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山 时高玺
【按】今年,新课程实验进入了深入推广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面对一系列艰难的挑战,比如,新课程大面积推广的动力来自哪里?如何提高地方、学校的行动能力,以确保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破解这些难题固然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弓l领,但更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的自觉探索、创造。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点燃新课程星星之火并使之燎原的地方,投向广大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使命的学校和教师。由是,河南巩义和巩义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就成了我们所聚焦的对象。
课堂上,一位女同学将录音带交给了老师,然后说:“希望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这美妙的音符。”接着,“这一刻时间变成行李,越过生命悲喜陪伴着我前进。因为你让我看清自己,面对未知的恐惧脚步更加坚定……”当红偶像孙燕姿轻快舒朗的歌声在教室里响了起来。
又一位同学拿出了自己的录音带,里面是歌星庾澄庆新专辑《蛋炒饭》的前奏。这位同学介绍道:“这一段打击乐全部是用厨房里的用具演奏的,为了协调好音色,歌手试验了成百上千次。听了这段声音,我不仅惊奇地发现身边的事物竞蕴含着这么好听的音乐,更想到了妈妈每天在厨房里的辛苦。”
这是记者在巩义市市直二初中听课时亲身经历的一幕。但这节课不是艺术鉴赏课,更不是流行音乐课,而是一节七年级语文课:《你一定会听见的》。这是一篇讲“什么是声音”的说明文,但讲课的黄荣先老师并没有不厌其烦地逐段讲解,也没有费尽口舌地对字词句篇、说明方法、中心思想这些知识点做反复强调,而是在引导学生简单阅读文章后,就让大家把课下搜集的各种声音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并随意谈自己的感受。于是,在这堂语文课上,我们听到了流行歌曲、古典音乐、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乃至动物的叫声;学生谈的更是五花八门,有对音乐的评价,有对自己搜集过程的描述。一节课下来,学生异常兴奋,他们可能没有记住那些僵硬的知识点,但他们用自己的“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等说明方法诠释着自己对声音的理解,更学会了用心聆听自己、他人和自然的声音,享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巩义市教体局教研室张守增主任说,孩子们如此快乐地学习,是新课程实验在学校扎实推进的结果。的确,这样全新的课堂和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在巩义市的每一所新课程实验学校里都能看到和听到。
新课堂:让生命之花纵情绽放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改革承载着课程改革成功的希望。因此,记者在走访巩义市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首先零距离感受了新课堂。
课堂1:课本剧的魅力
巩义地处山区,12月份的气温明显比平原低,又赶上一场中雪,室外就格外冷。但当我们走进巩义市市直三初中语文老师范险峰的课堂时,却感到了扑面而来的阵阵暖意,原来这里有一群小小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将要进行精彩的演出。
这节课讲的是安徒生的名篇《皇帝的新装》。作为一個童话故事,它充满童趣,如果不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进来,只是教师干巴巴地讲,这节课肯定效果不好。于是,范老师就采用了让学生演课本剧的形式,把课堂学习完全交给学生来实践。范老师将学生分为12组,每组分配一段情节,由小组成员自由确定角色,演员可以对动作、语言进行补充设计。在分组准备时,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些孩子组织能力很强,俨然一个小导演;有些孩子想像丰富,主动做起了编剧;有些孩子深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道,很投入地开始了“试镜”。课本剧开始了,孩子们的表演果然精彩。他们不仅不怯场,而且很放得开,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都拿捏得比较到位,其间还穿插着自己的创意。一时间,台上倾情演出,台下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在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中达到了高潮。表演结束后,范老师趁热打铁,对课文进行总结。由于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剖析、主题思想发掘得报到位。
范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2:想像与创造的主题曲
芝田镇第一初中是巩义市的一所农村中学,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投入,不仅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色,连新分配进校的大学生对课改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新生力量。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新教师曹向莲的语文课堂。
这一节课讲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曹老师去年刚从师专毕业,她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操作技术方面的优势,为这堂课制作了精美的电脑课件。让学生简单预习完课文之后,她就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两幅照片(从空中拍摄的地面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接着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见导出新课的时机已经成熟,曹老师在屏幕上列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D理解本文想像手法的运用;②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③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在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故事情节之后,她提出了三个角度,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对课文进行自我再创作:第一个是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想像另外一种女蜗造人的过程,第二个是让学生想像一下女蜗为什么要造人,第三个是让学生想像如果地球上没有人类会怎样。
