练,揽来了这么多的观摩课、示范课、参赛课、研讨课,把大家一个个推上台去亮相……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追求事业。这样做的目的只为让大家不虚度年华,让群体间有竞争力,创造一个有竞争、有压力、有长进的空间和土壤,满足教师实现抱负的需要,激发年轻教师个个有成就,一生不遭遇淘汰。
“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这应是用人的最高境界。要让我所管理的学校成为名师的摇篮、人才的摇篮,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关好愿望,是我每天辛苦付出的出发点与目的。培养名师和人才,要做到量体裁衣。每学年开学前,我总要与学校主要领导再三思量,对每一个管理岗位的用人,对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提拔,认真地进行比较和筛选。水涨船高也罢,矮个子挑高也罢,总是要慎而又慎。应该说,学校之所以能蓬勃向上,得益于对干部大胆和正确的起用。
当了十年校长,我一直在研究校长是什么,校长应该千什么?也一直在探索着走出一条新时期的校长之路。我是在不断地长进,但毕竟路还长,这是一条需要我付出一生、探索一生的路。在这条路上,我并不孤独,因为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有学校党政工领导成员的鼎力相助,更有学校老师的理解、支持与宽容。我相信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