这种让学生大胆创新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多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他们的想像大胆而充满情趣,尤其是第二个和第三个想像,孩子们不仅把女娲设想成一个充满人性、害怕孤独、乐于分享的活生生的人,还想到了正是人类的存在才使她球有了生机和文明。在此过程中,曹老师还适时穿插了想像手法的运用、神话故事的特点等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快结束时,曹老师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再创作”进行了总结。这堂课不仅使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和作者的想像都是一种创造——而创造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而且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在曹老师的这堂课里不仅掌握了重要的知识点,而且发展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课改的目的之一正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创造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
课堂3:生活与教学之间的那堵墙没了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不是白板一块,他们都带着情感和意志,带着属于自己的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课堂教学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成为与外部世界隔绝的“象牙塔”。在巩义市市直二初中黄荣先老师的课堂上,多彩的生活与课堂的紧密联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你一定会听见的》虽然是一篇讲什么是声音的说明文,但内容很有生活情趣。黄老师就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着眼,让学生先在课下搜集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声音,然后对声音进行分析、体会,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开动脑筋,悉心倾听,发现了很多平时自己忽略了的美妙声音,例如小昆虫快乐的鸣叫、妈妈回家时上楼梯的脚步声、爸爸打喷嚏的声音,等等,这些都倾注了他们对生命、对亲情的珍爱;同时,学生对声音进行了深刻的体验,从中分析出了许多自己真实的感受,并积极展示。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热闹的一幕。
课下记者请黄老师介绍一下怎么能把课上得这么成功,她说:“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兴趣、情感、意志得到培养,关键要把活生生的生活引进课堂,同时课堂教学必须保持对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适当超越。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一曲流动的乐章,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新课堂背后的支撑力量
在感受这些焕发着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时,我们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巩义课改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支撑1:观念转变——“穿老鞋也要走新路”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创新。实施新课程就必须首先确立新课程倡导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等一系列新型观念。一年来,巩义市的教育工作者正是在课改实验中,牢牢把握住课改实验的方向——转变观念,才保证了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巩义课改刚刚开始时,部分学校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把受过培训的实验骨干教师放在初中三年级和小学六年级毕业班任教,而把一些没有经过培训的教师放在实验年级担负实验任务。这一现象让局领导深切体会到: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
为此,市教体局采取强制措施,将已培训教师安排在实验岗位上。同时组织力量抓点带面,强化广大教师转变观念的意识,在全市教师中提出了“穿新鞋走新路,穿老鞋也要走新路”的口号,要求中小学教师不管是否参加首轮课改实验,都要用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指导教学,要求教师在观念上同步进入课改。为促使教师真正转变观念,他们把教师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学习、提高的过程,要求教师建立发展档案袋,记录自己实验的足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全市絕大部分教师终于从理念上真正进入了新课程。
支撑2:体制改革——扫除前行的障碍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突破与创新。巩义市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正赶上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转变。这个转变的实现不仅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而且是新课程在农村学校顺利实施的关键,巩义人在这方面有切身的体会。课改之初,由于农村学校的管理权实质上还在乡镇教办手中,这些学校在实施新课程,尤其是在实施新的评价制度上遇到了一些仍有很强应试教育意识的部门的阻力。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巩义市教体局坚决将各级学校管理权集中起来,强力推行课改;同时积极和乡镇党委、政府沟通、联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共同促进学校发展。
巩义市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在这次课改中也取得了突破。2002年,巩义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了校长竟聘制,一大批支持新课程、熟悉新课程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干部保障。巩义对全市教师也实行了聘任制,每一位教师都要经过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才能上岗,这种考查和新课程培训结台起来,有力地保证了培训质量。巩义市还积极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2003年招聘了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今年还将拿出100个编制来招聘高层次人才。
教研体制改革也在紧张进行。为建设一支能适应新课程实验的教研队伍,巩义市教研室把29个教研员岗位推向社会,通过严格公正的竞聘,使一批优秀教师走上了教研岗位。与此同时,市教研室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课改实验作为教研室的主要工作,围绕新课程实施做了大量富有开创性的工作。
支撑3:领导重视——激活课改全盘棋
在巩义采访时,市教体局局长赵延森正在外地出差,无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但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记者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情系教育的领导对课改的高度关注。
赵局长是一位创新意识很强的开拓型领导,巩义市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后,他就从巩义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课改的重要性并亲自抓课改。课改实施一年多来,他和局里其他领导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开设新课程的学校,并深入课堂听课。一位山区小学的教师说,看到局领导坐在教室后面和孩子们一起听我讲新课,压力真的很大,但他们和孩子期待的目光是我上好新课最大的动力!为了保证课改顺利进行,赵局长还多次到有关部门做工作,千方百计确保课改经费充足、到位;为了提高校长职业素质,赵局长亲自到北京联系了一些优秀学校,促成了巩义基层校长进京挂职锻炼。
在巩义的各个中小学提起课改,老师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市教研室主任张守增。在他的带领下,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在课改培训、观念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市教育系统的前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为了保证每个教研员都真正投身新课程,市教研室采取了一个教研员包一个协作区、蹲一所学校、抓一个试点、开展活动带一批教师的做法,满足了基层教师亟需课改指导的愿望。在全市各乡镇召开的十七场课改分析报告会上,每一场都有几位教研员作报告,张守增主任有时甚至带痛亲自讲。
支撑4:校长躬行——走在教师前面是最好的引领
校长是实施新课程的领导者,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巩义课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群实干创新的基层学校校长。
周素娟老师去年通过竞聘当上了市直四小的校长,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热爱学习,长于反思,在课改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课改以来,周老师先后任四小的教导主任和校长,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之余,坚持和一线的教师共同克难攻坚,并利用点滴时间坚持写课改体会。周校长的包里总是带着一个小本,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时间,就把感想随时记下来,晚上回到家里,安顿好家人,还要靠在床头总结一天的体会。靠着这种勤奋和执著,她不仅写出了近十万字的课改体会,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
在巩义,还有很多像周老师这样在课改中成长起来的校长。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的勤奋,还在于市教体局对校长培训的重视。巩义市已先后分几批将校长送到北京的中小学校挂职锻炼。校长们在北京二中、景山学校、史家胡同小学、东交民巷小学等优秀学校里不仅亲身接受了先进教育思想的熏陶,还认识到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不完全是硬件问题,更多的是办学理念、宗旨、特色上的落后。“在京半月,胜读十年!”这是一位上京锻炼的校长的感慨。差距的弥补非一日之功,但校长们受到的观念冲击必将引导他们在课改的过程中主动创新。
支撑5:教师倾情——奉献着,快乐着,成长着
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知识被动的传递者,而是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创造者和探索者。但不变的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教育事业真挚的情、对学生深厚的爱。也正是在这变与不变之间,巩义市参与课改的千余名教师用自己的激情与付出谱就了一曲“奉献之歌”。
他们的事迹无法一一述说,但仅听一听他们的话语,由衷的敬意也会油然而生。河洛镇官店学校的荣巧玲老师说:“不要抱怨我们的孩子笨,究其原因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孩子跳跃的智慧光点,不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啊!”小关镇孙寨学校郝丽丽老师则悟道:“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是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同时转变,是语文教育观的要求,超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爱我们的孩子吧——即使他们调皮!”市实验小学李志明老师用充满哲理的语言总结课改体会:“默默无‘闻曾经让多少老师与机遇失之交臂;‘墨守陈规曾经让多少孩子与精彩^生无缘!”竹林一小张振华老师谈道:“童心如玉,亵渎不得;童心如花,践踏不得;童心可贵,需要我们备加呵护!”站街镇东站小学苏晓丽老师的心语让我们回味再三:“我们对学生的一句赞语,可以让他欣喜很多天,甚至回味很多年。”
支撑6:家长同行——新课程有了厚实的屏障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是巩义市很多学校的做法:学校和家长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为了让家长了解新课程的理念,配合学校和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市直二初中专门召开了一、二年级学生家长会,老师和家长共同学习课程标准和学校的改革方案以及家长对待孩子的“十要十不要”、心理健康知识等。学校还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有些教师鼓励学生给家长写心里话,孩子们积极地将自己平时不好意思给父母说的烦恼、不愉快、歉意和希望写在了纸上。在家长会上,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心里竟有这么多委屈,当场落下了眼泪,甚至含泪当场给孩子续写了回信。家长们都说,课改不光是让孩子们学习好了,还帮助家里充满了亲情。
这一点,该校的崔孟轲同学的父母有着切身的体会。崔盂轲有着非常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她的学习非常重视,尤其是她的母亲,对孩子在课改中的成长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做法。新课程实施之前,她的母亲首先浏览了课本,还自己买来相关书籍了解新课程,以做到对孩子的辅导有的放矢。“现在的教材只是诱导性的东西,不是学习的惟一依据,孩子也明白。有一天我回到家,看她坐在地板上,身旁摆满了装着水的瓶子,原来她在学物理上的声音知识。要在以前,我少不了训她,但郝次我还帮她做试验。”她的妈妈继续介绍说,“我们现在和老师的联系非常紧密,一学期要参加三四次家长会,平时还可随时和老师电话交流,现在孩子成长真的很快。”
的确,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全方位、多元化的,离开了家庭教育就好像桌子少了一条腿,是站不稳的。
短短几天采访,虽然无法更深入地了解巩义课改的全貌,但記者已深深感受到了巩义人行走在课改路上的艰辛、收获和喜悦。
在路上,巩义人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巩义课改成绩真的微不足道,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还处在探索阶段。
在路上,巩义人并没有固步自封,芏田镇第一初中的曹向莲老师说,教育并没有所谓的固定模式,当我们用成熟的生命去培养成长的生命时,当一种生命融入另一种生命时,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在路上,巩义人并没有停止创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没有对“新”的追求,巩义课改就没有今天的活力,更没有推进的希望。
在路上,巩义人正在用成熟的思考和努力的践行让新课程的根深深地扎进大地!